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特別提款權負債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特別提款權負債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一個專有名詞。

漢字作為一種形、音、義三位一體的符號系統[1],源於日月鳥獸之形,作為中華文明之標誌[2],連接中華民族的歷史、現在和未來,方正之間充滿美感。

目錄

名詞解釋

特別提款權負債指作為基金組織成員國分配的特別提款權,是成員國的負債。

特別提款權

特別提款權是基金組織於1969年創造的一種用於補充成員國官方儲備的國際儲備資產。迄今為止,已經向成員國分配了2042億特別提款權(相當於約2930億美元),其中包括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分配的1826億特別提款權。特別提款權的價值基於一籃子(五種)貨幣——美元、歐元、人民幣、日元和英鎊。

主要作用在於:

1、特別提款權由基金組織於1969年創造,以支持布雷頓森林固定匯率體系。1973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主要貨幣轉向浮動匯率制度,減少了對特別提款權作為全球儲備資產的依賴。儘管如此,特別提款權分配可以在提供流動性和補充成員國官方儲備方面發揮作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的情況就是一個例子。

2、特別提款權是基金組織和其他一些國際組織的記賬單位。

3、特別提款權既不是貨幣,也不是對基金組織的債權,而是對基金組織成員國可自由使用貨幣的潛在求償權。特別提款權可以與這些貨幣進行兌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