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糙葉水苧麻 (蕁麻科 苧麻屬植物))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糙葉水苧麻 (蕁麻科 苧麻屬植物))

是蕁麻科蕁麻屬植物,葉較小,長4.5-7(-10)厘米,寬2-4 (-6.5)厘米,上面粗糙,脈網下陷,呈泡狀,下面脈網明顯隆起;葉柄較短,長達4厘米。花序常不分枝或有較少分枝。 糙葉水苧麻分布於中國西藏東南部、雲南、貴州、廣西、廣東。尼泊爾、不丹、印度、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也有分布。生長於海拔200-1300米的丘陵或低山山坡灌叢中、田邊或山谷溝邊。

目錄

糙葉水苧麻(學名:Boehmeria macrophylla Hornem. var.scabrella (Roxb.) Long)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糙葉水苧麻
  • 拉丁學名:Boehmeria macrophylla Hornem. var. scabrella (Roxb.) Long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 :蕁麻目
  • 科 :蕁麻科
  • 族 :苧麻族
  • 亞 族:苧麻亞族
  • 屬 :苧麻屬
  • 組 :大葉苧麻組
  • 種 :糙葉水苧麻
  • 命名者及年代:(Roxb.) Long,1982

形態特徵

亞灌木或多年生草本。斜倚莖,高1-2(-3.5)米,上部有疏或稍密的短伏毛。分枝根系。葉對生或近對生,卵形或橢圓狀卵形,長長4.5-7(-10)厘米,寬2-4(-6.5)厘米,頂端驟尖或漸尖,基部圓形或淺心形,邊緣有多數小齒,葉面稍粗糙,有短伏毛,背面疏被短伏毛,脈網稍明顯,側脈2-3對;葉柄長0.8-8厘米,同一對葉的柄不等長。穗狀花序單生葉腋,雌雄異株或同株,此時雌的位於莖上部,其下為雄的,雄花被、雄蕊各4,花葯長約0.6毫米。花粉粒萌發孔數為3兼2孔。退化雌蕊狹倒卵形,長約0.4毫米。雌花被紡錘形或橢圓形,長約1毫米,頂端有2小齒;柱頭長1-1.6毫米。花期7-9月。單纖維細胞:直徑33.14微米,壁厚6.04微米,壁腔比0.57,節間距529.6微米。染色體數目2n=28 。

栽培技術

1、切取嫩枝:取用的嫩枝宜選擇正在生長、帶4-5個葉片、健壯無病蟲害、幼嫩的頂端和側枝,切取時間晴天以太陽落山後最為合適,陰天上、下午都可以進行,雨天一般不宜切取嫩枝。為防止萎焉,應隨采隨插。取枝數量大,田間操作不便時,也可將切取的嫩枝浸泡在裝水的大容器中,帶回室內立即切割扦插。插枝長度一般以5-8cm為好。

2、水培生根:水培前要準備好培養室,儘量選用陽光充足、空氣流通、能保持一定濕度的房間。室內在避風向陽的地方(一般在靠近窗戶處),用離地面80-100厘米的台架放置培養器皿,插枝用的瓶子和其他器皿,要事先用肥皂粉水或鹼水浸泡洗淨,晾乾後再裝培養液,以防止細菌從嫩枝切口侵入,引起死苗。在水培生根過程中,嫩枝葉片不斷蒸騰水分,枝條本身也要大量吸水。為保持插枝的水分平衡和體內正常生理活動的需要,必須注意加水,一般每天加水兩次,蒸騰量大的時候,每天要加水3-4次。同時,還要使插枝充分接受室內散射光,不能長期受太陽光直射(短時間的直射光沒有壞影響)。培養期間還應加強管理,經常檢查,發現腐爛死亡的苗子,要及時處理。

3、營養缽再培養:插後2、3天嫩枝下端表皮出現許多白色突起,4、5天後開始出現不定根,當根長到2cm左右即可移栽到營養缽中繼續培養。缽土用曬乾細碎的麻田土,缽土不需施肥,如土太粘重,可加1/3的砂子混合使用。移栽時要將根伸展,操作穩,避免碰傷。移栽後不要直接澆水,將營養缽放在裝水的大容器里,使水從小孔中慢慢滲入缽內,至缽土濕透又無明水時取出。在培養期間,缽土太干時要澆水,溫度高蒸騰量大時,還要進行葉面噴水。幼苗在營養缽中要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質,繼續生長,對光照極為敏感,要經常移到室外,讓幼苗得到更多光照減少死苗。受光時間要慢慢增加,特別是晴天中午要防止太陽直曬。在溫度較低,陰雨天較多時,也可以不經過營養缽階段,直接從試管移栽到大田(曾移栽32株,死苗5株,成活率84.4%),但一般情況下還不能省去這一階段。

4、大田定植:麻苗在營養缽里培養10天左右,根系增多,新葉長出,植株表現明顯的向光性時,即可定植大田。最好選擇陰天或雨停後的空隙期間栽苗,晴天則要在太陽落山後搶栽。移栽前應先用手將營養缽壓一下再將苗子倒出,以免缽土與麻苗分開,影響成活。栽後澆定根水,第二天還要再澆一次水,如移栽後立即轉晴,應蓋籃子遮蔭,防止死苗。麻苗定植成活後,要及時進行追肥、除草、澆水等田間管理工作。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糙葉水苧麻莖皮纖維可造紙織布制繩全草藥用治風濕痛毒瘡等症

[1]

水土保持及經濟價值:

將毀林開荒地及25°以上的坡耕地有計劃地改種苧麻,或在坡耕地較多、糧食比較富足的地區種植苧麻,是合理利用水土資源、搞好水土保持,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很有效的一種植物措施和途徑,又是一種投資省、時間短、見效快、覆蓋度高的短、平、快經濟作物。麻纖是紡紗的上等好材料,隨着科技的發達、工業的發展,麻纖需要量相當大。所以,種植苧麻既能滿足社會的需求,又能保持水土不流失;既有生態效益,又有經濟效益,還有社會效益,是治理水土流失值得推廣的一種植物措施和有效途徑 。

糙葉水苧麻(變種)

與水苧麻的區別:葉較小,長4.5-7(-10)厘米,寬2-4 (-6.5)厘米,上面 粗糙,脈網下陷,呈泡狀,下面脈網明顯隆起;葉柄較短,長達4厘米。花序常不分枝 或有較少分枝。

莖皮纖維可造紙、織布、制繩。全草藥用,治風濕痛、毒瘡等症。

[2]

生長環境

產西藏東南部、雲南、貴州、廣西、廣東。生於丘陵或低山山坡灌叢中、田邊或山 谷溝邊,海拔200-1 300米。尼泊爾、不丹、印度、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也有分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