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紅椒
淮安紅椒 |
名稱:淮安紅椒 產地: 清浦 證明商標:淮安紅椒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營養成份:富含營養素維生素C 榮譽:獲獎 「中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等 |
淮安紅椒(名優特產)淮安紅椒源自清浦,產於中國地理南北分界線的特定生態區域,是清浦名優特產。淮安紅椒個大、鮮紅、味微辣,多年來在全國市場銷量很大,且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2010年3月,「淮安紅椒」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
形態特點
淮安紅椒色澤喜慶、肉中帶潤、大小適中、辣味適度、富含維生素C。淮安紅椒個大、鮮紅、味微辣,多年來在全國市場銷量很大,且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獲「中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江蘇省名牌農產品」、「淮安市名牌商標」 、「2011消費者最喜愛的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等稱號。
淮安紅椒源自清浦,以春提早和秋延後保護地栽培為主,優良的氣候生態環境和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技術的全面運用,決定了淮安紅椒良好的外觀商品性狀和獨特的內在優良品質。
「淮安紅椒」是江蘇省第一例設施蔬菜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淮安紅椒」果實呈粗牛角形,色澤水紅色,微帶淡黃;辣味適度,營養豐富,Vc含量高;果表光滑,果肉較厚,耐儲運,貨架期較長。
地域範圍
淮安紅椒源自清浦,產於中國地理南北分界線的特定生態區域,色澤喜慶、肉中帶潤、大小適中、辣味適度、富含維生素C.淮安紅椒個大、鮮紅、味微辣,多年來在全國市場銷量很大,且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2010年3月,「淮安紅椒」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
特定品質
淮安紅椒果實粗牛角形,色澤水紅色,微帶淡黃;辣味適中,風味獨特,營養豐富,Vc含量高,適於炒食和花色搭配;果表光滑,果肉較厚,耐儲運,貨架期長。淮安紅椒的徑(辣椒中部直徑)、長(辣椒長度)都比較大,而辣椒含量卻比上述兩地要低15%~20%。
產業發展
「淮安紅椒」源自清浦,暢銷全國。清浦區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就採取「三膜二簾」的保護地模式種植紅椒。從生產實踐中成長起來的一批種植能手,還赴我市其他縣(區)承包土地種植紅椒,示範帶動全市紅椒產業快速發展。目前,以清浦為核心區的全市常年設施化栽培紅椒麵積達40萬畝,成為我市農民增收致富的一項主導產業。由於淮安紅椒產於中國地理南北分界線的特定生態區域,以春提早和秋延後保護地栽培為主,優良的氣候生態環境和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技術的全面應用,決定了淮安紅椒良好的外觀商品性狀和獨特的內在優良品質,深受國內外市場歡迎。
地理標誌
「淮安紅椒」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的成功註冊,有力地推動「淮安紅椒」生產的發展和品質的提高,促進「淮安紅椒」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使「淮安紅椒」產業更加紅紅火火。2011年4月省領導來淮安視察淮安紅椒生產基地時,合作社用大椒、大戶、大棚、大片「四大」來總結淮安紅椒發展特點,省領導接過話茬風趣地說,「我看還要加上大品牌、大市場!品牌直接關係效益,我們要堅持用工業化的理念抓農業發展,推動現代農業品牌化!」
淮安紅椒種植核心區面積超過10萬畝,銷售年收入超10億元,每畝淨收超2萬元,已成為當地農民致富增收的主導產業。2014年9月,「淮安紅椒」被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保鮮延後技術
1、及時摘除門椒和對椒 門椒、對椒成果後7 d(天)內摘除。進入結果期時,要及時除去果實下部的老、病、黃葉和生長細弱的側枝。秋延後栽培每株結果12個左右,及時去掉生長點,抑制營養生長,促進果實的發育。
2、注意保溫保濕 當果實定形、氣溫下降時,要及時加蓋二層膜、草簾保溫,晴天棚溫保持在18~22℃,陰天二層棚內溫度保持在5℃以上,田間管理以保溫為主,並注意保持田間濕度,做到膜下見干小水暗灌,以保證田土見潮,植株葉片不萎蔫。
3、後期控溫控濕活體儲藏 紅椒生產要注意控制棚內溫度,以延緩植株上青椒的紅熟期。生長後期進行大棚內控溫控濕活體儲藏,確保紅辣椒在元旦並延遲至春節上市,具體做法:
① 摘除紅辣椒植株上層無效的小果和病蟲果,挑選未轉紅的青熟果或轉色果的植株作為活體保鮮植株,拔除無果的植株。
② 白天棚溫保持在10~15℃,夜間二層棚內溫度保持在5℃以上,並在大棚內二層膜上再加蓋草簾保溫。當氣溫繼續下降時,夜間應在草簾上再加蓋1層舊農膜,形成4層覆蓋保溫。
③ 夜間在小棚內每667 m2可用45%百菌清煙劑105~130 g熏煙,每間隔10 d(天)熏1次,連續3~4次,可有效防治辣椒病害,延長保鮮期。
④ 棚內要保持一定濕度,要求見干見濕,即棚內土壤小水澆過以後要見幹才能澆下一次,一般每5~7 d(天)澆1次,在中午用溫水澆灌。
採收標準 紅椒的採收標準為:一是辣椒中部直徑3~5 cm、長度10~15 cm,單果質量70~80 g;二是辣椒着色均勻,顏色一般呈水紅色,略帶淡黃色;三是果面光滑,無機械損傷、無蟲斑。紅椒採收要依市場行情適時進行,採收時要輕摘輕放,防止機械損傷,並實行分級包裝,貼標識出售。
淮安紅椒的品牌成長曆程
淮安紅椒為辣椒種長辣椒變種(C. annuum L. var. lonumBailey)中的淮安地方種植品種,其植株高度60~150 cm,莖無毛,葉互生,花單生,花萼杯狀,花冠白色,果梗較粗壯,俯垂,果實粗牛角形,頂端一般不彎曲,果長13~20 cm,果肩寬3~8 cm,果皮光滑,果肉厚,未成熟時綠色,成熟後成水紅色,微帶淡黃,甜,辣味較淡。
據可靠的記載,淮安紅椒最早在清浦區的黃碼鄉種植,該鄉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進行規模化辣椒種植,形成了一整套較為成熟的栽培技術,所生產的紅椒色澤喜慶、肉中帶潤、大小適中、辣味適度、富含維生素C,可生食,適於炒食和花色搭配,耐儲運,貨架期長,多年來在全國市場銷量很大,且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
20世紀90年代就申請註冊了黃碼紅椒品牌。2008年又註冊淮安紅椒品牌,2010年3月,淮安紅椒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繼而還獲江蘇省名牌農產品、淮安市名牌商標、2011年消費者最喜愛的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等稱號;2014年,淮安市辣椒協會持有的淮安紅椒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與湖南、四川等地的辣椒相比,淮安紅椒的徑(辣椒中部直徑)、長(辣椒長度)都比較大,而辣椒素含量卻要低15%~20%。近年來,淮安紅椒的銷售價格也在不斷上漲,比普通紅椒高出0.4~0.6 元/kg。 淮安紅椒是江蘇省第一個成功註冊的設施蔬菜地理標誌產品。
與其他地方特色蔬菜不同的是,淮安紅椒並不是當地選育的某一單獨長辣椒品種,而是依託淮安市中國南北分界線獨特的地理環境及氣候條件,選擇國內外品質佳、且在本地表現好的紅椒品種於淮進行改良,並通過獨特且標準化的種植技術規程而生產的紅椒。
在生產過程中,相繼改良的紅椒品種有綠源二號、新汴椒一號、魁苗六號、超越2009等,引進了寧研一號、中華巨龍、新秀大紅泡等新品種。早在20世紀80年代,清浦區黃碼鄉就採用「三膜二簾」(地膜、中棚膜、大棚膜、中棚簾、大棚簾)的設施化保護地種植紅椒。
在紅椒的保鮮技術方面,採用連秧貯藏(即活體保鮮)的方法,待紅椒成熟後,通過控光控溫、通風排濕等管理手段,保持紅椒果實的新鮮度,延長產品的供應時間。另外,在產品的採收、分級、包裝等方面,也採用比較嚴格的技術規程,保證上市銷售產品的質量。[1]
參考來源
- ↑ 你知道淮安紅椒為什麼這樣「紅」?, 騰訊網, 2018-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