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炎黃大帝》是由李大為[1]導演、張紀中製片的史詩傳奇劇,朱曉漁、譚凱、趙立新、侯瓔珏等參加演出。

該劇以莽原同名小說中的人物名為原型,以中華三祖炎帝、黃帝、蚩尤等人為主線,講述炎黃子孫華夏民族之由來。

目錄

劇情梗概

該劇以炎帝、黃帝蚩尤三黃人物為主線,包括了宏大的部落戰爭場面、造字、冶煉等推動社會變革的事件,再現五千年前炎黃蚩三位人文始祖征戰融合、生產生活、繁衍生息等歷史場景。

炎帝、黃帝、蚩尤都渴望統一天下。炎帝因為過於軟弱,維持表面上的和氣,最終以失敗告終;蚩尤則篤信武力,他相信,只有先通過武力統一天下,才能最終實現和平,「以殺止殺」;而黃帝認為,如果手段和過程過於暴戾,則和諧的結果終不可達成,他通過文明的發展,以先進的文明來感化其他部族,終於四海歸心,百族統一。

最終黃帝「合符釜山」:各個部族放下紛爭,成為一個大融合的中華民族[2]

幕後製作

拍攝基地

為了配合電視劇的拍攝工作,寶雞市在茵香河文化旅遊區域高標準建設了《英雄時代·炎黃大帝》寶雞外景拍攝基地,並於2012年6月順利竣工並達到拍攝要求。據了解,《英雄時代·炎黃大帝》寶雞外景拍攝基地占地28000平方米,項目以原始部落和上古時代的生產、生活場景為設計依據,規劃建設了遊客服務中心、祭祀大廳、市集、會盟所、燒陶製陶爐、制皮曬皮場、染坊、部落頭領居所及其它配套設施。

寶雞場景

中國內地著名導演張紀中25日率領其團隊來到「炎帝故里」陝西寶雞,與寶雞市簽署了主要外景地拍攝基地協議。他透露,40集大型中國史詩電視劇《炎黃大帝》將於6月在「炎帝故里」寶雞開機,2012年下半年播出。

寶雞位於八百里秦川西端,古稱陳倉,是陝西省第二大城市,素有「青銅器之鄉、民間美術之鄉」等美譽。據《史記》記載:「炎帝生於姜水」即寶雞市清姜河。是炎帝部落發祥壯大的地方。蒙峪以南常羊山上的炎帝陵相傳埋有炎帝所用的衣物。

《炎黃大帝》以炎帝、黃帝、蚩尤三黃人物為主線,40集歷史大戲包括宏大的部落戰爭場面、造字、冶煉等推動社會變革的事件,再現五千年前炎黃蚩三位人文始祖征戰融合、生產生活、繁衍生息等歷史場景。

金庸武俠到新版《西遊記》,張紀中的每部新劇都是眾望所歸的年度大戲。有着「英雄情結」的張紀中所拍攝的電視劇,大多充滿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都贏得了海內外廣大觀眾的喜愛。25日張紀中率領其團隊與寶雞市政府簽署了主要外景拍攝基地協議,確認開關機儀式都在此舉行。該劇總投資4800萬元,每集120萬元,其中置景費用300萬左右。劇中許多歷史事件發生在黃河流域,在拍攝的時候將會在寶雞重新再現這些場景。

中共寶雞市委書記唐俊昌表示,此次外景拍攝基地簽約在寶雞,一是對確立寶雞「炎帝故里」意義重大,二是對寶雞宣傳效果顯著,三是對於提升寶雞文化旅遊文化產業作用巨大。

涿鹿縣場景

史詩巨製《英雄時代·炎黃大帝》演員火熱海選的同時,金牌製片人張紀中馬不停蹄的週遊「列國」,為再現人類始祖征戰融合、生產生活與繁衍生息的歷史場景而擇拍攝地。踏破鐵鞋無覓處,蜚聲海內外的三祖聖地——張家口市涿鹿縣入了大鬍子的法眼。

日前,在張家口市市委書記王曉東等領導的陪同下,張紀中攜御用拍攝團隊親臨涿鹿縣,先後考察了黃帝城、蚩尤寨等古遺蹟,身臨其境追憶先祖開創華夏文明的輝煌征程。考察完後,大鬍子胸有成竹地欽定《炎黃大帝》里的涿鹿之戰、阪泉大戰、合符等這些關乎中華民族走向的歷史事件,將在涿鹿原地重現演繹。

站在人類始祖篳路藍縷開啟偉業的土地上,張紀中激動地說:「《炎黃大帝》就是要通過對中華文明始祖時期厚重史實的提煉和升華,給人呈上一部洞悉中華民族起源、重溫中華民族精神的史詩巨作,展示以民族大融合、大團結為特質的勇往直前的中華民族精神。在先祖合符之地進行拍攝,即是對華夏文明的致敬,也是最契合這一作品主題的選擇。」

對於《炎黃大帝》回到三祖聖地拍攝,張家口市市委書記王曉東介紹說,三祖文化是中華文明形成的重要支撐點和重要的源泉之一,也是張家口市最為璀璨的文化名片。本次牽手金牌製片人張紀中,市委市政府將能夠更好地致力於三祖文化的傳播和發揚光大,為新時代的文化大繁榮、大發展添磚加瓦。

歷史上,中華民族三大人文始祖在涿鹿建都、生活、征戰、合符,開創了中華文明。作為龍的誕生地和中華兒女祭祖的聖地,張家口境內的眾多古遺蹟遺址無不訴說着「千古文明開涿鹿」。

視頻

炎黃大帝 相關視頻

《炎黃大帝》開機:張紀中還原史前部落
「炎黃大帝」取景炎帝故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