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篇:開花的種類(薔薇球(仙人掌科 嬌麗玉屬植物))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薔薇球(仙人掌科 嬌麗玉屬植物))
植株初為單生,有些多年生植株可能會長成雙頭或多頭的群生狀。具粗大的肉質直根,肉質莖呈球狀或長球狀,最大直徑3.3厘米,表皮藍綠色。棱全部被四角狀的疣突分解,疣突螺旋狀排列,頂端截形,刺座水平方向排列,細髮狀軟刺白色,在刺座上排成輻射狀,刺長僅0.2厘米,但很多、很密,幾乎將整個球體覆蓋。花着生於球體頂部,直徑與長度都是2.5厘米,粉紅色至紫紅色,果實陀螺形。
目錄
薔薇球(學名:Turbinicarpus valdezianus )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薔薇球
- 拉丁學名:Turbinicarpus valdezianus
- 別 名:薔薇丸
- 科 :仙人掌科
- 屬 :嬌麗玉屬
- 外 文 名:Turbinicarpus valdezianus
品種
國外文獻記載還有白花薔薇球。此外,另有綴化變異品種「薔薇球綴化」,植株呈扇狀或扭曲成雞冠狀生長。薔薇球在嬌麗玉屬中獨具一格,其形態與本屬的嬌麗玉、升雲龍等種有很大的區別,其分類的劃分較混亂,以前曾列為斧突球屬(Pelecyphora),後併入嬌麗玉屬。在亨特植物分類系統中又將其列為菊水屬(Strombocactus),但國際上附和者不多,在國際上無論是圖譜還是種子供應商的目錄,都使用的是嬌麗玉屬(Turbinicarpus)。 [1]
栽培方法
4~10月生長期放在陽光充足之處養護,如光照不足,會使球體變細,頂部形成一個難看的」尖」.澆水不宜過多,保持土壤濕潤即可,要絕對避免積水,栽培中一般不施肥。夏季高溫時注意通風良好,避免悶熱、乾燥引起紅蜘蛛危害。冬季置於室內光照充足之處,控制澆水,使植株休眠,能耐5℃甚至短期0℃低溫。薔薇球刺毛潔白,很容易髒,栽培環境一定要潔淨,有條件的宜用透明容器將植株」悶」養,使刺色潔白、乾淨。
薔薇果(學名:Rosa canina/Rosa rugosa)
是薔薇科植物的果實,是屬於假果(附果)一類,由杯狀的花托和包含於其中的瘦果組成,每一個薔薇果上面具有細小的勾狀毛。薔薇果是薔薇屬的典型特徵。
主要價值
食用價值
玫瑰果很適合製作蛋糕、水果塔等甜點、或是作成果醬、果凍風味也很棒。 由於是硬果類花茶材料,浸泡時間需約10~15分鐘才能充分釋放出香氣與味道。很適合加入蜂蜜,與芙蓉花搭配是水果茶的基礎配方。玫瑰果茶無論是茶色和滋味都較玫瑰茶來得濃厚,細細品嘗這道紅色的茶,它的口感甜中微酸十分迷人,也可以添加少許蜂蜜或胡椒薄荷調味。玫瑰果茶不但是養顏美容的珍品,還具有預防感冒、通便利尿、收縮血管的效果。
薔薇果含有豐富的維他命C,具有養顏美容的功效。玫瑰果是野玫瑰或多花薔薇的果實,又名薔薇果或薔薇實。多飲用玫瑰果茶可以養顏美容使氣色光彩紅潤、調節生理機能、減少疲勞感。當需要營養補給時,玫瑰果能提供身體健康維持的重要元素。
活性成分與藥理活性
薔薇果含果膠、檸檬酸和蘋果酸 ,具有輕瀉和利尿作用 ,其利尿活性尚有爭議。 鮮薔薇果含維生素 C 0. 5% ~ 1. 7% ,估計每 100 g薔薇果含 1 250 mg維生素C。 但是薔薇果中的大量維生素 C在乾燥和加工過程中遭破壞 ,在貯藏時維生素 C的量快速下降。 維生素 C是膠原形成和組織修復所必需的 ,它是膠原、肉毒鹼、去甲腎上腺素和肽激素合成以及酪氨酸代謝的一種酶輔助因子。維生素 C還參與氧化還原反應 ,包括葉酸轉化為亞葉酸、糖代謝、脂和蛋白質的合成、鐵代謝、抗感染和細胞呼吸作用。 作為一種抗氧劑 ,維生素 C可減少胃液中的氧化物 ,降低脂質過氧化作用 ,減少氧化的 DN A和蛋白質損傷。持續 3~ 5個月維生素 C缺乏可出現壞血病症狀 ,影響膠原的結構、骨骼和血管。維生素C通過三價鐵轉化成二價鐵 ,或是通過預防肌醇六磷酸或其他食品配體的螯合作用 ,來促進可溶性非血紅素鐵的吸收 ,鐵鹽和維生素 C之間的相互作用是可變的。
民間用途
口服帶籽的薔薇果用作飲食中維生素 C的補充源,防治感冒、流行性感冒樣感染、感染性疾病、維生素 C缺乏症、發燒、胃痙攣、胃酸不足、提高疲勞期的免疫功能 ,預防胃黏膜炎和胃潰瘍。用作胃滋補劑 ,治療腸道疾病。也可口服治療腹瀉、膽結石、膽囊疾病、下尿道和腎病、浮腫、痛風、尿酸代謝紊亂、關節炎、坐骨神經痛、糖尿病 ,促進外周循環 ,減輕口渴。還可作為輕瀉劑和利尿劑。民間用於治療胸腔疾病。在食品及製造業中用於薔薇果茶、果醬和湯 ,作為維生素 C的天然來源。
療效
作為維生素 C的來源 ,口服乾的薔薇果和粉末可防治維生素 C缺乏。 但大量維生素 C在乾燥、加工和貯藏期遭破壞。 其他療效無足夠、確信的資料。
安全性
食用量是安全的。白薔薇 Rosa alba L.、百葉薔薇 R.centif iolia L.、突厥薔薇 R. damascene M ell和法國薔薇 R.gallica L. 在美國公認食用是安全的。 藥用口服適量可能安全。 孕期和哺乳期無足夠、確信的資料 ,避免超過食用量。
副作用
口服出現的維生素C的副作用與薔薇果產品中的維生素 C的實際量有關。 副作用包括噁心、嘔吐、食管炎、胃灼熱、腹絞痛、胃腸梗阻、疲勞、潮紅、頭痛、失眠、睏倦、腹瀉、高草酸鹽尿 ,尿酸鹽、草酸鹽或半胱氨酸結石或藥物在尿道的沉積。大量服用會引起深度靜脈血栓症。薔薇果粉塵為呼吸道過敏原 ,吸入後可引起輕度至中度過敏反應。 局部接觸薔薇果粉塵可引起瘙癢。
相互作用
薔薇果中的維生素 C與鐵合用可產生相互作用 ,每 30 mg元素鐵與 200 mg維生素 C合用可促進口服鐵的吸收 ,尤其是三價鐵。與藥物的相互作用取決於維生素 C的量。阿司匹林或其他水楊酸鹽可以與薔薇果中的維生素 C作用 ,增加維生素 C在尿中的排泄 ,減少水楊酸鹽的排泄 ,但對水楊酸鹽血漿水平無明顯的臨床意義。與含鋁的抗酸劑合用可促進鋁的吸收 ,但臨床意義尚不清建議在抗酸劑使用前 2 h或使用後 4 h服用薔薇果。每 30 mg元素鐵與含 200 mg維生素 C的薔薇果合用可促進鐵的吸收 ,尤其是三價鐵。 含大量維生素 C的薔薇果與華法林合用可減弱華法林的療效。在使用雌激素、口服避孕藥、巴比妥酸鹽、四環素和水楊酸鹽時 ,會增加對維生素 C的需求。薔薇果與食品和實驗室化驗試劑的相互作用主要取決於薔薇果中存在的維生素 C的量 ,與含鐵食物合用 ,可增加食物鐵的吸收。用酶法測試結果顯示: 大量薔薇果中的維生素 C可引起血清尿酸濃度的真正下降 ,而用其他方法測定結果呈現假性增加。
注意事項:請置於室內陰涼乾燥處,避免兒童自行拿取。
適宜搭配:單泡,適宜搭配綠茶。
沖泡方式:沖泡一壺玫瑰果茶,約取2匙的干玫瑰果,燜15分鐘左右才能享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