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水龍吟·小舟橫截春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水龍吟·小舟橫截春江

水龍吟·小舟橫截春江

作者:蘇軾


原文

水龍吟·小舟橫截春江 [宋] 蘇軾 小舟橫截春江,臥看翠壁紅樓起。雲間笑語,使君高會,佳人半醉。危柱哀弦,艷歌餘響,繞雲縈水。念故人老大,風流未減,獨回首、煙波里。推枕惘然不見,但空江、月明千里。五湖聞道,扁舟歸去,仍攜西子。雲夢南州,武昌南岸,昔游應記。料多情夢裡,端來見我,也參差是。 [1]

譯文

小船橫渡春天的江面,我睡在船中看兩岸翠綠的山巒,其間有一座紅色的高樓。那高高的棲霞樓直入雲端,笑語聲陣陣飄出,這是太守您在雅聚啊,美麗歌女都已醉意朦朧。演奏音樂聲音高亢悲怨。這歌聲迴旋,悠揚動聽,飄蕩在雲水之間。您雖然年事已高,但風流瀟灑仍一如從前。我夢遊春江,回頭只看到您在煙波之中。 推開枕頭坐起身朱,這才發現是一場夢,眼前不見老友,只有空蕩蕩的江面,明月的清光無限。太守您懂得功成身退之道,已然早早去到蘇州隱居了。您一定還記得當年我們在黃州之時吧,我們曾四處遊玩,十分快樂。您是多情之人,料想您也定在夢中夢到我了,那情形大概就和我夢到您是一樣的吧。

注釋

①棲霞樓:唐宋時期黃州的四大名樓之一。最早為江西臨川人王義慶所建,後為閭丘孝終守黃州時重建。閭丘大夫孝終公顯:即閭丘孝終,字公顯。作者友人。曾任黃州知州,致仕(退休)後歸蘇州故里。勝絕:絕佳的名勝。扁舟:小船。鼓笛慢:據考證指詞牌「水龍吟」。致仕:退休。 ②截:直渡。紅樓:指棲霞樓。雲間:形容棲霞樓之高。高會:雅聚。危柱哀弦:指演奏音樂,樂聲淒絕。危,高,謂定音高而厲。柱,箏瑟之類樂器上的枕木,移至高處則聲高厲。哀弦,指聲音悲怨。「艷歌」兩句:用秦青「響遏行雲」典故。繞雲縈水:形容歌聲高亢迴旋,悠揚動聽。故人老大:言閭丘孝終年事己高。老大,年歲大。 ③惘然:迷茫的樣子。「五湖」三句:五湖,泛指太湖一帶地方。西子,西施。春秋時期,越相范蠡輔佐越王勾踐滅吳。勾踐命他為上將軍,但他知道大名之下難以久居,就攜帶寶珠,乘舟浮海,終不返。傳說范蠡還攜帶西施出走。雲夢南州:指黃州,因其在古雲夢澤之南。武昌東岸:亦指黃州。武昌為今湖北鄂城,與黃州隔江相對。長江經黃州時南流,黃州在武昌東岸。多情:多情的人,指閭丘孝終。端來:准來,定來。參差是:大概如此,指如自己夢見閭丘孝終的情形。

賞析

這首詞前面的小序交代了背景和寫作經過。詞雖然是寫夢,但一開篇卻像是正在展開的令人興致飛揚的現實生活。   「小舟橫截春江,臥看翠壁紅樓起。」「橫截春江」,就是序中所說的「扁舟渡江」。長江波深浪闊,渡江的工具不過是古代的木帆船,而句中所用的警示極快當的「橫截」二字,可見詞人那種飄飄欲仙的豪邁之氣。「臥看」,意態閒逸。又因在舟中「臥看」高處,岸上的翠碧紅樓必然更有矗天之勢。春江水是橫向展開的,翠碧紅樓是縱向的。一縱一橫,展示出一幅飛動而開展的圖景。   「雲間笑語,使君高會,佳人半醉。危柱哀弦,艷歌餘響,繞雲縈水。」六句寫閭丘公顯在棲霞樓宴會賓客,席上笑語,飛出雲間;美人半醉,伴隨弦樂唱着艷歌,歌聲響遏行雲,縈迴於江面。這裡從聽覺感受,寫出樂宴的繁華。而由於詞人是在舟中,並非身臨高會,所以生出想象和悵望:「念故人老大,風流未減,獨回首、煙波里。」前兩句由對宴會的描寫,轉入對閭丘公顯的評說,着重點其」風流「。後二句回首往事,從悵望里寫出茫茫煙波和渺渺情懷。雖是那種特定環境中的情與景,但撲朔迷離,已為向下片過渡做了準備。   下片開頭,把上片那些真切得有如實際生活的描寫,一筆啟開。「推枕惘然不見,但空江、月明千里。」僅僅十三個字,就寫出了由夢到醒的過程,乃至心情與境界的變化。「惘然不見」點心境,與下句「空江、月明千里」實際上是點與染的關係。醒後周圍景色空曠,與夢中繁華對照,更加重了惘然失落之感。不過,正因為茫然失落,而又面對江月千里的浩淼景象,更容易引起浮想聯翩。以下至篇末,即由此產生三重想想。「五湖聞道,扁舟歸去,仍攜西子。」是想象中閭丘公顯的現實境況:他過着退休生活,像范蠡一樣,攜同美人,遊覽五湖。「扔攜西子」應上面」風流未減「」佳人半醉「等描寫,見出閭丘公顯的生活情調一如既往。「雲夢南州,武昌東岸,昔游應記。」追思閭丘公顯。作者曾在這夢之南、武昌之東的黃州一帶遊覽,其情其景,仍然留在閭丘公顯與作者記憶里。「料多情夢裡,端來見我,也參差是。」進一步推想重拾情誼的老友,會再夢中前來相見,剛才那真切的情景,差不多就是吧。這三層,由設想對方處境,一直到設想「夢來見我」,回應了上片,首尾相合,構成一個藝術整體。而在行文上,由「江月」到「五湖」,到武昌東岸,再由昔游引出今夢。種種意念活動互相發生,完全如行雲流水之自然。   作者寫一場美好的夢。所夢的故人風流自在,重視情誼。彼此間既有美好的昔游,又有似真似幻的「夢來見我」的精神交會。其情調是浪漫的,因而有人認為這首詞帶有仙氣。這從作者精神活動的廣闊自由,從筆致的空靈浩淼看,並非沒有根據。但如果因此認為詞中所夢所想,都是也在一種神仙般的快樂心境上產生的,恐怕也不符合實際。蘇軾謫居黃州,是他受打擊非常沉重的時期。在實際生活中孤獨寂寞,與親朋隔絕離散,甚至音信不通。而另一方面,蘇軾性格中又有豁達的、善於在逆境中自我派遣的特點。因之像詞中所寫的夢境和夢醒後的懷想,實質上是在孤獨寂寞中,對自由、對友情、對生活中美好事物的一種嚮往。作者實際處境的孤獨寂寞,雖然被他所寫的色彩繽紛的夢境、昔游等所籠罩,但又並非掩蓋無餘。   此詞上下片銜接處的「空回首,煙波里」與「推枕惘然不見,但空江月明千里」,感情之悵惘,身世之孤孑還是很清楚的。結尾處不說自己夢故人,而想象故人夢來見自己。正像一切事物在超負荷重需要有超劑量的補償一樣,是由異常寂寞的心境上產生出來的浪漫幻想。這使得這首詞在風流瀟灑中又有沉鬱之致。這種沉鬱,正是詩人實際處境、心情的一種反應。 [2]

作者簡介

蘇東坡,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舉進士,復舉制科。治平中,入判登聞鼓院。熙寧中,上書反對王安石新法,遷通判杭州,徙知徐、湖等州。因作詩諷新法,被捕入御史獄,貶黃州團練副使、安置黃州。元祐初,授翰林學士,四年(1089),出知杭州。召入為翰林學士承旨,旋出知潁州,徙揚州。以兵部尚書召還,改禮部兼端明殿、翰林侍讀兩學士。哲宗親政,出知定州。紹聖初,御史劾其譏諷先朝罪,貶寧遠軍節度副使,安置惠州,再貶昌化。徽宗即位後赦還,病死於常州。追諡文忠。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均入唐宋八大家之列。著有《東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內製》十卷、《外製》三卷及《和陶詩》四卷等。[3]

參考文獻

  1. 水龍吟·小舟橫截春江,詩詞名句網
  2. 水龍吟·小舟橫截春江,古文學網
  3. 蘇軾,國學大師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