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泰山世界地質公園

泰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中國山東省泰安市境內,南麓始自泰安城,北麓止於濟南市,相距約60公里。

泰山地質公園面積15866km2,地處中國東部大陸邊緣構造活動帶的西部,位於華北地台魯西地塊魯中隆斷區內,是華北地台的一個次級構造單元,主要景區有紅門景區、中天門景區、南天門景區、桃花峪景區、後石塢景區、蓮花山景區、徂徠山景區、陶山景區等。

2006年9月,泰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世界地質公園。2019年2月,泰山世界地質公園擴園再申報順利通過[1]

目錄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泰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中國山東省泰安市境內,南麓始自泰安城,北麓止於濟南市,相距約60公里。泰山北至北京500km,南至上海890km,屬泰安市管轄。地理坐標為東經116°50ˊ~117°12ˊ,北緯36°11ˊ~36°31ˊ。擴園前面積約158.63平方千米,擴園後面積約418.36平方千米。擴園後的泰山地質公園具有統一完整的邊界,包括3個鄉鎮76村,共計10萬餘人。

地形地貌

泰山世界地質公園地處華北平原的東側,處於沂沭斷裂帶以西,齊河-廣饒斷裂以南的魯西地區,是魯西中新生代泰山斷塊凸起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華北地台的一個次級構造單元。

泰山世界地質公園地勢差異顯着,地形起伏大,總體地勢呈現北高南低、西高東低的特徵,主峰玉皇頂海拔高度1545m,在不到10km的水平距離內,與其山前平原相對高差達1300m以上。

泰山世界地質公園地貌分界明顯,地貌類型繁多,而且侵蝕地貌十分發育。泰山地貌可分為侵蝕構造中山、侵蝕構造低山、侵蝕丘陵和山前沖洪積台地等四種類型,在空間形象上不僅造成層巒疊嶂、凌空高拔的勢態,而且總體上的雄偉形象與群體組合上多種地形相結合,成為豐富多彩的景觀形象。

地質

泰山世界地質公園是華北地台基底與蓋層雙層結構出露比較好而典型的地區。基底為古老的「泰山雜岩」;沉積蓋層為古生界寒武-奧陶系的石灰岩[2]和頁岩,兩者呈角度不整合接觸。由南向北地層依次從老到新分布,地貌上構成一個南陡北緩的單斜斷塊山系。太古宙~古元古代的多期次岩漿活動、多期次構造變形和變質作用十分明顯,使結晶基底岩系遭受不同程度的改造。區內地質構造十分複雜,既有太古宙~古元古代的構造,又有中生代的構造,新構造運動普遍而強烈。中生代的脆性斷裂和新構造運動控制了泰山的形成以及泰山地貌特徵。

氣候

泰山世界地質公園屬溫帶季風性氣候,山頂年均氣溫5.3℃,比山麓泰安城低7.5℃。年均降雨量1124.6mm,相當于山下的1.5倍。山下四季分明,山上春秋相連。冬季較長,結冰期達150天,極頂最低氣溫-27.5℃,易形成霧淞雨淞奇觀。

水文

泰山世界地質公園山泉密布,河溪縱橫,水資源總儲量達2092萬m3,其中地下水1608萬m3,地表水1301萬m3。河溪以玉皇頂為分水嶺,北有玉符河、大沙河注入黃河,東面有石汶河、馮家莊河,南面有梳流河、奈河,西面有泮汶河,均注入大汶河。

地質遺蹟

在新構造運動的影響下,泰山的侵蝕切割作用十分強烈,廣泛發育不同類型的侵蝕地貌。由於泰山南坡年升量遠比北坡大,南坡的侵蝕強度相對比較強,侵蝕地貌也相對比較發育,形成眾多的深溝峽谷、懸崖峭壁,造就了泰山南坡陡峻險奇的地貌景觀,如捨身崖、十八盤、扇子崖等處的險峻地形。泰山世界地質公園園區內河流呈放射狀分布於泰山的周圍,大部分南流匯入大汶河,雨季常形成山區洪流,攜帶大量砂礫堆積在谷口處,組成洪積扇群,形成山前沖洪積台地。按形態和成因,可將泰山世界地質公園的區域地貌劃分出以下六種類型。

侵蝕構造中山

集中分布在泰山主峰玉皇頂周圍,以及老平台、黃石崖、黃崖山一帶。海拔高度在800~1500米。組成山體的岩性主要是泰山雜岩中的二長花崗岩,是區域內地勢最高、抬升幅度最大、侵蝕切割最強的山地。這裡峰高谷深,地形陡峻,侵蝕切割的最大深度達500~800米。「V」字形谷、谷中谷的現象廣泛發育,谷坡和谷底均很陡,跌水瀑布和大小沖溝到處可見。由於二長花崗岩柱狀節理髮育,加上強烈的侵蝕切割,重力崩塌作用顯着,崩塌後常形成絕壁陡崖,如瞻魯台下的百丈崖、開燭峰等處的懸崖峭壁,以及後石塢重力崩塌作用所形成的石河、石海。

侵蝕構造低山

分布在傲徠峰、中天門及尖頂山、歪頭山、蔣山頂一帶。海拔高度在700~1000米之間,相對高度在200米以上。組成山體的主要岩性為泰山雜岩中的二長花崗岩和閃長岩。侵蝕切割強度較主峰一帶稍弱,但地形仍然十分陡峻,深溝峽谷、尖頂山頭、鋸齒狀山脊、絕壁陡峰,舉目可見,如扇子崖處的陡峭地形。

溶蝕侵蝕構造低山

這種地貌類型多分布在泰山主峰東北的雞冠山至青山一帶。海拔高度一般為500~700米,相對高度在200米以上。山體主要由泰山雜岩和古生界寒武系的石灰岩所組成。侵蝕切割強度中等,山脈綿延,如是變質雜岩區多形成圓頂緩脊的山巒,如頂部覆蓋有厚層石灰岩,則因其抗侵蝕和抗風化的能力相對較強,山坡主要靠重力崩塌作用而不斷後退,從而形成四壁陡峭、頂部平緩的「方山」或「桌狀山」,當地群眾稱之為「崮」或「坪」,諸如張夏、崮山一帶的山頭。此外,由於石灰岩中溶蝕作用比較強,往往形成各種洞穴和所謂「透明山」一類的溶蝕地貌景觀。

溶蝕侵蝕丘陵

大多數分布在泰山北部邊緣的石灰岩地區。海拔高度在300~500米之間,相對高差小於200米。侵蝕切割強度微弱,地形低矮平緩,溝谷不發育,形成一種圓頂脊緩的「豬背山」。溶溝、溶洞等溶蝕地形比較多見,如婁敬山所見的大大小小的溶洞

侵蝕丘陵

主要分布在山南低山的邊緣,大河到虎山及黃前一帶。海拔高度在200米左右。基岩多為泰山雜岩中的片麻狀二長花崗岩。侵蝕強度比較弱,以剝蝕作用為主,多形成孤丘緩嶺。

山前沖洪積台地

主要分布在山體外圍的山麓地帶。海拔高度在100米左右。以堆積作用為主。南部山前谷口的沖洪積扇發育良好, 並且彼此連結成片。沖洪積物厚度大,砂礫石一般比較粗大,分選性差,有一定磨圓度。台地微向四周傾斜,坡度在3°~5°之間,一些村鎮和果園多建在這種台地上。

景區景點

紅門景區

紅門景區以紅門宮為中心。該景區集中了眾多珍貴的地質遺蹟和人文景觀:地質遺蹟有「桶狀構造」、三潭疊瀑、雙層谷地貌、柱狀節理形成的萬笏朝天、王母池的裂隙泉、經石峪石英閃長岩與長英質脈的交切關係、中天門岩體中望府山岩體殘餘包裹體、中天門岩體侵入傲徠山岩體的接觸關係、虎山中粗粒片麻狀黑雲母二長花崗岩的露頭、晚寒武世的標準化石之一——三葉蟲化石等;人文景觀有岱廟、孔子登臨處、紅門宮、斗母宮、壺天閣以及經石峪、醉心石等地質與人文景觀結合的景點。

中天門景區

中天門景區位於泰山傳統登封御道的中部。景區內以中天門斷裂、雲步橋斷裂、黑龍潭瀑布、大眾橋岩體與普照寺岩體的穿插關係等獨特的地質遺蹟為特色,球形風化作用遺蹟也很豐富。景區內的自然景觀與三陽觀、五賢祠、中天門、雲步橋等人文景觀構成了地質遺蹟內涵深刻、歷史文化積澱厚重的景區。

南天門景區

南天門景區集中了眾多珍貴的地質遺蹟和人文景觀,主要包括仙人橋、構造節理、極頂石、拱北石、玉皇頂岩體、條帶狀望府山岩體、岩脈的穿插等。

桃花峪景區

桃花峪景區位於泰山西北麓,上段為桃花源,下段為桃花峪,全長十餘千米。桃花峪是一條近北西向的山谷,是由於兩條斷裂而形成的。約1.5億年前,在近東西向擠壓力的作用下,以老的斷裂為基礎,經過多期活動,形成了桃花峪的雛形。後又經過山體抬升,在長期流水的侵蝕作用下,最終形成了桃花峪。主要地質遺蹟景觀有翠屏山、筆架山、黃石崖和一線天,還有龍灣、釣魚台、一線泉和彩石溪等。

後石塢景區

後石塢景區位於岱陰天空山下,以石河、石海、天燭峰以及蒼松古柏為特色,有獨足盤、古松園、元君廟、九龍崗、天燭峰諸等景點。

蓮花山景區

蓮花山景區位於新泰市蓮花峰及其以南的通天河峽谷兩側,以晚太古代的泰山岩群、晚太古代和早元古代的各種侵入岩,及中新生代形成的斷裂構造等地質遺蹟為主。在斷層、構造節理和侵入岩的風化、侵蝕等綜合作用下,形成了多樣的地質地貌景觀,如:觀音石、風動石。

徂徠山景區

徂徠山景區位於徂徠山主峰太平頂及其以北地區。景區沿北東、北西、北東東方向發育三組斷裂,地勢西高東低,南陡北緩,屬中新生代形成的單斜斷塊山。景區內地質遺蹟以變質表殼岩系及多期侵入岩為主,各期岩體接觸關係清楚,各種類型的包體發育。

陶山景區

陶山景區位於肥城市西部的湖屯鎮,主峰海拔520米。景區內的地質遺蹟景觀有交錯層理構造、石灰岩溶洞、崮形山地貌等。景區內還有多處人文遺蹟景觀,如:中華商祖范蠡墓、范蠡祠、竹林寺、齊長城等。

博物館

泰山地質公園博物館坐落於泰安市泰山腳下的岱廟雨花道院北側,占地6000平方米,展覽陳列面積760平方米,2005年10月建成向遊人開放。泰山地質公園博物館共分名人與泰山、地質基礎知識、「走進泰山」等9個功能廳。館內收集展示各類岩石礦物標本近百餘種,動植物標本50餘種,介紹了地質基礎知識、泰山獨特的地質資源、悠久的人文歷史、多樣的物種及泰山地質研究成果等。

視頻

泰山世界地質公園 相關視頻

新聞鏈接|泰山世界地質公園四年增加260平方公里
聯合國評估專家來泰評估考察泰山世界地質公園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