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河婆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河婆鎮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城鎮,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傳說是為了紀念一位善良的老太婆而得名的。

位於揭西縣中西部,面積102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6平方里,有耕地6萬多畝,山地8萬多畝,下轄26個行政村和9個社區。全鎮有旅外華僑8萬多人,是全國著名的僑鄉。著名景點有三山國王祖廟、廣德洞天天竺古岩過路塘、河婆古塔等。

河婆鎮舊屬揭陽霖田都。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棉湖巡檢司移至河婆,河婆成為霖田都的行政中心。民國時屬揭陽第五區。於2006年改為河婆街道。[1]

簡介

河婆鎮是個縣城鎮,位於揭西縣中西部,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面積102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6平方里,有耕地1.4萬多畝,山地8萬多畝,下轄26個行政村和9個社區,總人口132628人,其中農業人口49877人,非農業人口82751人,大部分是客家人。全鎮有旅外華僑8萬多人,是全國著名的僑鄉。改革開放後,工農業生產發展迅猛,城區建設日新月異,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河婆鎮委、鎮政府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確立了農業為本、工業興鎮、工貿富鎮的工作思路,突出解決「三農」問題,城市化和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初步實現城鄉協調發展。

發展情況

改革開放後,工農業生產發展迅猛,城區建設日新月異,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河婆鎮委、鎮政府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確立了農業為本、工業興鎮、工貿富鎮的工作思路,突出解決「三農」問題,城市化和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初步實現城鄉協調發展。近年來,河婆鎮充分發揮地處縣城交通便利、通訊發達、城市功能齊全的優勢,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發展社會各項事業。2003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15億多元,比增7.5%,農村人平收入3882元,比增4.6%。據統計,全鎮有工業企業600多家,形成了汽車製造、電子電器、食品、製藥等八大支柱產業,並朝着上質量、上規模、上檔次方向邁進。廣東富達集團公司是一家民營高新技術企業,是國家豪華旅遊客車定點生產廠,該公司研製的混合動力電動環保大巴,居國內領先水平,汽車板簧被評為部優產品。永美實業有限公司、美樂斯電子電器有限公司、美科電子電器廠、佳音塑料電子有限公司等生產的電子琴已形成揭西品牌,暢銷全國各地及八十多個國家及地區。志誠食品有限公司是全縣五大農業龍頭企業之一,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生產開發品味獨特的各種天然食品罐頭;永利機械廠發明的玩具汽車殼榮獲日內瓦國際專利技術成果博覽會金獎。隨着投資環境的日臻完善,中櫻體育用品廠、廣櫻體育用品廠等外商投資企業先後落戶河婆鎮,並不斷發展壯大,成為全鎮工業發展新的增長點。同時還投資數千萬元大力發展「三高」農業,並建成初具規模的青欖基地、龍眼基地、茶葉基地、珍禽養殖基地,通過不斷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壯大農村經濟,加快農民脫貧奔康的步伐。 河婆鎮深刻認識到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和重大任務,鎮委、鎮政府堅持了「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在加大經濟發展步伐的同時,切實抓好精神文明建設,廣泛開展精神文明單位和安全文明小區的創建活動,多渠道豐富人民群眾文化生活,持久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使全鎮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深入開展。

河婆鎮-河婆的旅遊資源

近年來還充分發揮僑鄉優勢,打好「鄉親牌」,積極發動旅外僑胞、港澳台同胞捐資興建學校等文化教育福利設施,多方籌資8000多萬元,擴建、興建了張武幫中學、大同小學等31所學校,基礎教育水平穩步提高。河婆鎮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名勝古蹟遍布境內,幾年來共籌資1000多萬元修繕文化古蹟,三山國王祖廟、廣德洞天、天竺古岩、過路塘等風景旅遊區已初具規模,此外,河婆古塔、東星溫泉、鄉肚溫泉也成了人們旅遊休閒的好去處。隨着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河婆鎮的城市基礎建設也日趨完善,根據縣委、縣政府的部署,按照縣城總體規劃的要求,鎮委、鎮政府多方籌資1億多元,抓好市政建設,加快新城區開發和舊城區改造步伐,城區街道實現水泥化,高標準創辦了商業城,興建了占地70多畝的垃圾堆放場,並積極配合縣有關部門做好縣城過境公路、濱江公園、特美思度假村等重點工程建設。如今,河婆鎮面貌煥然一新,條條寬敞的大街縱橫交錯,時尚物業管理生活小區比比皆是,商鋪密布,百業興旺,人民安居樂業,已成為投資置業的熱土,旅遊觀光者的樂園。[2]

河婆的經濟

近年來,河婆鎮充分發揮地處縣城交通便利、通訊發達、城市功能齊全的優勢,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發展社會各項事業。2003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15億多元,比增7.5%,農村人平收入3882元,比增4.6%。據統計,全鎮有工業企業600多家,形成了汽車製造、電子電器、食品、製藥等八大支柱產業,並朝着上質量、上規模、上檔次方向邁進。廣東富達集團公司是一家民營高新技術企業,是國家豪華旅遊客車定點生產廠,該公司研製的混合動力電動環保大巴,居國內領先水平,汽車板簧被評為部優產品。永美實業有限公司、美樂斯電子電器有限公司、美科電子電器廠、佳音塑料電子有限公司等生產的電子琴已形成揭西品牌,暢銷全國各地及八十多個國家及地區。志誠食品有限公司是全縣五大農業龍頭企業之一,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生產開發品味獨特的各種天然食品罐頭;永利機械廠發明的玩具汽車殼榮獲日內瓦國際專利技術成果博覽會金獎。隨着投資環境的日臻完善,中櫻體育用品廠、廣櫻體育用品廠等外商投資企業先後落戶河婆鎮,並不斷發展壯大,成為全鎮工業發展新的增長點。同時還投資數千萬元大力發展「三高」農業,並建成初具規模的青欖基地、龍眼基地、茶葉基地、珍禽養殖基地,通過不斷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壯大農村經濟,加快農民脫貧奔康的步伐。 河婆鎮深刻認識到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和重大任務,鎮委、鎮政府堅持了「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傳說

揭西縣縣城河婆鎮,傳說是為了紀念一位善良的老太婆而得名的。

明朝時,這裡雖是荒涼之地。但卻又是陸豐、五華、揭陽、普寧等地的交通要道。往來人馬每到了這裡,往往唇燥口焦,但要找一口水喝都不容易。

一天,來了一個姓何的老太婆,在這裡搭起了一座茅屋,砌起一座灶台,先用精選的白米燜好一鍋乾飯。用茶葉、花生、油麻、苦棘心等東西倒在陶缽里,用一根「擂茶棍」將它們搗碎。然且,把先炒好的蝦米、蘿蔔乾、於菜和米飯倒時陶缽晨,再泡上開水,攪了攪,香透百里。何太婆就在這裡賣起了客家擂茶。

過往的行人來到這裡,精疲力竟。走進茅屋,喝上一碗清香爽口的擂茶,既充飢又解渴。於是,人們奔走相告:「何婆的擂茶真好喝!」四鄉六里的人知道了,有事沒事的時候,總是招呼親朋好友:「走!到何婆那裡喝一碗!」

有經濟頭腦的人一看:呀!這裡走動的人挺多,是個做生意的好地方。於是,這個擺上一籃雞蛋,那個賣上幾把青菜。賣東西的人多了,就形成一個墟集。但是,這個

墟集一直沒有名字,人們想去那裡總習慣說:「到何婆那裡。」後來,人們便乾脆將「何婆」作為該處的名字,但後來不知為什麼卻把「何」寫成「河」了。

發展歷史

河婆鎮舊屬揭陽霖田都。清順治年間,設千總駐防。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 棉湖 巡檢司移至河婆,河婆成為霖田都的行政中心。民國時屬揭陽第五區。 1949年10月屬揭陽縣河婆區,1950年屬 河江區,1951年分為橫江區和河婆區,稱第一區、第二區。1957年,河婆區拆分為河婆鄉、龍潭鄉、員埔 鄉。1958年,河婆、龍潭、坪上、橫江、良田分別單獨建立人民公社。1965年10月,河婆公社拆出河婆鎮,建立河婆鎮人民公社,河婆鎮為揭西縣人民政 府駐地。1973年,河婆人民公社併入河婆鎮人民公社。1983年,河鎮人民公社改稱為河婆鎮,河婆人民公社改為河婆區。1986年,河婆區、河婆鎮又合 並為河婆鎮。河婆鎮革命舊址和 文物古蹟甚多,有一批重點 文物保護單位。1925年,蔣中正、廖仲愷、周恩來等率領東征軍,先後兩次到河婆鎮,大光學校、中華醫院、大同醫院是他們活動舊址。三山祖廟、天竺岩、廣德庵、 河婆古塔遠近聞名,參觀遊覽者與日俱增。[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