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玉簪 (百合科玉簪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玉簪 (百合科玉簪屬植物))

玉簪 (百合科玉簪屬植物)

玉簪(學名:Hosta plantaginea (Lam.) Aschers.),又名白萼、白鶴仙,是百合科,玉簪屬的多年生宿根植物。葉基生,成簇,卵狀心形、卵形或卵圓形。花葶高40-80cm,具幾朵至十幾朵花;花單生或2-3朵簇生,長10-13cm,白色,芳香。蒴果圓柱狀,有三棱。花果期8-10月。

玉簪耐寒冷,性喜陰濕環境,不耐強烈日光照射,多採用分株繁殖,亦可播種。原產於中國及日本,可用於樹下作地被植物,或植於岩石園或建築物北側,也可在林緣、石頭旁、水邊種植,具有較高的觀賞效果,常用於濕地及水岸邊綠化。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玉簪
  • 別 名:玉春棒、白鶴花、玉泡花、白玉簪
  • 拉丁學名:Hosta plantaginea (Lam.) Aschers.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單子葉植物綱
  • 目 :百合目
  • 亞 目:百合亞目
  • 科 :百合科
  • 族 :萱草族
  • 屬 :玉簪屬
  • 種 :玉簪
  • 分布區域:中國、日本
  • 命名者及年代:(Lam.) Aschers.1863

形態特徵

根狀莖粗厚,粗1.5-3cm。

葉卵狀心形、卵形或卵圓形,長14-24cm,寬8-16cm,先端近漸尖,基部心形,具6-10對側脈;葉柄長20-40cm。蒴果圓柱狀,有三棱,長約6cm,直徑約1cm。花果期8-10月。

花葶高40-80cm,具幾朵至十幾朵花;花的外苞片卵形或披針形,長2.5-7cm,寬1-1.5cm;內苞片很小;花單生或2-3朵簇生,長10-13cm,白色,芬香;花梗長約1cm;雄蕊與花被近等長或略短,基部約15-20mm貼生於花被管上。

生長環境

玉簪屬於典型的陰性植物,喜陰濕環境,受強光照射則葉片變黃,生長不良,喜肥沃、濕潤的沙壤土,性極耐寒,中國大部分地區均能在露地越冬,地上部分經霜後枯萎,翌春宿萌發新芽。忌強烈日光暴曬。生長適宜溫度為15-25 ℃,冬季溫度不低於5℃。入冬後地上部枯萎,休眠芽露地越冬。

栽培品種

# 「甜心」玉簪(Hosta『SO Sweet』):株叢緊密,生長迅速,株高30-40cm,蓬徑50-55cm,葉卵形至寬披針形,有光澤,葉較寬的乳黃色,後變為白郁的甜香。

# 「金杯」玉簪(Hosta『Brim Cup』):株高30cm,蓬徑35-40cm,葉長8-10cm,心形,質厚,具較寬的黃色邊緣,中央深綠色,夏季開淡藍色花。

# 「希望」玉簪(Hosta『Great Expectations』):株高約55cm,蓬徑可達85cm,葉長15cm,心形,質厚,邊緣藍綠色,中央黃色,初夏開乳白色花。

# 「鑽石」玉簪(Hosta『Diavnond』):株高30-40cm,葉長卵形,綠色,邊緣為較狹的白色鑲邊,春季發葉較遲。

繁殖方法

分株繁殖

玉簪栽植一年後,一般可萌發3-4個芽,即可進行分株繁殖。在中國北方多於春季3-4月萌芽前進行分株,分株時將老株挖出,可以晾曬1-2天,使其失水,免得太脆切時易折,用快刀切分,切口塗木炭粉後栽植。根據根狀莖生長情況,可分成1株1個芽,也可分成每叢帶有3-4個芽和較多的根係為一墩。分根後澆一次透水,以後澆水不宜過多,以免爛根。分株後另行栽植,一般當年即可開花。玉簪的母株,隔2-3年一定要進行分株,否則生長不茂盛。

播種繁殖

可在9月於室內盆播,在20℃條件下約30天可發芽出苗,春季將小苗移栽露地,培養2-3年可開花。也可將種子晾乾貯存於乾燥、陰涼處,翌年3-4月再播種。

栽培技術

* 擇土:玉簪適合生長在富含腐殖質、疏鬆、通透性強的沙質土中。盆栽玉簪時,可用草炭、珍珠岩、陶粒按2:2:1的比例混合作為培養土;也可將草炭、蛭石按1:1的比例混合作為培養土;或者將園田土、腐葉土、草炭土、細河沙適當調配作為培養土。

* 澆水:玉簪喜潮濕的環境,在其生長期要保持土壤濕潤。夏季澆水要勤,最好早上9點之前、下午4點之後各澆一次水。溫度較低的天誠者陰雨天則少澆或不澆。注意花盆內不要積水。

* 溫度:玉簪雖然喜歡溫暖的氣候,但在夏季高溫季節生長緩慢。此時,可通過加強空對流或將其周圍地面噴濕的辦法來降低環境溫度。冬天環境溫度低於0℃時,最好將玉簪放在溫暖的室內。如果溫度更低時,可用薄膜將它包起來,不過隔兩天最好就在中午時把薄膜掀開讓它透透氣。來年3-4月份溫度回升時,可將其搬至室外。

* 光照:將玉簪置於室內養護時,應當放在有明亮光線的地方。春、秋、冬三季陽光不是太強烈,可將玉簪置於能直接接受陽光照射的地方。玉簪夏季高溫時節要避免陽光直射,否則植株葉片容易發黃、焦枯。

* 施肥:秋季,可對玉簪的幼苗勤施肥。冬季,玉簪生長較慢,對肥水要求不多,可間隔1-2個月為其施肥次。春季,玉簪生長速度較快,並逐漸進入開花期,對肥水要求很大,可一周左右為其施肥一次, 不過要注意,晴天間隔時間短些,陰雨天間隔時間長些。

病害防治

斑點病

危害症狀:斑點病主要為害葉片,且多從老葉上葉尖或葉緣開始發病。初呈不漬汰褪綠小斑點,後逐漸擴大成半圓形至不規則形成片大斑,大小5-20mm,邊緣青褐色,界限不太明顯,中間呈灰白色,後期斑上密生黑色小粒點。嚴重時病斑匯合連片,導致葉片枯黃。影響產量和質量。一般在高溫高濕條件有利於病害發生。斑點病發病的適宜溫度為22-28℃,相對濕度85%以上。但高溫乾旱而夜間結露的情況下,也易發病。此外,缺肥、缺水,或大水漫灌,生長不良等都容易發病。

防治方法:應注意加強管理施足肥料,培育壯苗,防雨遮蔭,定植後適時澆水,防止大水漫灌。加強棚室通風,降低溫度。及時清除病殘體。發病初期,及時摘除病葉,然後立即噴藥防治,可用1:0.5:200倍的波爾多液加0.1%硫磺粉,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或50%代森銨800-1000倍,每5-7天噴一次,共噴2-3次。

炭疽病

危害症狀:炭疽病主要為害葉片,葉柄和花梗,發病時植株常長有圓形、近圓形灰褐色或灰白色病斑。

防治方法:冬季防治可在葉片脫落後,及時收集病花和落葉;春季發病初期時,可採取50%多菌靈溶液或70%甲基托布津溶液或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溶液噴霧,7-10天噴1次,連續噴防2-3次。

白絹病

危害症狀:白絹病主要為害根莖、葉柄,發病時全株枯萎,根莖部呈褐色水漬狀腐爛,表面有白色絹絲狀菌絲體。

防治方法:發現病株及時拔除,也可施入石灰調節土壤pH值防治;藥劑防治可採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溶液或90%敵可松可濕性粉劑溶液或50%多菌靈溶液。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玉簪的花、根藥用。性昧甘,涼。花:清熱解毒,止咳利咽,主治肺熱、咽喉腫痛、胸熱,毒熱。根:消腫,解毒,止血,主治癰疽、瘭癧、咽腫、吐血、骨鯁、燒傷。

藥(毒)理作用

  • 1、抗腫瘤作用:用玉簪根的水提取物經整體動物試驗表明,對艾氏腹水癌細胞具有高度抗腫瘤活性,抗腫瘤的活性成分為高分子化合物。玉簪醇浸膏0.26g/公斤口服或腹腔注射,連續6天,對小鼠白血病L615有抑制作用,抑制率28.5%。
  • 2、鎮痛作用:在小鼠的熱板實驗中,玉簪花的50%乙醇提取物明顯表現出了鎮痛作用,總樣和95%乙醇提取物沒有明顯表現出鎮痛作用(P>0.05);醋酸扭體實驗中,玉簪花的50%乙醇提取物兩個劑量組都可顯著降低醋酸所致小鼠的扭體次數(P<0.05)。結果提示玉簪花的主要鎮痛部位為50%乙醇提取物。
  • 3、毒性:玉簪全株有毒,可損傷牙齒而致牙齒脫落。

[1]

園林用途

玉簪葉嬌瑩,花苞似簪,色白如玉,清香宜人,是中國古典庭院中重要花卉之一。在現代庭院中多配植於林下草地、岩石園或建築物背面。也可三兩成叢點綴於花境中,還可以盆栽布置於室內及廊下。

玉簪花 (中藥)

玉簪花,中藥名。為百合科植物玉簪Hosta plantaginea (Lam.) Aschers.的花。全國各地均有栽培。具有清熱解毒利水通經之功效。常用於咽喉腫痛瘡癰腫痛小便不利經閉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玉簪花
  • 別 稱:內消花、白鶴花、白鶴仙、白萼、玉泡花、銀淨花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單子葉植物
  • 目 :百合目
  • 科 :百合科
  • 屬 :玉簪屬
  • 種 :玉簪
  • 採收時間:7-8月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g。
  • 外 用:適量
  • 毒 性:小毒
  • 貯 藏:貯乾燥容器內,置陰涼乾燥處
  • 分布區域: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入藥部位

花。

性味:味苦、甘,性涼,小毒。 歸經:歸肺、膀胱經。 功效:清熱解毒,利水,通經。 主治:咽喉腫痛,瘡癰腫痛,小便不利,經閉。

相關配伍

* 1、治咽喉腫痛:玉簪花3g,板藍根、玄參各15g。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 2、治牙痛、咽喉痛:玉簪花適量。水煎含漱。(《青島中草藥手冊》)

* 3、治小便不通:玉簪花、蛇蛻各6g,丁香3g。共為末,每服3g,酒調送下。(《綱目拾遺》引《醫學指南》玉龍散)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外用:適量,搗敷。 [2]

使用注意

不可過服、久服。

炮製

一、採集加工

在7-8月份花似開非開時採摘,曬乾。

二、炮製方法

《品匯精要》:「去土搗汁用。」現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篩去灰屑。

形態特徵

玉簪,又名白玉簪、小芭蕉、金銷草、化骨蓮、棒玉簪、田螺七、玉香棒。根狀莖粗厚,粗1.5-3厘米。葉卵狀心形、卵形或卵圓形,長14-24厘米,寬8-16厘米,先端近漸尖,基部心形,具6-10對側脈;葉柄長20-40厘米。花葶高40-80厘米,具幾朵至十幾朵花;花的外苞片卵形或披針形,長2.5-7厘米,寬1-1.5厘米;內苞片很小;花單生或2-3朵簇生,長10-13厘米,白色,芬香;花梗長約1厘米;雄蕊與花被近等長或略短,基部約15-20毫米貼生於花被管上。蒴果圓柱狀,有三棱,長約6厘米,直徑約1厘米。花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陰濕地區。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性狀鑑別

飲片性狀:多皺縮成條狀。花被漏斗狀,白色或淡棕黃色。先端6裂,裂片長橢圓形。雄蕊6,下部與花被筒貼生。氣微香,味略苦。

藥理作用

* 1、抗腫瘤作用。

* 2、毒性:玉簪全株有毒,可損傷牙齒而致牙齒脫落。

現代應用

治療燒傷。

相關論述

《品匯精要》:「未開時采,以拖面煎食,肥滑香美。至秋作莢,四瓣如馬藺子,其實若榆錢而狹長也。」

附註

該物種在貴州野生資源量小,應加以保護。

《中藥大辭典》:玉簪花

  • 拼音Yù Zān Huā
  • 別名內消花(《海上方》),玉簪(《春渚紀聞》),白鶴花(《品匯精要》),白鶴仙(《綱目》),白萼(《群芳譜》),白玉簪、小芭蕉(《分類草藥性》),金銷草(《上海常用中草藥》),化骨蓮(江西《草藥手冊》)。
  • 出處《品匯精要》
  •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玉簪花的花。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具粗根莖。葉根生,成叢;葉片卵形至心臟卵形,長15~25厘米,寬10~15厘米,先端急尖。綠色,有光澤,主脈明顯;葉柄長達20~30厘米。花莖從葉叢中抽出,長40~65厘米,較葉長,頂端常有葉狀的苞片1枚;花白色,夜間開花,芳香,向上生長;花柄基部常有膜質卵形苞片;花被漏斗狀,上部6裂,下部花被筒很長,喉部擴大;雄蕊6,與花被等長;雌蕊1,子房無柄,花柱線形,柱頭小。蒴果窄長,長4~5厘米。種子黑色,光澤,邊緣有翼,花期7~8月。果期8~9月。

本植物的根莖(玉簪花根)、葉(玉簪葉)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生境分部生於陰濕地區。我國各地都有栽培。

性味甘,涼,有毒。

* ①《綱目拾遺》:"微毒。"

* ②《嶺南採藥錄》:"味甘,性涼。"

* ③《重慶草藥》:"甘微苦,性溫平。"

功能主治治咽喉腫痛,小便不通,瘡毒,燒傷。

* ①《綱目拾遺》:"治小便不通。"

* ②《分類草藥性》:"治遺精,吐血,氣腫,白帶,咽喉紅腫。"

* ③《嶺南採藥錄》:"潤肺,止咳血,又和水搗爛,飲之能解斑蝥毒。"

* ④《河北藥材》:"絕胎妊,散腫毒。"

* ⑤《重慶草藥》:"調氣,活血,補虛。治紅崩,白帶。"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8~1錢。外用:搗敷。

複方

* ①治咽喉腫痛:玉簪花一錢,板藍根五錢,玄參五錢。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 ②治小便不通:㈠玉簪花、蛇蛻各二錢,丁香一錢。共為末,每服一錢,酒調送下。(《醫學指南》玉龍散)㈡玉簪花一錢,萹蓄四錢,車前草四錢,燈心草一錢。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臨床應用治療燒傷:取玉簪花1斤,用香油4斤浸泡2個月,取油備用。用時先清創,吸出水泡內容,後用消毒棉球蘸藥外塗,每1~2日1次。熱天暴露患處,冷天用浸藥的紗布包敷患處。治療1OO余例,一般5分鐘左右止痛。Ⅰ°燒傷用藥1~2次可愈,Ⅱ、Ⅲ°燒傷須連續用藥5~10次。

摘錄《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玉簪花

  • 拼音Yù Zān Huā
  • 英文名Flower of Fragrant Plantainlily
  • 別名內消花、白鶴花、白鶴仙、白萼、玉泡花、銀淨花
  • 出處出自《品匯精要》:玉簪花,苗高尺余,葉生莖端,淡綠色,六、七月抽莖分歧,生數蕊,長二、三寸,清香瑩白,形如冠簪,故名玉簪花也。至秋作莢四瓣如馬藺子,其實若榆錢而狹長也。
  • 來源藥材基源:為百合科植物玉簪的花。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osta plantaginea (Lam.) Ascherson.[Hemerocallis plantaginea Lam.;Funkia subcordata Spreng.]
  • 採收和儲藏:在7-8月份花似開非開時採摘,曬乾。

原形態:玉簪花,多年生草本。具粗根莖。葉根生;葉柄長20-40cm;葉片卵形至心狀卵形,長15-25cm,寬9-15.5cm。花葶於夏秋兩委從葉叢中抽出,具1枚膜質的苞片狀葉,後者長4-6cm,寬1.5-2cm;總狀花序,花梗長1.2-2cm,基部具苞片,苞片長2-3cm,寬1-1.2cm;花白色,芳香,花被筒下部細小,長5-6cm,直徑2.5-3.5cm,花被裂片6,長橢圓形,長3.5-4cm,寬約1.2cm;雄蕊下部與花被筒貼生,與花被等長,或稍伸出花被外;子房長約1.2cm;花柱常伸出花被外。蒴果圓柱形,長6cm,直徑1cm。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態環境:生於陰濕地區。

資源分布:我國各地均有栽培。

栽培生物學特性 喜陰濕,耐寒,耐旱,怕陽光直曬,如受強光葉片即變黃,嚴重時整株葉片乾枯。對土壤要求不甚嚴,以肥沃濕潤的砂壤土為宜,可連作10年以上不影響生長。 栽培技術 用種子和分株繁殖。種子繁殖:條播,按行距約10cm開溝,溝深約1cm,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覆土後稍加鎮壓,澆水,保持土壤濕度,氣溫20-25度時,25d左右可出苗。幼苗長出2-3片葉時,按行株距45cm×30cm移栽。分株繁殖:春秋均可進行,以秋季分根為宜,將2-3年以上生的老株挖出,把根蔸分開,以2-3個芽為一叢,進行移栽。 田間管理 用種子繁殖的幼苗生長較慢,需經常注意鬆土鋤草。玉簪喜肥,應多施一些磷、鉀肥或餅肥,以利植株生長。每年3月底在植株周圍施腐熟的肥料,然後澆水促進萌發。生長季節,可施2-3次追肥,這樣葉色深綠,花大潔白。幼苗期或移栽後如無遮蔭,需搭棚。

藥理作用

* 1.搞腫瘤作用 玉簪根的水提取物經整體動物試驗表明,對艾氏腹水癌細胞具有高度搞腫瘤活性,搞腫瘤活性成分為高分子化合物。玉簪醇浸膏0.25g/kg口服或腹腔注射,連續6d,對小鼠白血病L615有抑制作脾,抑制率28.5%。

* 2.毒性 玉簪全株有毒,可損傷牙齒而致牙齒脫落。

性味苦;甘;涼;小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水;通經。主咽喉腫痛;瘡癰腫痛;小便不利;經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g。外用:適量,搗敷。 [3]

各家論述

* 1.《綱目拾遺》:治小便不通。

* 2.《分類草藥性》:治遺精,吐血,氣腫,白帶,咽喉紅腫。

* 3.《嶺南採藥錄》:潤肺,止咳血,又和水搗爛,飲之能解斑蝥毒。

* 4.《河北藥材》:絕胎妊,散腫毒。

* 5.《重慶草藥》:調氣,活血,補虛。治紅崩,白帶。

摘錄《中華本草》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玉簪 (百合科玉簪属植物))的相关视频


相關視頻

玉簪花根系長滿盆底


相關視頻

玉簪花生機盎然開花不斷


相關視頻

玉簪花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