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隼南美亞種
游隼南美亞種 |
中文學名:游隼南美亞種 拉丁學名:Falco peregrinus cassini 別 稱:南美游隼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 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鳥綱 目:隼形目 科:隼科 屬:隼屬 命名者:Sharpe 命名時間:1873年 |
游隼南美亞種是游隼的亞種之一,分布於南美的西部地區,厄瓜多爾南部等地。 [1]
目錄
游隼南美亞種形態特徵
體長約40厘米,翼展大約80至120厘米。是俯衝速度最快的鳥類,喙較短,先端兩側有齒突,基部不被蠟膜或須狀羽;
鼻孔圓形,自鼻孔向內可見一柱狀骨棍;翅長而狹尖,扇翅節奏快;尾較細長。 飛行迅速,多單獨活動,通常在快速鼓翼飛翔時伴隨着一陣滑翔,也喜歡在空中翱翔。
善於在飛行中追捕獵物,主要捕食野鴨、鷗、鴻鴿類和雞類等中小型鳥類,偶爾也捕食鼠類和野兔等小型哺乳動物。
游隼南美亞種棲息環境
棲息于山地、丘陵、荒漠、半荒漠、海岸、曠野、草原、河流、沼澤與湖泊沿岸地帶,也到開闊的農田、耕地和村屯附近活動。
營巢於林間空地、河谷懸岩、地邊叢林以及峭壁懸崖上,也營巢於土丘或沼澤地上,有時也利用其他鳥類如烏鴉的巢,也在樹洞與建築物上築巢。因狩獵技術高超,常被馴養為獵鳥。
游隼南美亞種分布範圍
分布於南美的西部地區,從厄瓜多爾南部,通過玻利維亞和阿根廷北部,至智利南部,火地島和福克蘭島。
游隼南美亞種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