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事變的真正幕後推手竟然是長孫無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玄武門事變 |
玄武門事變的真正幕後推手竟然是長孫無忌李淵稱帝時,整個天下群雄紛爭。北方邊境有李軌、薛舉、梁師都、劉武周等。黃河流域有王世充、李密、竇建德、孟海公、徐圓朗等。江淮之間有杜伏威、李子通、陳稜。江南一帶有沈法興、林士弘、蕭銑。面對千瘡百孔的江山,唯一的方法就是鞏固關中根據地,然後各個擊破。[1]
李淵和皇后竇氏生有四子,三子玄霸早夭,李建成是長子,立為皇太子,次子李世民封為秦王。四子李元吉封為齊王。在江山統一過程中,三個兒子有所分工:李建成很少親自帶兵征戰,他主要輔佐李淵處理朝廷政務,穩定後方。秦王李世民才藝不凡,經常領兵出征,多數時候身在前線。齊王李元吉才能一般,也帶兵上前線,但沒有表現出過人的軍事才能和領導才能。他和太子李建成關係密切。
在統一全國的過程中,李世民所立軍功以及他獨特的人格魅力逐漸威脅到了李建成的太子地位。李世民功勳卓著,但地位居太子之下,因此常有不滿。李世民周圍的文官武將也不願意看到他久居人下。特別是「文學館」里的智囊們,他們很清楚,如果李建成順利當了皇帝,他們高官厚祿不但形同泡影,甚至連腦袋也保不住。所以他們極力說服李世民「先下手為強」。這其中最積極的要數長孫無忌和房玄齡。
[[[房玄齡]]曾和長孫無忌密謀說:「現如今太子和秦王已經結怨,勢同水火。一旦禍亂爆發,不只是秦王府難以收拾,便是國家存亡都成問題。不如勸說秦王行周公之舉,安定家國。」
房玄齡的話再直白不過。聽完,長孫無忌立即說道:「我早就有這想法了,只是一直不敢說,你的話正和我的心意。」於是,長孫無忌、房玄齡與「文學館」的另一位核心成員杜如晦一同勸說李世民先發制人,誅殺李建成與李元吉。
弟弟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李建成不可能無動於衷。他聽取了魏徵的建議(此時的魏徵是太子洗馬,李建成身邊的智囊),「立功以結山東英俊」,主動帶兵討伐劉黑闥。他還加強軍事勢力,招募驍勇二千人組成「長林兵」,以備不時之需。李建成還暗中拉攏李淵的寵妃,讓她們吹李淵的枕邊風,吹捧李建成,詆毀李世民。
為了有效瓦解李世民集團的勢力,李建成甚至使出了釜底抽薪的招數。他授意下屬散播讒言,詆毀秦王府里的智囊,迫使李淵下令將房玄齡、杜如晦逐出秦王府。李建成又花重金收買尉遲敬德、段志玄等人。雖然尉遲敬德等人對李世民忠心耿耿,但形式到了這一步,已經非常危急。
在這種情況下,長孫無忌意志堅定,他與舅父高士廉和秦王府部將侯君集、尉遲敬德等人日夜勸說李世民,讓他誅殺太子與齊王。
李世民也在權衡利弊,等待時機
時機終於出現了。突厥人的入侵加速了李世民的決定。
突厥入侵唐朝邊境,李建成以反擊突厥侵犯為名,推薦李元吉督軍北征,還抽調秦王府精兵猛將到李元吉麾下聽命,並計劃在餞行時伏殺李世民。李世民得知這一消息後,與長孫無忌秘密商量,決定發動兵變。長孫無忌秘密將房玄齡、杜如晦召回秦王府,共同謀劃。
武德九年六月,李世民率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人埋伏在玄武門,成功誅殺李建成、李元吉。
玄武門事變後,唐高祖李淵冊立李世民為皇太子,任命長孫無忌為太子左庶子。武德九年八月,李世民繼位,是為唐太宗,冊封妻子長孫氏為皇后。
李世民當上皇帝之後,大封功臣,長孫無忌任吏部尚書,並被定為功臣第一,進封齊國公,食實封一千三百戶。長孫無忌既是勛臣,又是國戚,從此深受唐太宗禮遇,能夠出入太宗臥室。[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