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拳,中國古老拳術,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梅花拳,古稱梅花樁拳,是我國最古老的拳種之一,據說已有3000年歷史。梅花拳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梅花拳的傳承和發展有着深遠的歷史意義和深厚的社會價值。
最早見於明朝雲南及四川南部之少數民族德昂族,德昂族聚居於雲南省潞西縣三台山和鎮康縣軍弄等地。其他散居於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與傣、景頗、傈僳、佤、漢等民族交錯而居。使用德昂語方言。大多數人通曉傣語、漢語。德昂族因為沒有的文字,所以用漢文或傣文。
德昂族之傳統武術為:梅花拳、左拳等。梅花拳最早見於明末,是在七根三、四吋粗、高於地面的梅花竹樁上練習拳腳,故稱梅花拳,世代相傳。對敵時,往往出其不意以左手連環出擊。
目錄
名稱由來
梅花拳」簡稱「梅拳」,因過去練功在木樁上練習,所以又叫「梅花樁」。
全稱「干枝五勢梅花樁」,後來由於時代變革,栽樁百根以上,造價高,又費事,後改為以磚代樁,再後來乾脆在地:上演練,故又叫「落地干枝梅花拳」。
「梅花拳」是中國武術中著名的優秀拳種之一,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具有強身健體、舒筋壯骨、祛病延年的實際效用。
技擊擒拿都有特殊的招式,防身健體更是得心應手,加之武德高尚,尊大讓小,謙虛忍讓,雖有武功彰其外,實有文德居其內,
歷來深受人民的愛戴,實是中華武術寶庫中的絢麗瑰寶。
文化價值
梅花拳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融儒、道、釋為一體,既有立身中正、修齊治平的儒家思想,又有以柔克剛、無為而治的道家哲理,還具有清心寡欲、普渡眾生的佛家精髓。同時,由於梅花拳主要盛傳於冀、魯、豫三省交界處,因此該拳也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梅花拳文化是燕趙文化、齊魯文化、中原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形成的特色文化。黃河與大運河在這裡交匯,以黃河為代表的農業文明與以大運河為代表的商業文明,共同哺育了具有濃厚鄉土氣息和地方民俗特色的梅花拳文化[2]。
視頻
梅花拳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梅花拳,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 ↑ 萬拳之首梅花拳:為何能傳承3000年?,搜狐,2018-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