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洛陽圍棋博物館

洛陽圍棋博物館我國首個圍棋文化專題博物館,也是目前規模最大的圍棋文化博物館,由王潼玲女士創建。

目錄

簡介

展館面積1500平方米,主要展出自東漢以來的圍棋棋具、棋譜[1]等,藏品3萬餘件(枚),41大類,近500種棋子,其中宋代花型紋飾棋子400餘種,還原中國圍棋的歷史發展脈絡,無聲地訴說着黑白博弈和圍棋故事,更傳播着凝聚智慧的中國傳統文化。

作為圍棋「百段之城」和「圍棋之鄉」的洛陽,應該有一座這樣的博物館。

如果你是一名圍棋愛好者,就不能不來這座博物館

圍棋

圍棋,一種策略型兩人棋類遊戲,中國古時稱「弈」,西方名稱「Go」。流行於東亞國家(中、日、韓、朝),屬琴棋書畫四藝之一。圍棋起源[2]於中國,傳為帝堯所作,春秋戰國時期即有記載。隋唐時經朝鮮傳入日本,流傳到歐美各國。圍棋蘊含着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它是中國文化與文明的體現。

圍棋使用長方形格狀棋盤(看上去像正方形)及黑白二色圓形棋子進行對弈,棋盤上有縱橫各19條線段將棋盤分成361個交叉點,棋子必須走在交叉點上,雙方交替行棋,落子後不能移動,以圍地多者為勝。因為黑方有先行占地之利,故而人為規定黑方局終時要給白方貼子。圍棋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複雜的棋盤遊戲。中日韓等各國制定的競賽規則略有不同。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圍棋保護單位為中國圍棋協會、北京棋院(北京橋牌院、北京市棋牌運動管理中心)。

視頻

洛陽圍棋博物館 相關視頻

傳統圍棋文化
圍棋文化講座(1)

參考文獻

  1. 高手對戰棋譜分享 ,搜狐,2019-09-15
  2. 文化 | 圍棋起源發展大揭秘 ,搜狐,2021-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