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汐止白雲古道

汐止白雲古道因「白雲」而得名,登山口就在水源路二段424號「白雲居茶苑」旁,登山口有清楚的木製路標。 這裡有二條古道交會在百年的康誥坑古圳處,一是康誥坑古道,另一條是白雲古道,這條古道由汐止水源路的白雲里,途經白雲寺,走往汐碇路的文山茶莊,通往石碇或南港舊庄。 水源路由汐止市區沿著康誥坑溪通往上游的十三分山地區。 康誥坑,是這一帶山區的舊地名,據說是 指「山路崎嶇」的意思。 康誥坑古道,是昔日汐止、石碇之間往來的古道之一,白雲古道則可視為是康誥坑古道的支線。 白雲古道滿載歷史記憶,是汐止少數僅存的一塊璞玉,充滿人文、產業、聚落遺跡。由文建會補助經費興建的白雲社區活動中心,可當成是遊覽古道的起點,遊客行前不妨先閱覽白雲地區的人文地圖。

進入古道主線後,坡度不再平緩,石階一級級步步高。隨著佈滿青苔的小徑,兩旁的植物如觀音坐蓮、筆筒樹、巢蕨……等,是本地的指標性植物。過了流板崎段,已是白匏湖地界,從這裡眺望台北及汐止,有最美的視野角度,美景加上園的香氣,會令人流連忘返。 [1]

目錄

流板崎

白雲居茶苑走往白雲寺的石階路僅存約500公尺,初走時有一小段花崗石步道,然後便是樸拙的舊石階, 沿途有林。約上行三、四分鐘,路旁有一座古老的土地公廟,透露出古道氣氛。繼續往上走,沿途石階 及駁坎滄桑有古意。據當地文史工作者的考證,在清道光年間(1821-1851年)的古地契, 當地出現「流板崎」的地名。根據耆老的說法,當時居民曾在山上採伐樟腦,由於坡陡,運送不便,於是採用流滾下來的方式, 所以稱為「流板崎」,而因山坡土質鬆軟,容易崩塌,所以又被稱為「流崩崎」。[2]

康誥坑地名由來

縣政府網站中有關鄉鎮地方沿革的資料則稱該地區為「誥誥崙」, 認為「誥誥」的(福佬話)發音是「一直滾動」的意思,因該區山坡陡峭,常有落石滾下來, 所以稱為「誥誥崙」。 以汐止山區另一個地名「鵠鵠崙」,「鵠鵠」是指一種,因當地的山區有很多這種鳥, 所以才被稱為「鵠鵠崙」。 可從南港走新台五路至汐止,右轉連興街,即可接上源路, 然後道路沿著康誥坑溪,一直走往上游的白雲里,水源路本身也是昔日「康誥坑古道」的一部份, 古道已被今日的公路所取代。

汐止水道佈設記碑文

康誥坑溪為汐止的飲用水源地,其歷史可追溯自日據時代。 在水源路過「逸林園」社區上方處的溪對岸,有一自來水廠,這座水廠始建於昭和元年(1926年),完工於 昭和三年(1928年),提供汐止街民乾淨的自來水,當時汐止居民約七千人。在自來水廠的上方溪谷有一塊巨岩, 岩面刻有「汐止水道佈設記」碑文,由當時汐止第一任街長陳定國題字並撰述自來水廠及水道興建緣由。 探訪白雲古道,若經過此地,不妨來欣賞這塊對汐止人有歷史意義的巨岩古碑。 [3]

視頻

汐止白雲古道,又稱「流板崎古道」,通往白雲寺

汐止 白雲古道

汐止白雲古道越嶺南港.石碇光明寺附近涼亭午餐實錄

2013 元宵節登 汐止 白雲古道、十三分山

20101025雨災不幸身亡 各界悼白雲寺三法師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1. [1] 汐止區公所網
  2. [2]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246)
  3. [3]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