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王夫之:明月照人

王夫之:明月照人,歷史人物故事。[1]

目錄

故事內容 

 
原圖鏈接王夫之


王夫之為了事業和理想,從來不為利祿所誘,不受權勢所壓,就是歷盡千辛萬苦,也矢志不渝。明朝滅亡後,他在家鄉湖南衡陽抗擊清兵,失敗後,隱居石船山,從事思想方面的着述。他晚年身體不好,生活又貧困,寫作時連紙筆都要靠朋友周濟。每日着述,以至腕不勝硯,指不勝筆。在他71歲時,清廷官員來拜訪這位大學者,想贈送些吃穿用品。王夫之雖在病中,但認為自己是明朝遺臣,拒不接見清廷官員,也不接受禮物,並寫了一副對聯,以表自己的情操:


清風有意難留我,


明月無心自照人。


清指清廷,明指明朝,王夫之借這副對子表現了自己的晚節。


分析:為了事業與理想,為了保持自己的氣節與情操,有多少像王夫之這樣的人啊!他們的高風亮節將光耀千古。


註: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農,號姜齋、又號夕堂,湖廣衡州府衡陽縣(今湖南衡陽)人。他與顧炎武黃宗羲並稱明清之際三大思想家。其着有《周易外傳》、《黃書》、《尚書引義》、《永曆實錄》、《春秋世論》、《噩夢》、《讀通鑑論》、《宋論》等書。


王夫之自幼跟隨自己的父兄讀書,青年時期王夫之積極參加反清起義,晚年王夫之隱居於石船山,着書立傳,自署船山病叟、南嶽遺民,學者遂稱之為船山先生。


歷史評價

清代學者劉獻廷稱:王夫之學無所不窺,於《六經》皆有說明。洞庭之南,天地元氣,聖賢學脈,僅此一線。


曾國藩在《王船山遺書》中作序評:獨先生深閟固藏,追焉無與。平生痛詆黨人標謗之習,不欲身隱而文着,來反唇之訕笑。用是,其身長邀,其名寂寂,其學亦竟不顯於世。荒山敝榻,終歲孜孜,以求所謂育物之仁,經邦之禮。窮探極論,千變而不離其宗;曠百世不見知,而無所於悔。先生沒後,巨儒迭興,或攻良知捷獲之說,或辨易圖之鑿,或詳考名物、訓詁、音韻,正《詩集傳》之疏,或修補三禮時享之儀,號為卓絕。先生皆已發之於前,與後賢若合符契。雖其着述大繁,醇駁互見,然固可謂博文約禮,命世獨立之君子已。


譚嗣同在《論六藝絕句》評價王夫之:萬物招蘇天地曙,要憑南嶽一聲雷。


章太炎稱道:當清之季,卓然能興起頑懦,以成光復之績者,獨賴而農一家而已。


章太炎在辛亥革命取得勝利後評介道:船山學說為民族光復之源,近代倡義諸公,皆聞風而起者,水源木本,瑞在於斯。


前蘇聯人弗·格·布洛夫稱:研究王船山的着作是有重要意義的,因為他的學說是中世紀哲學發展的最高階段……他是真正百科全書式的學者」。

參考資料 

  1. 王夫之:明月照人 兒童故事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