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濱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濱草

來自 植物智 的圖片

中文學名:美洲沙茅草

拉丁學名:Ammophila

breviligulata Fernald

別 稱:濱草、庸醫草、蔗茅草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亞 科:早熟禾亞科

屬:沙茅草屬

種:美洲沙茅草

命名者及年代:Fernald, 1920

英文名稱:American Beach Grass

英文名稱:Marram Grass

濱草,學名 Ammophila arenaria (Linn.) Link,一般指美洲沙茅草(學名:Ammophila breviligulata Fernald),別 稱:庸醫草、蔗茅草禾本科沙茅草屬固沙植物。為表面粗糙的多年生禾草,高約1米,簇生,葉穗狀並捲曲;花聚生,形成緊密的長筒狀花束。堅韌的地下莖具鱗片,展長可達10-13米,能不斷長出新的枝條。 有些地方沙茅草受到法律保護。分布北美溫帶的沙岸,生長於大西洋沿岸和大湖區。 [1]

美洲沙茅草形態特徵

美洲沙茅草 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密叢型。具匍匐根狀莖,成熟時高0.6-1.2.9米,葉鞘淺到中等綠色,縱脈,無毛,開放;老鞘有斑紋殘存,莖稈基部的葉片均達到4-10毫米長。葉舌膜質,寬1-3毫米,長10-30毫米,表面鱗片狀,底面光滑;葉穗狀並捲曲。

圓錐花序開展,穗花長25-35厘米。小穗含2-8小花,上部小花退化;小穗軸脫節於穎之上及諸花之間;兩穎近相等,第一穎較短窄,具1脈或3脈,第二穎具3脈,均短於其外稃;外秤較厚,先端尖無芒,邊緣多少膜質,具5脈,中脈成脊,背部無毛,脊與邊脈下部具柔毛,基盤短而鈍,具有綿毛;內稃等長,兩脊微粗糙,稀具絲狀纖毛;鱗被2;雄蕊3;花柱2,柱頭羽毛狀;子房無毛。

穎果長圓狀紡錘形,與內外稃分離;種臍點狀,胚比1/5左右。染色體大型,基數x=7,二倍體至12倍體和非整倍性植物。種子出現在7月末或8月。

美洲沙茅草分布範圍

原產於北美洲東部,它生長在沙丘沿着大西洋和五大湖沿岸。在沙埋和大風的條件下,這種沙丘植物建設的草地是阻擋沙丘沿着海岸的第一道防線。美洲沙茅草穩定的砂礫能力特別強勁,僅發現很少深入內陸。

20世紀30年代被引入到北美的太平洋海岸。實踐證明該物種具有是入侵性,並且沿海岸生態發展至美洲內陸的美國俄勒岡州、華盛頓州和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並且越來越嚴重。 美洲沙茅草分布圖

美洲沙茅草生長習性

性耐旱、耐寒、耐鹼、耐風沙,適應性廣,特耐寒抗旱。根系發達,能吸收土壤深層水分,葉片具旱生結構,遇乾旱葉片內捲成筒狀,以減少水分蒸發,增強抗旱能力。粗糙的葉表面,可以包含氣體交換口(氣孔),隨風定向。從而在乾旱條件下仍可獲高產。具有抗風沙的特性,適於風沙大的鹽鹼地區種植。分櫱能力強,分櫱數一般可達30-50個,條件好時分櫱數達100個以上。性喜肥,氮肥供應充足時,分櫱數增多,株體增高,葉片寬厚。

美洲沙茅草主要價值

穩定沙丘,在沿海岸沙丘地區植物迅速蔓延,每年根莖生長1.8至3.0米,並能每年從根莖處萌發的分櫱數高達100簇叢。可以在1米深的砂礫下生長,沙埋刺激根莖垂直增長,植物活力非常強盛。也是旱生植物的最好的品種,能夠在乾旱或半乾旱的海灘沙丘中茁壯成長。

參考來源

  1. 濱草,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