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父愛如山(麗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父愛如山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父愛如山》中國當代作家麗娟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父愛如山

父親高大挺拔,英俊瀟灑,年輕時的父親是美男子。當時村裡有基幹民兵,聽母親說,父親當年還是民兵連長哩。依稀記得父親扛槍的樣子,站在場院裡練習立正,稍息,臥倒,瞄準,打靶。聽母親說,我小時特別依戀父親,父親走到哪,我跟到哪,標準的一個「跟屁蟲」。和父親一起的那些民兵叔叔大伯們戲稱我為父親的「腰棍」。

在我兩三歲時,有一晚夜半,我一覺醒來,一摸床上,不見了父親,我哭着喊着找「大大」,母親怎麼哄也哄不好。無奈抱着我把我送到了大隊部。父親和一幫民兵正在開會。母親把我遞給父親,我立時不哭了,眨着大眼睛看看看這個,看看那個。

父親的愛是有聲的。父親在我家的院子裡栽了兩棵蘋果樹。他笑呵呵地說再過二年,蘋果樹就長大開花結果了,那時我們就有蘋果吃了。我那時三四歲,有時就提個小桶去給蘋果樹澆水,眼巴巴盼着蘋果樹開花結果。第二年,那蘋果樹真的開花了,只開了有限的幾朵,那花雪白雪白。我喊「大大,我要聞聞。」父親樂呵呵地把我托舉在肩頭。我拃着小手,摸摸蘋果花,嗅嗅,一縷清香鑽入鼻孔,我深深吸了一口,咯咯地笑了,自此,天天站在蘋果樹下望。蘋果花焉了,敗了,枝頭結出指甲蓋大的青果子了。父親說再過倆月,蘋果就又大又紅了。於是晚上我做了個夢,夢裡都是又大又紅的蘋果,我都饞醒了。

父親憨厚樸實,勤勞善良,心靈手巧。家裡住的房子,是父親親自上山打石頭,用小木車一車一車推下來,一塊塊鑿得有角有棱,起早貪黑,親手壘起來的。只在要上樑苫麥草時,才找了村裡的叔叔伯伯來幫忙。父親象座山,風雨撼搖不動他。我從未見父親嘆過氣,流過淚,他象老黃牛一樣,有一身使不完的力氣。再苦再累,從未見他抱怨過一回。累了苦了,只要吃上點飯,稍作休息,便又拿上工具出坡了。即使在地里勞作,父親也總是忘不了他的幾個子女。每次,我一聽到他的腳步聲,就「大大大大」地喊着迎出門去,去搶父親頭上戴的斗笠。斗笠上邊,不是別着一隻大山螞蚱,就是一隻蟈蟈,一個栓栓牛。常常為了一隻螞蚱,兄弟姐妹有時爭得不可開交。我聰明伶俐,乖巧懂事,深得父親喜愛,父親對我有些偏愛。有些東西總是先濟我挑。所 以最大的螞蚱當然歸我了。我把山螞蚱的大腿用線綁住,牽着它在地上蹦躂,嘴裡喊着:「駕駕,快跑。」等玩夠了,那螞蚱也基本死了。於是讓母親拿去火堆里燒了吃,打了饞蟲。現在想起來,那螞蚱太好吃了,一包籽,父親叫它「香半夜。」

父親有時刨地,也能刨出好吃的東西來。一把茅草根,白白生生,脆脆甜甜。小時沒有糖吃,就把它當糖吃了,放在嘴裡嚼碎了,吸它的甜水。父親有時還泡出「荒蟲」,白白的,有點象一種叫「大牙」的蟲子,但大牙是害蟲,不能吃,慌蟲是拴拴牛的幼蟲,是可以吃的。小時候缺肉吃,這些野地里刨出的蟲子,蛹子之類,都把它燒熟當肉吃了。

父親為了養活我們兄弟姊妹五個,真是煞費苦心,沒日沒夜地操勞。秋天的晚上,點上麻杆,拿着水桶,去西邊大溝里照螃蟹。在漆黑的夜裡,父親舉着火把在前頭走,母親提着水桶跟在後面。那條大溝夏天時,山上的雨水都匯聚在裡邊。只要有水,就會有螃蟹。螃蟹一般都是晚上出來覓食,所以都從窩裡爬出來了。照着明只管拾就是。不多時能拾大半桶。拿回來用清水煮了,蘸着鹽巴吃。吃不了的,就用鹽醃起來,過後用麵糊裹了,放油里炸着吃。父親還在缺少蔬菜的冬季,去河裡砸開冰塊,用笊籬撈魚給我們吃。小時候感覺冬天特別冷。昨天河叉里的水還好好的,今早推開門,就見河裡的水凍住了。這時小河裡的小魚都凍得沒了生氣,有的甚至還凍死了,和冰連在一起。這時逮魚不費吹灰之力。父親看準了位置,砸開冰窟窿,只管用笊籬朝外撈,魚多的時候能撈一盆子,全是小白條。在貧窮又寒冷的冬季,能喝上一碗鮮美的魚湯,溫暖了整個童年

小時候雖然貧窮,缺糧食吃,我們卻不時能吃到父親淘換來的各種野味,打打牙祭。父親有一次在山上幹活,看見一隻老鷹嘴冞叼着一隻肥肥的野兔在飛。那兔子很大,老鷹叼着飛的很吃力。父親想,它總有飛累的時候。等它落下就有辦法搶到野兔,於是他跟着老鷹賽跑,邊跑邊吆喝。老鷹在天上飛,父親在地上跑,直跑得老鷹沒力氣了,鬆開嘴丟下了兔子,父親也累的氣喘吁吁。但終於沒白辜負辛苦,最終搶得老鷹捉的野免。他喜滋滋地提回家,剝去皮,洗乾淨,讓母親用蘿蔔燉爛了給我們吃。那香噴噴的兔子肉,至今記憶猶新。

父親的一生都在辛勤勞作,時時刻刻想着他的兒女們。家裡吃的,用的,燒的,哪一樣不是父親勞動的結果:盛草的筐,裝糧食的囤,吃飯的桌子,板凳,都是父親自己親手製作;甚至撈水餃的笊籬,盛水餃的筐子,也是父親用柳樹條子扒去皮編織出的。特別是盛水餃的小柳條筐,潔白漂亮,結實耐用,我對它愛不釋手,吃水餃總要端着它,平時也把它當成玩具,和小夥伴們一起過家家。

如今父親年近八十,身體仍然健朗,一輩子為家庭操勞,累彎了腰,一輩子心裡裝着家,裝着兒女們。在歲月的長河中,父親是老黃牛,父親是一座山,沒有父親的養育,哪有子女的今天。

父親的愛滿滿當當,父親的恩情重於泰山。[1]

作者簡介

劉麗娟,筆名月文,蒙陰作家協會會員,山東臨沂蒙陰垛莊人,中專畢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