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紅花檵木(金縷梅科、檵木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紅花檵木
圖片來自 秦巴百草園

開花的種類——紅花檵木(金縷梅科、檵木屬植物)

又名:紅繼木、紅梽木、紅桎木、紅檵花、紅梽花、紅桎花、紅花繼木,為金縷梅科、檵木屬檵木的變種,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樹皮暗灰或淺灰褐色,多分枝。嫩枝紅褐色,密被星狀毛。葉革質互生,卵圓形或橢圓形,長2~5cm,先端短尖,基部圓而偏斜,不對稱,兩面均有星狀毛,全緣,葉面暗紅色,背部偏灰。花瓣4枚,紫紅色線形長1~2cm,花3~8朵簇生於小枝端。蒴果褐色,近卵形。花期4~5月,花期長,約30~40天,國慶節能再次開花。花3~8朵簇生在總梗上呈頂生頭狀花序,紫紅色。果期8月。主要分布於長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區、印度北部。花、根、葉可藥用。

紅花檵木(學名:Loropetalum chinense var. rubrum)

基本信息

姿態優美
圖片來自 秦巴百草園
  • 中文名:紅花檵木
  • 拉丁學名:Loropetalum chinense var. rubrum Yieh
  • 別 名:紅繼木、紅梽木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金縷梅亞綱
  • 目:薔薇目
  • 亞 目:虎耳草亞目
  • 科:金縷梅科
  • 亞 科:金縷梅亞科
  • 族:金縷梅族
  • 屬:檵木屬
  • 種:檵木
  • 變 種:紅花檵木

形態特徵

灌木,有時為小喬木,多分枝,小枝有星毛。葉革質,卵形,長2~5厘米,寬1.5~2.5厘米,先端尖銳,基部鈍,不等側,上面略有粗毛或禿淨,干後暗綠色,無光澤,下面被星毛,稍帶灰白色,側脈約5對,在上面明顯,在下面突起,全緣;葉柄長2~5毫米,有星毛;托葉膜質,三角狀披針形,長3~4毫米,寬1.5~2毫米,早落。

花3~8朵簇生,有短花梗,紫紅色,比新葉先開放,或與嫩葉同時開放,花序柄長約1厘米,被毛;苞片線形,長3毫米;萼筒杯狀,被星毛,萼齒卵形,長約2毫米,花後脫落;花瓣4片,帶狀,長1~2厘米,先端圓或鈍;雄蕊4個,花絲極短,藥隔突出成角狀;退化雄蕊4個,鱗片狀,與雄蕊互生;子房完全下位,被星毛;花柱極短,長約1毫米;胚珠1個,垂生於心皮內上角。

蒴果卵圓形,長7-8毫米,寬6-7毫米,先端圓,被褐色星狀絨毛,萼筒長為蒴果的2/3。種子圓卵形,長4-5毫米,黑色,發亮。花期3-4月。

規格形態測量

紅花檵木多為自然式形態,球形形態,造型樁景形態。自然形態及球形形態測量自然高度,自然冠幅、造型樁景形態則需滿足造型托葉豐滿有層次感、質樸古拙,多杆測量則依次相加各主杆之和。

組織培養

外植體:選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紅花繼木莖尖、芽及枝等作外植體,其中外植體採集在7~8月最好,污染率較低。

培養基:紅花繼木的組織培養包括初代培養、繼代增殖培養和生根培養。試驗表明,初代培養和繼代增殖培養基可參考MS+BA1.0mg/l+IBA1.0mg/l;生根培養基可參考1/2MS+NAA1.0~1.5mg/l+0.1%的活性炭。

培養條件:紅花繼木的培養條件一般為:溫度20℃左右,光照時間14h/d(每天14小時),光照強度為1500LX(勒克斯)。 [1]

主要價值

觀賞價值

紅花檵木枝繁葉茂,姿態優美,耐修剪,耐蟠扎,可用於綠籬,也可用於製作樹樁盆景,花開時節,滿樹紅花,極為壯觀。紅花檵木為常綠植物,新葉鮮紅色,不同株系成熟時葉色、花色各不相同,葉片大小也有不同,在園林應用中主要考慮葉色及葉的大小兩方面因素帶來的不同效果。

紅花檵木是特產湖南的珍貴鄉土彩葉觀賞植物,生態適應性強,耐修剪,易造型,廣泛用於色籬、模紋花壇、灌木球、彩葉小喬木、樁景造型、盆景等城市綠化美化。

經濟作用

中國紅花檵木的產業化開發有20多年歷史,湖南是中心產區。2004年全省生產面積3500公頃,年產苗木5億株,年銷售額6億元。經多年推廣應用,2004年中國紅花繼木生產面積達6000公頃,年產苗木8億株,年銷售額9億元,產品銷往20多個省市,出口日本、韓國、新加坡、美國、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成為中國花卉業的特色產品之一。

紅花檵木為金縷梅科檵木屬檵木的變種,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特產湖南與江西交界羅霄山脈海拔100~400米常綠闊葉林地帶,由已故著名林學家葉培忠教授於1938年春在長沙天心公園發現並命名。據考,其模式標本採集樹是該公園於1935年春從瀏陽大圍山移植的野生植株。此樹尚存,現樹高5米,胸徑20厘米,冠徑42㎡,樹齡約150年。由於多年採挖,野生資源瀕臨滅絕,被列為湖南省重點保護植物。

紅花檵木野生資源利用在湖南有70多年的歷史。上世紀30年代初,瀏陽大圍山一帶農民採挖野生苗木銷往長沙、湘潭、株洲等地,省內一些園林部門亦來瀏陽採購野生苗木。1963年長沙嶽麓公園等單位用枝條高壓法培育苗木獲得成功;1978年長沙烈士公園利用種子育苗獲得成功,但實生苗遺傳穩定性不強,有15.8%返祖,變為檵木,因此用種子育苗在生產中很少應用;1982年長沙市苗圃用嫩梢枝條扦插育苗獲得成功,由於扦插苗能保持母本的優良性狀,一年內可多次扦插,能大批量繁殖,因此80年代以來,該技術在苗木生產中普遍應用。紅花檵木苗木規模化生產始於瀏陽永和鎮,1983年當地農民利用永和鎮至大圍山一帶紅花檵木野生資源豐富的優勢,開始了較大規模扦插苗、移植苗、灌木球、盆景及古樁嫁接樹等系列產品的生產,由此帶動了全省紅花檵木產業化的形成與發展。1999年10月,中國特產之鄉推薦暨宣傳活動組織委員會授於瀏陽市「中國紅花檵木之鄉」榮譽稱號,極大提高了湖南紅花檵木在國內外的知名度,紅花檵木成為中國特色花卉品牌產品之一。

紅花檵木的花語及寓意

巨大樹幹古老蒼勁,滿樹的花兒奼紫嫣紅。風兒吹來,細碎的花瓣落了一地。徜徉在這夢境一般的紅霞里,被它那由骨子裡透出的熱烈,熱情,熱鬧徹底感染……一束束紅絲帶傲立枝頭,是那麼的別致,那麼的與眾不同。花瓣呈紫紅色,帶狀線形,向四面八方舒展開來,如同舞女翩翩的長袖。本期,就讓我們走近紅花檵木。

紅花檵木為常綠植物,新葉鮮紅色,不同株系成熟時葉色、花色各不相同,葉片大小也有不同,在園林應用中主要考慮葉色及葉的大小兩方面因素帶來的不同效果。紅花檵木枝繁葉茂姿態優美,耐修剪,耐蟠扎,可用於綠籬,也可用於製作樹樁盆景,花開時節,滿樹紅花極為壯觀

名字的由來

紅花檵木,為金縷梅科、檵木屬檵木的變種,特產湖南與江西交界羅霄山脈海拔100~400米常綠闊葉林地帶,由已故著名林學家葉培忠教授於1938年春在長沙天心公園發現並命名。 [2]

紅花檵木的花語

紅花檵木是白花檵木的一個變異種,其花色很受歡迎。由於顏色的優勢,紅花檵木較常被用於路道的綠化品種,而白花檵木較少見。目前嫁接紅花檵木都是採用野生白花檵木做砧木嫁接。

紅花檵木的花語:熱烈、豪放、紅顏如火、發財、幸福、相伴一生。

花語寓意:

紅花檵木的樹幹古老蒼勁,滿樹的花兒奼紫嫣紅。風兒吹來,細碎的花瓣落了一地,仿佛徜徉在夢境一般的紅霞里。看到的人,被它那由骨子裡透出的熱烈,熱情,熱鬧徹底感染。紅花檵木的花語:熱烈、豪放、紅顏如火。

別花開放瓣瓣圓,此花特殊不一般。紅花檵木花異樣,誰剪彩帶綴枝尖。

紅花檵木,一直很紅

紅花檵木來自金縷梅科檵木屬,是檵木屬檵木的一個變種。雖然只是個變種,但紅花檵木的地位卻從不曾改變,而是如它的名字一般,一直很紅,如植物界的紅花一朵。

一、「湖南娃」紅花檵木的出書經歷

說到紅花檵木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地方,那就是湖南,這紅花檵木的原產地正是湖南。

紅花檵木產於湖南與江西交界羅霄山脈海拔100~400米常綠闊葉林地帶。紅花檵木拉丁學名為: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是由已故著名林學家葉培忠教授於1938年春在長沙天心公園發現並命名。「Loropetalum」為「檵木屬」的意思,「chinense」不必多解釋了證明着紅花檵木的中國血統。

紅花檵木觀測地點正是在湖南省林業種苗中心,並且由湖南省林業科學院選育,是土生土長的「湖南娃」,更是湖南珍貴的鄉土彩葉觀賞植物。

2001年,76歲高齡的林昌梅先生,主編出版了據稱我國第一本紅花檵木專著——《紅花檵木栽培》。林先生的經歷要給寫作這本書創造了契機。林昌梅先生1925年出生於湖南瀏陽,抗日戰爭時期,林先生就已經是西南聯大園藝系的學生,解放後則在園林部門工作。

1957年的時候,經歷了一些人生波折的林先生來到瀏陽永和磷礦監督改造,林昌梅先生在這裡的工作職務正是花工,在這裡種了將近30年的花,直到1987年退休。

當時林先生將自己幾十年的種植經驗,特別是栽培紅花檵木的心得集結在這本書中,而當時想要出版這本書稿需要3萬元費用,退休工資微薄的林先生卻拿不出這筆錢。在關鍵時刻,這件事被當時任湖南省科協主席的袁隆平院士知曉了,深為林昌梅先生的不幸遭遇打動。不僅省科協資助了出版費,袁院士還親自為該書作序,鼎力支持推薦此書,讓此書終於得以出版。

二、永遠銅紅色,永遠出眾

紅花檵木為常綠灌木或小喬木,紅花檵木的花朵有花瓣4枚,呈現為紫紅色線形,每3~8朵花簇生於小枝總梗端上呈頭狀花序。花期為4~5月,花期長,可達到約30~40天,並且在國慶節的時候能再次開花,並且開出超好看的花朵,它的經歷和能力也相當精彩。

紅花檵木樹姿優美,葉及花紫紅色,花期長,一年多次開花,不僅適用於一般的園林、庭院綠化栽植,還用於籬垣、隔離帶、花境、植物造型、地被樁景等多種綠地景觀的營造,廣泛用於色籬、模紋花壇、灌木球、彩葉小喬木、樁景造型等城市綠化美化,具有較高的庭院觀賞價值。

而生態適應性強,特別耐修剪,耐蟠扎,萌發力強且易造型的紅花檵木,也加持了自己在盆景當中的應用,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紅花檵木的葉片永遠是銅紅色,它就這樣紅紅的卻靜靜地,默守庭院的一隅,在人們不經意的時候,自信卻從容地吐露芬芳,擎着火紅的熱情,迎接你卻不給你壓力。

三、怎樣造型都美

紅花檵木又名繼木、梽木、桎木、檵花、紙末花、雞寄、大紅伏,《福建民間草藥》又稱紅花檵木為:白清明花。《湖南藥物志》中則稱紅花檵木為:土牆花。一些地區農場也將農場也將紅花檵木叫做:火焰木,甚至還有連帶的英文名--Crimson Fire' Dwarf。古代通常將這款美物用作薪柴,而紅花檵木柔韌的枝條也被人們用來捆柴、扎木排之用。

正如文章的開頭所說,紅花檵木葉、花、果實、種子、根均可入藥,具有解熱消炎,通經活絡,止血活血止痛的功效。民間常將紅花檵木的葉嚼爛敷刀傷,用它的花、葉治燒燙傷。紅花檵木的早春花繁可供觀賞,花開時節,滿樹紅花,極為壯觀。紅花檵木的枝葉可提取栲膠,種子可榨油。

紅花檵木花粉至紅色,新生葉銅紅色,老葉橄欖綠或酒紅色,老葉的顏色與育種和生長狀況有關。不同株系的紅花檵木成熟時葉色、花色各不相同,葉片大小也有不同,在園林應用中也主要考慮植株的葉色及葉的大小兩方面因素帶來的不同效果,來打造不一樣的氛圍。

紅花檵木的形態以自然式形態、球形形態、造型樁景形態為主,自然形態及球形形態需要測量自然高度,自然冠幅、造型樁景形態則需滿足造型托葉豐滿有層次感、質樸古拙,多杆測量則依次相加各主杆之和。 [3]

四、紅花檵木的產業化發展

據考紅花檵木的模式標本採集於1935年春,從瀏陽大圍山移植的野生植株。令人慶幸的是,這棵模式標本樹如今尚存,現樹高為5米,胸徑約20厘米,冠徑為42㎡,樹齡約150年。紅花檵木野生資源利用在湖南有70多年的歷史,上世紀30年代初,瀏陽大圍山一帶農民採挖野生苗木銷往長沙、湘潭、株洲等地,省內一些園林部門亦來瀏陽採購野生苗木。也正是因此再加之紅花檵木的優點被發現,經過多年採挖,野生紅花檵木資源已瀕臨滅絕,被列為湖南省重點保護植物。

紅花檵木發現的時間不算太早,其產業化歷史也並不是很久,中國紅花檵木的產業化開發歷史至今只有三十年的時間,其中湖南仍然是中心產區。

1963年長沙嶽麓公園等單位用枝條高壓法培育苗木獲得成功,1978年長沙烈士公園利用種子育苗獲得成功,但實生苗遺傳穩定性不強,其中有15.8%返祖,變為檵木,因此用種子育苗在紅花檵木的生產中很少應用。

1982年長沙市苗圃用嫩梢枝條扦插育苗獲得成功,由於扦插苗能保持母本的優良性狀,一年內可多次扦插,能大批量繁殖,因此80年代以來,該技術在苗木生產中普遍應用。而紅花檵木苗木規模化生產始於瀏陽永和鎮。

1983年當地農民利用永和鎮至大圍山一帶紅花檵木野生資源豐富的優勢,開始了較大規模扦插苗、移植苗、灌木球、盆景及古樁嫁接樹等系列產品的生產,由此帶動了全省紅花檵木產業化的形成與發展。

到了1999年10月,中國特產之鄉推薦暨宣傳活動組織委員會授於瀏陽市「中國紅花檵木之鄉」榮譽稱號,極大提高了湖南紅花檵木在國內外的知名度,紅花檵木成為中國特色花卉品牌產品之一。

在產業化之前,湖南全省紅花檵木生產面積為3500公頃,年產苗木5億株,年銷售額達到6億元。經過多年的推廣應用,2004年中國紅花繼木的生產面積已經達到6000公頃,年產苗木8億株,年銷售額9億元。紅花繼木產品被銷往全國20多個省市,並且出口日本、韓國、新加坡、美國、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成為中國花卉業的特色產品之一。


                                              植物篇:(红花檵木(金缕梅科、檵木属植物))的相关视频


紅花檵木的介紹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