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江陵愁望寄子安

《江陵愁望寄子安》

作品名稱: 《江陵愁望寄子安》

創作年代: 晚唐

文學體裁:詩

作者:魚玄機

《江陵愁望寄子安》晚唐女詩人魚玄機的詩。[1]

通俗文化中,魚玄機也是一個比較熱門的題材。有頗多出版或未出版的網絡小說以魚玄機故事為藍本,比如向哲著《新魚玄機傳奇》,薇在旦夕著《我與你說魚玄機》,夏雨著《覺今是而昨非》,玻璃唇著《愛如鮮血流千年》,吳蔚著《魚玄機》,蓮香小荷著《煙姿柳:才女魚玄機》,王小波著《尋找無雙》等等。還有一些以魚玄機故事為題材的影視作品,比如方令正執導的電影《唐朝豪放女》等。

目錄

詩詞正文

作品賞析

建安詩人徐幹有著名的《室思》詩五章,第三章末四句是:「自君之出矣,明鏡暗不治。思君如流水,無有窮已時。」後世愛其情韻之美,多仿此作五言絕句,成為「自君之出矣」一體。女詩人魚玄機的這首寫給情人的詩(題一作《江陵愁望寄子安》),無論從內容、用韻到後聯的寫法,都與徐幹《室思》的四句十分接近。但體裁屬七絕,可看作「自君之出矣」的一個變體。惟其有變化,故創穫也在其中了。

五絕與七絕,雖同屬絕句,二體對不同風格的適應性卻有較大差異。近人朱自清說:「論七絕的稱含蓄為『風調』。風飄搖而有遠情,調悠揚而有遠韻,總之是餘味深長。這也配合着七絕的曼長的聲調而言,五絕字少節促,便無所謂風調。」(《唐詩三百首指導大概》)讀魚玄機這首詩,覺着它比《自君之出矣》多一點什麼的,正是這裡所說的「風調」。本來這首詩也很容易縮成一首五絕:「楓葉千萬枝,江橋暮帆遲。憶君如江水,日夜無歇時」,字數減少而意思不變,但我們卻感到少一點什麼的,也是這裡所說的「風調」。

試逐句玩味魚詩,看每句多出兩字是否多餘。

首句以江陵秋景興起愁情。《楚辭·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楓,極目千里兮傷春心。」楓生江上,西風來時,滿林蕭蕭之聲,很容易觸動人的愁懷。「千枝復萬枝」,是以楓葉之多寫愁緒之重。它不但用「千」、「萬」數字寫楓葉之多,而且通過「枝」字的重複,從聲音上狀出枝葉之繁。而「楓葉千萬枝」字減而音促,沒有上述那層好處。

「江橋掩映──暮帆遲」。極目遠眺,但見江橋掩映于楓林之中;日已垂暮,而不見那人乘船歸來。「掩映」二字寫出楓葉遮住望眼,對於傳達詩中人焦灼的表情是有幫助的。詞屬雙聲,念來上口。有此二字,形成句中排比,聲調便曼長而較「江橋暮帆遲」為好聽。

前兩句寫盼人不至,後兩句便接寫相思之情。用江水之永不停止,比相思之永無休歇,與《室思》之喻,機杼正同。乍看來,「西江」、「東流」頗似閒字,但減作「憶君如流水,日夜無歇時」,比較原句便覺讀起來不夠味了。劉方平春怨》末二句云:「庭前時有東風入,楊柳千條盡向西」,晚清王闓運稱讚說「以東、西二字相起,(其妙)非獨人不覺,作者也不自知也」,「不能名言,但恰入人意。」(《湘綺樓說詩》)魚玄機此詩末兩句妙處正同。細味這兩句,原來分用在兩句之中非為駢偶而設的成對的反義字(「東」、「西」),有彼此呼應,造成抑揚抗墜的情調,或擒縱之致的功用,使詩句讀來有一唱三嘆之音,亦即所謂「風調」。而刪芟這樣字面,雖意思大致不差,卻必損韻調之美。

魚玄機此詩運用句中重複、句中排比、尾聯中反義字相起等手段,造成悠揚飄搖的風調,大有助於抒情。每句多二字,卻充分發揮了它們的作用。所以比較五絕「自君之出矣」一體,藝術上正自有不可及之處。

作者簡介

魚玄機,女,[2]晚唐詩人,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初名魚幼微,字蕙蘭。咸通(唐懿宗年號,860-874)中為補闕李億妾,以李妻不能容,進長安咸宜觀出家為女道士。與文學家溫庭筠為忘年交,唱和甚多。後被京兆尹溫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處死。魚玄機性聰慧,有才思,好讀書,尤工詩。與李冶薛濤劉采春並稱唐代四大女詩人。其詩作現存五十首,收於《全唐詩》。有《魚玄機集》一卷。其事跡見《唐才子傳》等書。

魚玄機生平不見正史。儘管魚玄機名傳千古,但因其非官宦顯要,正史官文終不能留下片紙隻字,其生平傳記資料散見於晚唐皇甫枚《三水小牘》、宋初孫光憲《北夢瑣言》、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等書。另外《太平廣記》、《南部新書》、《直齋書錄解題》和《全唐詩》等書中還存留有相關的斷章短句。無論是正史還是野志對魚玄機之記載資料均甚少,故於其之研究多在其詩。其作品有《魚玄機集》一卷,詩作現存有五十首之多,《全唐詩》有收錄。

魚玄機姿色傾國,天性聰慧,才思敏捷,好讀書,喜屬文。約十歲,與著名詩人、詞人溫庭筠相識,並吟詩作對。她出家後,對李億卻還一往情深,寫下許多懷念他的詩。魚玄機孤零一身,她無可奈何地發出「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的痛苦而又絕望的心聲。據記載,後因打死婢女綠翹,為京兆尹溫璋判殺。[3]

根據《唐才子傳》,李億因為夫人對魚玄機的受寵「妒不能容」,遂為李億遣至咸宜觀入道。晚唐道觀因獨立於法外,政治力量無力支配,魚玄機並不是真正在道觀里研習道教教理。當時某些道士、女冠、和尚、比丘尼,並非純為修行之人,道觀、寺廟甚至成為規避法網及逮捕的場所、暫時棲身之處。魚玄機居於咸宜觀時,多與名士交流,往來酬唱,後因情感糾葛,笞殺女婢綠翹,因而下獄伏法,《三水小牘》就曾記載此事。魚玄機的生平,是女性文學與社會的研究重要題目之一。

視頻

酈波老師講述溫庭筠與魚玄機的故事

一個人一部戲 | 魚玄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