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多刺綠絨蒿 (罌粟科、綠絨蒿屬植物))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多刺綠絨蒿 (罌粟科、綠絨蒿屬植物))

是罌粟科綠絨蒿屬植物。一年生草本,全體被黃褐色或淡黃色、堅硬而平展的刺,刺長0.5-1厘米。主根肥厚而延長。葉全部基生,葉片披針形,長5-12厘米,寬約1厘米。花單生於花葶上,半下垂,直徑2.5-4厘米;花芽近球形,直徑約1厘米或更大。蒴果倒卵形或橢圓狀長圓形。種子腎形,種皮具窗格狀網紋。花果期6-9月。

多刺綠絨蒿味苦,性寒,有小毒,有解熱、止痛、接骨、活血化瘀的功能,用於治療頭傷、骨折、跌打損傷等;據《晶珠本草》記載:「才溫味苦可清骨中之熱,是治頭骨骨折的甘露」。分布於尼泊爾、印度(錫金)、不丹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甘肅西部、青海東部至南部、四川西部、西藏(廣泛分布)。生長於海拔3600-5100米的草坡。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近危(NT)。

目錄

多刺綠絨蒿(學名:Meconopsis horridula Hook. f. et Thoms.)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多刺綠絨蒿
  • 拉丁學名:Meconopsis horridula Hook. f. et Thoms.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  :罌粟目
  • 亞 目:罌粟亞目
  • 科  :罌粟科
  • 亞 科:罌粟亞科
  • 族 :罌粟族
  • 屬 :綠絨蒿屬
  • 亞 屬:綠絨蒿亞屬
  • 組 :單花綠絨蒿組
  • 種 :多刺綠絨蒿
  • 保護級別:近危(NT)IUCN標準
  • 命名者及年代:Hook. f. et Thoms.,1855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全體被黃褐色或淡黃色、堅硬而平展的刺,刺長0.5-1厘米。主根肥厚而延長,圓柱形,長達20厘米或更多,上部粗1-1.5厘米,果時達2厘米。葉全部基生,葉片披針形,長5-12厘米,寬約1厘米,先端鈍或急尖,基部漸狹而入葉柄,邊緣全緣或波狀,兩面被黃褐色或淡黃色平展的刺;葉柄長0.5-3厘米。花葶5-12或更多,長10-20厘米,堅硬,綠色或藍灰色,密被黃褐色平展的刺,有時花葶基部合生。

花單生於花葶上,半下垂,直徑2.5-4厘米;花芽近球形,直徑約1厘米或更大;萼片外面被刺;花瓣5-8,有時4,寬倒卵形,長1.2-2厘米,寬約1厘米,藍紫色;花絲絲狀,長約1厘米,色比花瓣深,花葯長圓形,稍旋扭;子房圓錐狀,被黃褐色平伸或斜展的刺,花柱長6-7毫米,柱頭圓錐狀。蒴果倒卵形或橢圓狀長圓形,稀寬卵形,長1.2-2.5厘米,被銹色或黃褐色、平展或反曲的刺,刺基部增粗,通常3-5瓣自頂端開裂至全長的1/3-1/4。種子腎形,種皮具窗格狀網紋。花果期6-9月。

繁殖方法

播種

選擇土壤疏鬆,含細沙較多的土地作為試驗小區,整地作床,一般要求床面平整,土壤疏鬆細碎,有利於灌水。播種前種子用40℃熱水浸泡12小時,播種撒播採用小區內均勻撒入種子,覆土0.5-1厘米,然後酒透水即可。

組培

材料

以多刺綠絨蒿幼株與成株作為外植體;選取生長活躍的幼嫩葉片等多個部位作為誘導愈傷組織的實驗材料。

方法

消毒:外植體於清水中洗淨後,用酒精棉球對外植體進行擦拭,用少量洗潔精去除幼株表皮毛,然後用0.1%的升汞溶液滅菌3-5分鐘;倒去升汞溶液後,用無菌水沖洗葉片3-4次,每次1分鐘。在無菌環境下對外植體進行切割,分別將葉片切割成0.5厘米方形小塊,葉柄切成1厘米長小塊、子房沿底莖縱切後切成0.5-1.0厘米的小塊,生長點切成直徑0.5厘米的半圓小塊後進行接種;花葯則直接接種於培養基上。

培養基與培養條件:外植體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以MS作為基礎培養基,外源激素控制為0.1毫克/升NAA分別與1毫克/升、3毫克/升、5毫克/升6-BA配合使用,另添加30克/升的蔗糖和8.6克/升的瓊脂,調整pH5.8-6.0。培養條件:溫度為20±2℃、光照強度為1000-1200勒克斯、50-120勒克斯和完全避光3種,24小時光照。每瓶接種4塊外植體。

外植體繼代培養:選擇愈傷組織萌出前期(接種後第10天)和不再出現愈傷組織時期(接種後第25天),在此期間每5天進行一次繼代培養。將愈傷組織切割成0.5厘米方形小塊後,切除珠被內所有部分,僅保留子房外壁,接入MS培養基進行繼代培養。

病蟲防治

多刺綠絨蒿主要會發生褐斑病,用多菌靈每天噴施1次,連續3-5次。立枯病害:採用在病株周圍噴施1:100玻爾多液防治效果比較好,可以防治病害的蔓延,控制病害的傳播。

主要價值

多刺綠絨蒿味苦,性寒,有小毒,有解熱、止痛接骨活血化瘀的功能,用於治療頭傷骨折跌打損傷等;據《晶珠本草》記載:「才溫味苦可[清骨中之熱]],是治頭骨骨折的甘露」。 [1]

保護現狀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近危(NT)。

多刺綠絨蒿(學名:Meconopsis horridula Hook.f. & Thoms.)

一年生草本,主根肥厚而延長,圓柱形,葉全部基生,葉片披針形,邊緣全緣或波狀,花芽近球形,花瓣5-8,有時4,寬倒卵形,藍紫色;子房圓錐狀,蒴果倒卵形或橢圓狀長圓形,花果期6-9月。生於海拔3600-5100米的草坡。分布於中國、尼泊爾、錫金、不丹。

生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

此品切成短節,長短不等。根圓柱形,長0.3-1.5cm,直徑0.5-1cm;表面棕褐色,有縱紋和細 橫紋;斷面黃白色,質泡松,有裂隙。莖長是1-3cm,直徑0.3-1cm;表面黃綠色或棕褐色,具縱校,密被黃色硬刺;切斷面淺灰褐色或褐色,中空。葉片皺縮,綠色至綠褐色,兩面有黃色硬刺,主脈明顯向背面凸起。花瓣脫落或殘留,灰黃色或黑褐色;雄蕊多數;花柱宿存,柱頭裂片合成一體,呈黑褐色頭狀,密被淺黃褐色或褐色柔毛。蒴果卵形、橢圓形,密被黃色硬刺。體質輕。氣徽,味淡。

顯微鑑別

莖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外壁稍厚,外被角質層;可見硬刺或其殘基,細胞壁厚,木化;有少數扁平紋孔。皮層為數列薄壁細胞,近表皮的1列細胞較規則,略扁平。維管束外韌型,約30個,呈斷續環狀排列,常大小相間。韌皮部狹窄,呈眉月形;木質部排列略呈扇形,導管直徑12-30μm。紙管束外方有帽狀厚壁組織,細胞直徑12-34μm,壁稍厚,微木化。髓部發達,薄壁細胞有的具紋孔,中央髓腔較大。

粉末特徵

褐綠色。

  • ①硬刺碎片極多,硬刺為多細胞,壁厚且木化。
  • ②外果皮碎片細胞類圓形或長方形,壁厚不木化,內含較多淡黃色圓球形色素體。
  • ③內果皮細胞彎曲不規則形,孔溝明顯。
  • ④導管主為螺紋及網紋導管,微木化,螺紋導管直徑9-30μm,網紋導管直徑14-30μm。
  • ⑤髓薄壁細胞碎片隨處可見,細胞長方形、類圓形,可見明顯壁孔。
  • ⑥葉表皮細胞少見,上下表皮均可見氣孔,為不定式,副衛細胞4-6個。

[2]

相關物種

* 白花綠絨蒿:Meconopsis argemonantha Prain

* 長果綠絨蒿:Meconopsis delavayi (Franch.) Franch. ex Prain

* 滇西綠絨蒿:Meconopsis impedita Prain

* 擬多刺綠絨蒿:Meconopsis pseudohorridula C. Y. Wu & H. Chuang

* 擬秀麗綠絨蒿:Meconopsis pseudovenusta G. Taylor

* 秀麗綠絨蒿:Meconopsis venusta Prain

* 藏南綠絨蒿:Meconopsis zangnanensis L. H. Zhou

功能用途

醫藥: 全株(多裂綠絨蒿):苦,寒。有小毒。活血化瘀,鎮痛,燥濕,利咽。用於跌打損傷。

附方:

【來源】為罌粟科植物多刺綠絨蒿的全草。

【採集】8~9月採收全草。

【性味】性寒,味苦,有小毒。

【功用主治】活血化瘀,鎮痛。治跌打損傷。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