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道溝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沙道溝鎮政府駐沙道溝,面積656.8平方千米。轄49個村委會:馬桑溪、白水河、棕溪、高荒坪、藥鋪、廟埡、罈子洞、大白溪、金盆、小白溪、蘆茅塆、大埡、老岔、寮葉、官莊、黃泥塘、木籠寨、麻柳、縣雪落寨林場、趙家壩、二台坪、茶園、補溪、水田壩、上洞坪、魚泉、松坪、街上、布袋溪、龍潭、野溪、班大湖、桃子岔、咸池、響龍、當陽坪、苦溪河、欄杆坪、中壩坪、四道水、兩河、瑪瑙、紅旗坪、洗白溪、核桃塆、紅石、沙河溪、樂坪、二坪。[1]
中文名稱:沙道溝鎮
別 名:吊腳仙居
行政區類別: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所屬地區:湖北省
電話區號:0718
郵政區碼:445512
人 口:6.2萬
著名景點:彭家寨吊腳樓,鴛鴦峽
車牌代碼:鄂Q
概況
宣恩縣轄鎮。位於縣境東南部。面積657.7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4562人(2010年六普)。轄49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沙道溝。
沿革
早年,土、苗人民在溝邊坡地刀耕火種,俗名砍畲,取名畲刀溝。後來,酉水由一條小溝衝擊成大河,沙礫滿溝;隨之這裡也成為通往鶴峰、湖南龍山縣的大道,畲刀溝亦更名為沙道溝。據縣誌記載:沙道溝置湖南鎮邊宣撫司,元末明玉珍改沿邊溪洞宣撫司,明改忠洞安撫司屬施州衛大田軍民千戶所,清屬宣恩縣轄。1949年後屬沙道溝區(四區)。1955年設縣轄沙道溝鎮。1958年分為紅旗、紅色、高照3個公社。1961年復置沙道溝區。1975年撤區,分為沙道、沙坪、龍潭3個公社。1984年,撤銷沙道、龍潭2個公社,設立沙道溝區,下設兩河、二坪、龍潭、黃泥塘、上洞、松坪、當陽、樂坪、茶園9個鄉。1984年下半年,撤銷上洞、松坪2鄉,劃歸沙道溝鎮;撤銷沙坪公社,設立沙坪區,下設寮葉、藥鋪、官莊、金盆、槽鋪、白水6個鄉。1993年12月將雪落寨林場、藥材廠、雪落寨村劃出設立雪落寨鄉(副區級)。
1995年5月,州政府批准將沙道區、沙坪區、雪落寨鄉劃歸來鳳縣代管。沙道溝鎮面積73.7平方千米,人口1.3萬人,其中土家族、苗族、侗族占35%,轄響龍、桃子岔、水田壩、松坪、苦溪河、街上、上洞、補溪、咸池9個行政村。雪落寨鄉面積37.7平方千米,人口0.1萬人,其中土家族、苗族、侗族占56%,轄雪落寨1個行政村。(沙道區)樂坪鄉面積22.8平方千米,人口0.5萬人,其中土家族、苗族占65%,轄樂坪、核桃灣、中壩坪、洗白溪、沙河溪5個行政村;當陽坪鄉面積24.2平方千米,人口0.7萬人,其中土家族、苗族、侗族占46%,轄當陽坪、欄杆坪、班大湖3個行政村;黃泥塘鄉面積29.12平方千米,人口0.2萬人,其中土家族、苗族占17%,轄黃泥塘、麻柳村、小白溪3個行政村;龍潭鄉面積95.4平方千米,人口0.6萬人,其中土家族、苗族、侗族占65%,轄龍潭、布袋溪、魚泉、野溪、茶園5個行政村;兩河鄉面積82.1平方千米,人口0.7萬人,其中土家族、苗族、侗族占62%,轄四道水、紅旗、兩河、瑪瑙、紅石、二坪6個行政村。(沙坪區)金盆鄉面積30.6平方千米,人口0.3萬人,其中土家族、苗族、侗族占65%,轄金盆、廟埡2個行政村;白水河鄉面積63.5平方千米,人口0.3萬人,其中土家族、苗族、侗族占91%,轄白水、棕溪、馬桑溪、高荒坪4個行政村;藥鋪鄉面積67.6平方千米,人口0.3萬人,其中土家族、苗族、侗族占56%,轄藥鋪、罈子洞2個行政村;官莊鄉面積45.3平方千米,人口0.3,其中土家族、苗族、侗族占67%,轄大白溪、蘆茅灣、官莊3個行政村;槽鋪鄉面積28.1平方千米,人口0.3萬人,其中土家族、苗族、侗族占39%,轄趙家壩、木籠寨、二台坪3個行政村;老岔鄉面積56.6平方千米,人口0.4萬人,其中土家族、苗族、侗族占58%,轄老岔、寮葉、大埡3個行政村。
1996年撤區建鄉(鎮),為來鳳縣沙道溝鎮、沙坪鄉。1998年2月,州政府決定撤銷代管,恢復為宣恩縣管理。2001年3月,撤銷沙坪鄉,併入沙道溝鎮。2004年,鎮政府駐沙道溝,人口6.29萬人,面積656.8平方千米,轄馬桑溪、白水河、棕溪、高荒坪、藥鋪、廟埡、罈子洞、大白溪、金盆、小白溪、蘆茅塆、大埡、老岔、寮葉、官莊、黃泥塘、木籠寨、麻柳、縣雪落寨林場、趙家壩、二台坪、茶園、補溪、水田壩、上洞坪、魚泉、松坪、街上、布袋溪、龍潭、野溪、班大湖、桃子岔、咸池、響龍、當陽坪、苦溪河、欄杆坪、中壩坪、四道水、兩河、瑪瑙、紅旗坪、洗白溪、核桃塆、紅石、沙河溪、樂坪、二坪49個行政村。
重要景點
彭家寨吊腳樓;鴛鴦峽
彭家寨吊腳樓
吊腳樓舊稱干欄、閣欄、廊欄等。坐落在武陵山余脈北麓的彭家寨,位於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沙道溝鎮西南部。全寨45戶人家共250多人,均系土家族。該地彭姓從湖南遷來,為彭姓土家族聚居地,是永順、保靖土司的後裔。
彭家寨山川秀美,地形奇特,風光旖旎,絢麗多彩。寨內房屋共23棟。每棟自成體系,面積百餘到幾百平方米不等。一般以一明兩暗三開間作正屋,以龕子屋作廂房。有的廂房用上下兩層龕子相圍,形成三層空間,底層或用於村落小道,或用於圈養牲畜。台階、院壩、道路鋪以青石板。往後層層高起,出現縱深。後山坡竹林間挖有一排苕窖。東面以一條叫「叉幾溝」為界,溝上架有一座百年歷史的涼亭橋,該地故稱涼橋。寨前龍潭河穿村而過,河上架有40餘米長的鐵索橋將寨子與外界相連。站在龍潭河對岸,中國古建築專家授張良皋實地考察後以歌詠讚嘆:「未了武陵今世緣,貧年策杖覓桃源,人間幸有彭家寨,樓閣崢嶸住地仙」。有專家考察後,稱彭家寨吊腳樓群不單是歷史文化現象,是具有認識價值的「活化石」,而且是有生命力的生態建築。
土家族的吊腳樓的形式多種多樣,單吊式,雙吊式,合水式,二屋吊式,平地起吊式。一處吊腳樓即為一部土家族民俗史,有着豐富的文化內涵。
視頻
宣恩縣沙道溝鎮龍潭村:共建、共管、共創和諧文明新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