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牛跟梨的相識(雨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牛跟梨的相識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牛跟梨的相識》中國當代作家雨芙的散文。

作品欣賞

牛跟梨的相識

這一年正好趕到夏天的來臨,油菜收割完後開始耕地,地里的土都是硬邦邦猶如石頭一般,需要再次翻耕後繼續種莊稼。趕上了父親外出,不在家中。回想起那年真是有些猶新茫然,當時也是在八九歲的樣子。母親就想着我跟兄長一起去地里把地耕了。可是這么小沒有嘗試過駕馭牛的本領。

固然心裡是有些膽怯,當時的力氣只可以扛三十斤的貨物就算是很了不起。不過耕地的工具叫梨,這工具有點像大拇指跟食指之間的形狀,彎曲拱形,大概有五十幾斤左右沉重。剛開始的梨是木頭做的,自然有些像龐然大物。跟自己弱小的身軀相比那稱之為大巫見小巫。這木頭做的梨如何能把僵硬的泥土翻新呢!

這梨的下方有尖銳的鐵片,插入土裡。牛在前方帶着這梨的走動。手需要把梨抬高,這樣鐵片就往土裡深入。加上牛的體力,幾個小時以後這地自然就跟新的一樣。後面生活的條件好後幾乎每家每戶都是買的鐵梨,這樣體型自然小些。也比木頭的輕鬆許多。

這地里翻新後只是第一道程序,土依舊是大塊成形的。也無法播種,接着就用一種工具,四方形的。我們叫他耙,有一平米左右大小,上面是木頭。木頭下方有幾十根小鐵釘。密密麻麻釘在木頭下方。留有一寸多長尖銳的頭出來。平鋪在地上。依舊用牛在前方帶路。來回幾次後泥土松落,蓬鬆了許多,泥土細小。

在耕地的過程也是依然艱辛而痛苦的。當時的自己依舊弱小,自己和牛相比都是相差甚遠。如何能駕馭這龐然大物,也只能用聲音的嘶吼。耕地的時候對於牛和人之間也是有些靈性。我們跟人之間說的話,牛是聽不懂的。那麼用什麼可以讓牛聽話呢!老一輩人就自創一套語法吧,牛果然能懂。對於牛有幾個指令,左、右、停、走。

左右在家鄉話對牛說都是 北北、累累。我自然也不知道如何解釋道。只知道是北北左、累累右。停是咦..這個需要拖着聲音。走有好幾種說法,有 去、架、嘿、走等等幾乎走的指令是出聲就算走了。一般牛都是不太聽懂人話。所以在往前走的過程,牛會歪着、斜着走。這樣耕地就是不均勻,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一種工具可以讓牛更聽話一些。

牛的鼻子在小的時候都不是對穿的。後來因為人們想駕馭牛所以用繩子把牛的鼻子打孔,栓着一根繩子。應該鼻子肉比較細嫩,拉動繩子牛的鼻子就疼。這樣在耕地的時候都會有左右兩根繩子。若牛跑偏了就往不偏的方向拽。這也就把牛成功制服住了。在太陽的照射下,地里的萬物開始生機勃勃。各種動物的叫聲依舊響亮。

這一天來回的折騰也是夠累。中午是母親回家做飯,做完後帶到地里。三人一起吃飯,如今最想念的是在田裡吃着午飯,不管是在收割稻子、油菜、玉米,幾乎都在地里吃着午飯,這種獨特的味道依舊回味。不管菜是多麼的樸素,吃着跟有肉一樣的香。這是一種大自然的生活,樸素的時光裡帶着一點點艱辛。一步步走着下去,不為富貴,只為健康。下午也是忙了幾個小時,五點半後天快黑了。收着工具就回家吃晚飯。這樣疲憊的一天睡的很香很香。

[1]

作者簡介

雨芙,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