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猴加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猴加官

猴加官,是一種集戲耍、節令、祈禳多種傳統民俗活動性質於一身,具有娛樂功能的動作型塑純手工藝品玩具。

猴加官的藝術手法則運用了諧音,所謂討口彩,猴同「侯」,再與臉譜官帽疊加起來,侯再加官,意味着「封侯又加官」,暗喻「加官進爵」、「官上加官」,寓意福祿雙全,吉祥喜慶;人們希望加官封侯,於是給「猴」增添了一種吉祥、富貴的象徵意義。[1]

「猴加官」成功綜合了「跳加官」及「新野猴戲」表現形式創造而成,汲取中原地區豐富的民俗和傳統文化養分,是一種很喜慶的傳統益智型玩具,鍛煉開發眼、手、腦的功能,運用多種藝術元素,充分體現了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

基本內容

中文名:猴加官

產地:中國

分類:手工技藝、傳統美術、傳統玩具

歷史淵源:300年左右

外文名:MonkeyJiaguan singeJiaguan ОбезьянаJiaguan

拼音:hou jia guan

項目: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

歷史淵源

猴加官,又被稱為會動的「活泥猴」,起源於舊時戲曲開場或在演出中遇顯貴到場時加演的舞蹈節目--「跳加官」演變而成,具有突出的文化特色,極具傳統文化色彩。是由一名演員頭戴面具,身穿紅袍皂靴,手拿「官上加官」、「一品當朝」等字樣的布幅,逐次向台下展示慶賀祝福。

在清朝時期,書上記載為「猴財」、「猴富」、「猴壽」又「加官」;可愛的泥猴,手捧一個臉譜,運用絲線的巧妙連接和槓桿原理,使猴子在左右晃動中不停地把臉譜戴上或取下,小泥猴的動作憨態可掬,令人捧腹。

猴加官,是集傳統美術、臉譜、泥塑及布藝完美結合的手工藝術作品,極具珍藏意義。

參展榮譽

1991年,「猴加官」作品小臉譜獲「河南省公交職工首屆書法、攝影、美術、工藝聯展」一等獎。

2004---2007年,魏義民老師及作品,曾多次被中央電視台、鄭州電視台、河南日報、大河報等新聞媒體報道。

2005年,魏義民老師,榮獲「2004年鄭州社區十大奇人」稱號。

2007年,「猴加官」榮獲「2007年紅紅火火中國年,中原民間工藝美術展覽」金獎。另外,「猴加官」,在鄭州市管城回族區文化館民俗展廳和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非遺展廳常年展出。

2008年,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絕藝---「猴加官」作為鄭州4個入選項目之一被選送參加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與省文化廳舉辦的「2008年澳門河南春節民俗展」。

2014年06月15日,展覽展示展演,讓文化遺產活起來,中國文化遺產日,「非遺」項目展演,現場製作香包、糖畫等非遺項目,遺產知識展覽…鄭州群藝館和鄭州博物館舉行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遺產日宣傳活動,讓廣大市民在互動和參觀中了解我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遺產。「非遺」宣傳月啟動,在活動現場,記者看到不少市民圍攏在香包、糖畫、猴加官等非遺項目製作台前,看着非遺項目傳承人一邊製作、一邊講解。「『猴加官』是省級非遺項目,它融合了臉譜繪畫、布藝、泥塑等技藝,是純手工製作,寄託着古人『加官晉爵』的吉祥寓意。」活動現場,猴加官傳承人楊潔介紹,由於猴加官製作難度較大,現已經瀕臨失傳。「能夠參加這樣的展示宣傳活動,可以讓更多人了解,進而保護、傳承這個非遺項目。」楊潔說。

2014年7月19日,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推進中國夢宣傳教育活動,進一步加強內地與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文化交流,鄭州市組織以文化展覽、展示為主要內容的文化志願服務項目走進呼倫貝爾。「春雨工程·文化志願者邊疆行——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暨書畫作品展」在額爾古納市啟動。此次活動由鄭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呼倫貝爾市文化廣播電影電視局主辦,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呼倫貝爾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鄭州市群眾藝術館、呼倫貝爾市群眾文化館共同承辦。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共展出鄭州市文化志願者的書畫作品100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10件,為邊疆群眾送去文化大餐。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是文化志願者的重要組成部分。[1]非遺展覽挑選了該市部分優秀的項目,如:代表鄭州商文化的新瓷種「鄭商瓷」;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趙恩民的「泥塑」;工藝美術家連德林老先生的「民間剪紙」;中國玉雕藝術大師王冠軍的「密玉俏色雕刻」;民間布藝堆畫藝人李秀蓮的「布藝堆畫」;豫中地區獨有的民間特色工藝品「猴加官」;傳統色彩濃重的「香包」;反映中原風俗民情的「木版年畫」;富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嵩山木雕」;生動傳神的烙畫。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