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清代古建築(周海燕)

​​ 清代古建築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清代古建築》中國當代作家周海燕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清代古建築

岳北農工會成立後,不少骨幹會員進村入戶四處演講,將農民如何受大地主的剝削壓迫不堪忍受的情況和盤托出,農民的覺悟迅速提高。白果的地主們不顧農民的死活,將囤積的糧食偷運到長沙等地賣高價。岳北農工會率領2000餘農民,手持木棍鋤頭,趕到曉嵐港開展了阻禁運動,將收繳的糧食平價賣給貧苦農民。禁止米谷出境,地主惡霸的威風掃地。「紅旗捲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農民當家作主,一個個揚眉吐氣,歡欣鼓舞,從此,岳北農工會名聲大震。至1923年10月,會員劇增至4萬多人。據中共中央三屆一次執委會一份文件記載:「新興的農民運動,一在廣東省惠州,一在湖南之衡山。惠州各屬有一萬戶以上的組織,衡山也有萬餘人的群眾運動。」

岳北農工會還開展轟轟烈烈的減租減息、退押鬥爭,剷除吸食鴉片、封建迷信、打牌賭錢等惡習,築路修橋、開荒造林、興辦學校,農民運動如洶湧波濤滾滾向前。由於觸及到地主階級的利益,1923年11月25日,大軍閥趙恆惕悍然出兵鎮壓了岳北農工會,逮捕農工會幹部和積極分子70多人,焚燒岳北農工會會址。

岳北「四烈士」趙炳炎、周德二、廖芳炳、李玉邕慘遭敵人殺害。臨刑之前,李玉邕略加思索,為自己寫了一副輓聯:

六四歲身首分離,是奇害、奇冤、奇誣、奇詐,只有向閻王一訴;

百餘里靈魂歸去,願我妻、我子、我媳、我孫,都要報戴天之仇。

他一揮而就,表現出岳北農工會會員大義凜然、勇於擔當、不怕犧牲、血戰到底的崇高氣概和壯志豪情。毛澤東對此給予高度評價:「岳北農工會成立不足3個月,雖然被趙恆惕用武力扼殺了,但岳北農工會誕生的意義較法國巴黎公社並不遜色。這是中華大地最早的農民革命組織之一,是湖南農民運動之先聲,她在廣大農民中傳播的火種必然很快蔓延三湘四水。湖南農村大革命的風暴正在席捲而來。」

[1]

作者簡介

周海燕,必讀社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