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植物篇:(虎耳草(虎耳草科、虎耳草屬植物))

開花的種類——虎耳草(虎耳草科、虎耳草屬植物)

又名石荷葉、金線吊芙蓉、老虎耳等。鞭匐枝細長,密被捲曲長腺毛,具鱗片狀葉。產河北(小五台山)、陝西、甘肅東南部、江蘇、安徽、浙江等地。全草入藥;微苦、辛,寒,有小毒;祛風清熱,涼血解毒。

虎耳草(學名:Saxifraga stolonifera Curt.)

基本信息

  • 中文名:虎耳草
  • 別 名:石荷葉、金線吊芙蓉、老虎耳、金絲荷葉、耳朵紅
全草可入藥
 
圖片來自 植物百科
  • 拼 音:HuErCao
  • 拉丁學名:Saxifraga stolonifera Curt.
  • 二名法:Saxifraga sarmentosa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薔薇目
  • 亞 目:虎耳草亞目
  • 科:虎耳草科
  • 亞 科:虎耳草亞科
  • 族:虎耳草族
  • 屬:虎耳草屬
  • 亞 屬:虎耳草亞屬
  • 種:虎耳草
  • 分布區域:中國、朝鮮、日本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8-45厘米。鞭匐枝細長,密被捲曲長腺毛,具鱗片狀葉。莖被長腺毛,具1-4枚苞片狀葉。基生葉具長柄,葉片近心形、腎形至扁圓形,長1.5-7.5厘米,寬2-12厘米,先端鈍或急尖,基部近截形、圓形至心形,(5-)7-11淺裂(有時不明顯),裂片邊緣具不規則齒牙和腺睫毛,腹面綠色,被腺毛,背面通常紅紫色,被腺毛,有斑點,具掌狀達緣脈序,葉柄長1.5-21厘米,被長腺毛;莖生葉披針形,長約6毫米,寬約2毫米。

聚傘花序圓錐狀,長7.3-26厘米,具7-61花;花序分枝長2.5-8厘米,被腺毛,具2-5花;花梗長0.5-1.6厘米,細弱,被腺毛;花兩側對稱;萼片在花期開展至反曲,卵形,長1.5-3.5毫米,寬1-1.8毫米,先端急尖,邊緣具腺睫毛,腹面無毛,背面被褐色腺毛,3脈於先端匯合成1疣點;花瓣白色,中上部具紫紅色斑點,基部具黃色斑點,5枚,其中3枚較短,卵形,長2-4.4毫米,寬1.3-2毫米,先端急尖,基部具長0.1-0.6毫米之爪,羽狀脈序,具2級脈(2-)3-6條,另2枚較長,披針形至長圓形,長6.2-14.5毫米,寬2-4毫米,先端急尖,基部具長0.2-0.8毫米之爪,羽狀脈序,具2級脈5-10(-11)條。雄蕊長4-5.2毫米,花絲棒狀;花盤半環狀,圍繞於子房一側,邊緣具瘤突;2心皮下部合生,長3.8-6毫米;子房卵球形,花柱2,叉開。染色體2n=36, 54。花果期4-11月。

栽培技術

氣候土壤

喜陰涼潮濕,土壤要求肥沃、濕潤,以密茂多濕的林下和陰涼潮濕的坎壁上較好。

種植

用分株繁殖。四川地區在夏季選擇鬚根發達、生長健壯的植株,高7-10cm,由匍匐枝長出的幼苗,拔起作為種苗。若是在林下栽培,要清除地面雜草和過密的灌木,按行、株距各約17cm開穴,淺栽地表,把鬚根壓在土裡。若是在陰濕的石坎或石壁上栽培,可把苗栽在石縫裡,用濕潤的腐殖質土把鬚根壓緊,澆水。

田間管理:經常除草,拔去過大的苔蘚植物。

藥用價值

性味

  • ①《履巉岩本草》:性涼,有毒。
  • ②《綱目》:微苦辛,寒,有小毒。

炮製:去雜質,切段備用。

歸經:肺;脾;大腸經

來源:為虎耳草科植物虎耳草的全草。

採收和儲藏:全年可采。但以花後采者為好。

化學成份

虎耳草葉中含岩白菜素,槲皮甙,槲皮素,沒食子酸,原兒茶酸,琥珀酸和甲基延胡索酸。莖含兒茶酚。根含揮髮油。此外從虎耳草中還分得熊果酚甙,綠原酸,槲皮素-5-O-葡萄糖甙,去甲岩白菜素,氨基酸,硝酸鉀及氯化鉀。其葉綠體中所含的酚酶能將順式咖啡酸氧化為相應的鄰位醌,後者經自然氧化而生成馬栗樹皮素。

藥理作用

1.強心作用 離體蛙心滴加虎耳草壓榨的鮮汁濾液或1:1乙醇提取液0.01ml,均顯示一定強心作用。提取液去鈣後對心臟仍有興奮作用,但較去鈣前弱。本品強心作用轉氯化鈣發生慢,持續時間較長。

2.利尿作用 麻醉犬及清醒兔靜脈注射虎耳草乙醇提取液1ml/kg,呈現明顯利尿作用。將提取液中所含甙類破壞後,仍有一定利尿作用。

3.其他作用 虎耳草鮮汁對葡萄球菌和鏈球菌體外試驗未發現抑菌作用。

4.毒性 家兔35ml/kg鮮汁灌胃,24h後未見任何不良反應;第2日重複給予60ml/kg,觀察3d,也未見任何不良反應。

功能主治

祛風,清熱,涼血解毒。治風疹;濕疹,中耳炎,丹毒,咳嗽吐血,肺癰,崩漏,痔疾。

①《履巉岩本草》:治痔疾腫毒,用少些曬乾人馬子(便桶)內燒熏。

②《綱目》:治瘟疫,擂酒服。生用吐利人,熟用則止吐利。又治聤耳,搗汁滴之。

③《生草藥性備要》:治耳內暴熱毒,紅腫流膿疼痛,捶汁滴入耳,或加冰片消散而愈。

④《植物名實圖考》:喉閉無音,用以代茶。亦治吐血。

⑤《分類草藥性》:清肺熱,治咳嗽,療風疹、丹毒。

⑥《現代實用中藥》:塗瘡癰,凍瘡,及毒蟲刺傷等。

⑦《江西民間草藥》:治肺熱咳嗽氣逆,吐血,肺癰吐臭膿,百日咳,肝火,童子癆。

⑧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祛濕消腫,涼血止血,清熱解毒,治外傷出血,急慢性中耳炎。

附方

* ①治中耳炎:鮮虎耳草葉搗汁滴入耳內。(《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 ②治蕁麻疹:虎耳草、青黛。煎服。(《四川中藥志》) * ③治風丹熱毒,風火牙痛:鮮虎耳草一兩,水煎服。(《南京地區常用中草藥》) * ④治風疹瘙癢,濕疹:鮮虎耳草五錢至一兩。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 ⑤治濕疹,皮膚瘙癢:鮮虎耳草一斤,切碎,加95%酒精拌濕,再加30%酒精1000毫升浸泡一周,去渣,外敷患處。(《南京地區常用中草藥》) * ⑥治肺熱咳嗽氣逆:虎耳草三至六錢,冰糖半兩。水煎服。 * ⑦治百日咳:虎耳草一至三錢,冰糖三錢。煎服。 * ⑧治肺癰吐臭膿:虎耳草四錢,忍冬葉一兩。水煎二次,分服。 * ⑨治吐血:虎耳草三錢,豬皮肉四兩。混同剁爛;做成肉餅,加水蒸熟食。(⑥方以下出《江西民間草藥》) * ⑩治血崩:鮮虎耳草一至二兩,加黃酒、水各半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 ⑾治痔瘡:虎耳草一兩,水煎,加食鹽少許,放罐內,坐熏,一日二次,(《江西民間草藥》) * ⑿治凍瘡潰爛:鮮虎耳草葉搗爛敷患處。(《南京地區常用中草藥》)

臨床應用

治療化膿性中耳炎:取虎耳草鮮葉數片,搗汁,紗布過濾,加適量冰片,裝入滴眼瓶內備用。用時先用3%雙氧水洗滌外耳道,將膿性分泌物清除乾淨,然後取虎耳草液滴耳,每次1~2滴,每日3次。治療化膿性中耳炎31例,急性25例平均3天治癒,慢性6例平均7天見效。 [1]

民族醫藥

1、水藥罵打癰:全草外用治腮腺炎《水醫藥》。

2、侗藥把銅錢挪、金仙:全草治婦女亂經吐血中耳炎、結膜炎角膜雲翳小兒口腔炎腮腺炎《桂藥編》。

3、瑤藥盪能、甘裂使、善芬兜付壯:功用同侗族《桂藥編》。

4、壯藥牙丘西:功用同侗族《桂藥編》。

5、畲藥銅架懷、豬耳草、耳朵草、老虎耳:全草治中耳炎、耳疔、小兒急驚風、咳嗽、癰腫疔癤、吐血《畲醫藥》。

6、侗藥罵脹猛亞老,罵卡壩:全草主治忍卡(中耳炎),面部濕疹《侗醫學》。

7、藏藥摸龍弄密:全草用於急性中耳炎風熱咳嗽;外治大泡性鼓膜炎風疹瘙癢《湘藍考》。

8、苗藥銳的黨棍,窩比省,彎功奶小,八抓:全草治中耳炎,外耳道濕疹治慢性下肢潰瘍《苗醫藥》。窩比賒:全草主治肺熱咳嗽百日咳,中耳炎或外耳道濕疹,頸面部濕疹下肢臁瘡《苗藥集》。

9、土家藥繡席全草治療蠶耳(化膿性中耳炎),瘡癤癰,青水瘡,氣管炎《土家藥》。

農村野草渾身是刺,人稱「虎耳草」,藥用價值高,可治「中耳炎」

很多植物的命名都是依據植物的特性,因此有時候我們只要一聽到植物的名字就知道該植物所具有的特性。比如一說到甘草,人們就知道它的味道是甘的;一說到丁香,人們就知道它的氣味是香的;一說到人參,人們就知道它的根酷像人形。在農村有一種植物,人稱「虎耳草」,要是沒見過這種植物的人聽到這個名字是不是會聯想到這種植物是不是跟耳朵有關係呢?

「虎耳草」也叫石荷葉

是多年生虎耳草科草本植物。「虎耳草」對環境的適應性較強,具有較強的耐寒性,從低海拔到較高海拔(4000米)均可以生長,因此在我國南、北方均廣泛分布。地域不一樣,叫法均有差異,這也就造成虎耳草的別稱特別多,有人稱之為「金線吊芙蓉」、「老虎耳」、「耳聾草」、「獅子草」、「天荷葉」、「貓耳朵」等。

虎耳草是喜陰喜濕植物,在野外常生長在較為陰濕的小溪旁。虎耳草的特點就是全株長有毛茸茸的刺,這刺並不扎手,葉子小巧可愛,開出的花朵有十分悅目,虎耳草還有一個很吸引人的特點就是同一個品種在不同季節、不同環境下長出來的葉片也會有差異,葉子的斑點、色澤、紋路會不一樣,因此也常常受到很多養花人士的青睞,在民間有不少人用虎耳草做盆景。虎耳草不僅可以當做盆景供人欣賞,還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

藥用價值

虎耳草的的藥用價值當然離不開「耳」,在民間有些人會選擇用虎耳草治耳朵出膿以及中耳炎。根據《生草藥性備要》、《本草綱目》記載:耳朵出現紅腫、流膿、疼痛、急、慢性中耳炎可以用老虎耳的搗碎成汁,將汁液滴入耳朵,每次2-3滴,一天使用幾次,過幾天就有顯著藥效了。

虎耳草還可以用於痔瘡腫痛。如果有人患有痔瘡,只需要將曬乾的虎耳草點着,放入馬桶內,用煙熏患處即可。不僅如此,虎耳草內服還具有清熱解毒、清肺熱的作用,對於久咳不愈可以用虎耳草與冰糖一同煎水服用。虎耳草外用還可以治濕疹,皮膚瘙癢等疾病,只需將虎耳草搗碎成汁,敷在患處即可。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虎耳草含有的藥物成分主要是:岩白菜素、槲皮甙、槲皮素、沒食子酸、琥珀酸、硝酸鉀及氯化鉀等,在臨床醫學生除了用於中耳炎外,還具有強心、利尿作用。虎耳草雖然具有藥效,但是虎耳草本身含有小毒,因此如果內服的話切不可多量,以免造成中毒現象。 [2]

虎耳草種類

虎耳草在全球的種類十分繁多,據統計在全世界就有400多種,在我國的種類達到近200種。根據植物的特性植物學家將虎耳草分為:斑點組、雙喙組、石荷葉組、小花組、地梅形組、球莖組、山羊臭組、舌形組。我們現在大部分人種植的,比較常見的就是石荷葉組。石荷葉組又包含:卵心葉虎耳草、齒瓣虎耳草、紅毛虎耳草、大字虎耳草、龍勝虎耳草、蒙自虎耳草。虎耳草種類眾多,外形也有一定的差異,藥用功效也會略有不同。因此如果入藥還需詳細甄別。

虎耳草有毒嗎?

虎耳草有毒,它是中藥藥材,性涼味苦,植株體內含有微毒,可以入藥也可以煎水服用。藥用具有清熱去火和止血止痛的作用。但它含有微量毒素,不適合小孩、老人、身體素質差和體弱多病的人食用,否則會出現頭暈等中毒症狀。

虎耳草有毒

虎耳草有毒,虎耳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屬於中藥藥材,別名叫作石荷葉,性涼,味苦、微毒。它的毒存在於植物體內,不誤食就不會中毒。若小孩或體弱多病者誤食,就會出現頭暈體虛和腹瀉腹痛等症狀。虎耳草過量食用還會引起便秘問題。 [3]

虎耳草的功效作用

虎耳草是中藥藥材全年可採摘,將其洗淨曬乾後,切成塊可用於入藥,也可以煎水飲用。藥用具有清熱去火和止血止痛的作用價值。不過虎耳草中含有微量毒素,身體素質差和體弱多病的人需要謹慎食用,否則會有中毒的危險。

虎耳草喜肥喜濕,喜歡陰涼濕潤的氣候環境,多生長在濕潤的林地、草叢、灌木叢和潮濕的石縫處,繁殖方式為分株種植,分布在我國河北、江蘇、湖北、廣西和雲貴川等地區。其藥用價值高,部分地區會將其種在田地栽培。

虎耳草體內含有微毒,但不會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虎耳草的花朵較為美麗,可以將其放在種養當作花卉觀賞,具有淨化空氣的作用。家中若有小孩和老人,需要將其放在窗台等較高的位置,不誤食就不會影響人體健康。


                                          植物篇:(虎耳草(虎耳草科、虎耳草属植物))的相关视频


「虎耳草」為何受人們喜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