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螵蛸炮製方法與標準
【藥材來源】
桑螵蛸為螳螂科昆蟲大刀螂Tenodera sinensis Saussure、小刀螂StatiLia macula-to(Thunberg)或巨斧螳螂Hierodula patelli fera(Serville)的乾燥卵鞘。自深秋至次春均可採收,除去雜質,蒸死蟲卵,乾燥。
【古代炮製方法】
漢代載有蒸法(《本經》)。南齊有炙制(《鬼遺》)。唐代有炙(《千金翼》),炒(《外台》)等法。宋代炮製方法甚多,有麩炒(《總錄》)、酒浸炒(《局方》)、酥制(《普本》)、米泔水煮(《總微》)、火炮(《證類》)、炒令黃(《聖惠方》)。明代增加了鹽制、蜜制、麵粉制(《普濟方》)的方法。清代又增加了醋煮(《備要》)的炮製方法。此時,其炮製方法有十餘種。
【現代炮製方法】
1、桑螵蛸: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置蒸製容器內蒸1小時,取出,乾燥,用時剪碎。
2、鹽桑螵蛸:取淨桑螵蛸,加鹽水拌勻,悶潤後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有香氣逸出 時,取出放涼。桑螵蛸每100kg用食鹽2.5kg。
【飲片性狀】
桑螵蛸為卵圓形、長條形或類平行四邊形。表面棕黃色,背面有一帶狀隆起,腹面平坦或有凹溝,體輕脆,氣微腥,味淡。蒸後顏色加深。鹽炙後表面呈焦黃色,略有焦斑,味咸。
【質量標準】
桑螵蛸水分不得過15.0%,總灰分不得過8.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過3.0%。
【炮製目的】
桑螵蛸味甘、咸,性平。歸肝經、腎經。具有益腎固精,縮尿止濁的功能。 生桑螵蛸令人泄瀉,均不生用。蒸製後消除致瀉的副作用,又可殺死蟲卵,有利於保存藥效。鹽水炙後增強益腎固精,縮尿止遺的作用。用於腎虛陽痿,遺精,遺尿,小便白濁等症。
【應用選擇】
制用 1、夢遺滑精常與炮附子、五味子、龍骨同用,能增強益腎固精的作用,用於腎衰陽痿,精關不固、夢遺滑精,如桑螵蛸丸(《楊氏家藏方》)。
2、尿頻、遺尿常與遠志、菖蒲、龍骨、人參等同用,能補益心腎,可用於心腎兩虛,健忘,尿頻,遺尿,如桑螵蛸散(《本草衍義》)。若兼陽虛氣弱者,可配伍人參、黃芪、杜仲、補骨脂等,如加減桑螵蛸丸(《張氏醫通》)。亦可與龍骨同用,為末,米飲調服,能固腎縮尿。
【現代研究】
桑螵蛸含蛋白質、脂肪、鐵、鈣及胡蘿蔔素等色素。 臨床經驗報道,鮮桑螵蛸切開壓擠出汁,塗抹凍瘡有效。用單味桑螵蛸炒炭研末用糖水送服,治療小兒遺尿23例,結果顯效4例,有效15例。認為炒炭能增強其固精縮尿之效,治療小兒遺尿效果更佳。
【附】
1、近代炮製方法還有水燙、炒黃、炒焦、鹽蒸、酒制等。
2、文獻摘錄「以熱漿水浸之一伏時,焙乾,於柳木灰中炮令黃色用之」(《證類》)。「炮熟空心食之,可止小便不禁」(《本草述》)。「曝千復炙(當中破開炙之),免泄大腸」(《蒙筌》)。
【總結】
桑螵蛸從漢代就有蒸製的炮製方法。近年來各地的炮製規範中收載的大多是清蒸法和加輔料蒸法。無生品入藥,因其氣味不良,具有致瀉的副作用,還不利貯存,因其內含蟲卵,一旦條件合適,即可孵化。 桑螵蛸古代所用炮製方法都能起到矯正氣味,消除致瀉副作用,殺滅蟲卵,利於貯存的作用。同時,很多炮製方法能使藥物質地變得酥脆,有利於製劑。在桑螵蛸加輔料炙法中,以醋為輔料的方法能增強固精縮尿的作用;以酒為輔料的方法能行藥勢而增強藥物療效;鹽水炒法引藥下行而增強補腎的功效。還有一些方法,如麩炒、面炒、米泔水煮、酥炙、蜜炙等,則均起健脾和胃的作用。 [1]
【炮製方法】
一、淨制 除去雜質(《藥典85》)。
二、切制 用時剪碎(《藥典85》)。
三、炮炙
1.蒸製 蒸透(《藥典85》)。
2.鹽制
(1)鹽炒 取淨桑螵蛸,加入鹽水拌勻,燜潤後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有香氣逸出時,取出放涼。每桑螵蛸100kg,用食鹽2.5kg(《規範》)。
(2)鹽蒸 取桑螵蛸,揀淨雜質。每桑螺蛸500g,用食鹽15g,以適量開水溶化,趁熱和勻,浸透,蒸2小時,取出曬乾(《廣東》)。
3.酒制 取蒸過的淨桑螵蛸,加酒噴灑均勻,微潤,炒干為度。每桑果蛸100kg,用黃酒10kg(《四川》)。
4.炒制 取生桑螵蛸,炒至具焦斑(《浙江》)。
5.麩制 揀去雜質,蒸約1小時,取出,曬乾或烘乾,用麥麩炒至徽黃色取出,篩去麥麩即得(《湖南》)。 [2]
【炮製方法】
1.桑螵蛸
《本草經集注》:「當破之。」《普濟方》:「中劈破」,「研為細末。」《醫學入門》:「熱水浸淘七次。」《本草通玄》:「漿水浸一日。」現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置茶具內蒸約1h,取出乾燥。蒸製品可消除生品致瀉作用。
2.炒桑螵蛸
《雷公炮炙論》:「凡採得,去核子,用沸漿水浸淘七遍,令水遍沸,於瓷鍋中熬令干用。」《外台》:「炒。」《聖惠方》:「微炒」,「炒令黃。」現行,取淨桑螵蛸,置鍋內,用文火加熱醫`學教育網整理,炒至棕黃色具有焦斑,取出,放涼。
①《雷公炮炙論》:"採得,去核子,用沸漿水浸淘七遍,令水遍沸,於磁鍋中熬令干用,勿亂別修事,卻無效也。"
②《別錄》:"桑螵蛸當火炙,不爾令人泄。"
③《蜀本草》:"《圖經》云:以熱漿水浸一伏時,焙乾,於柳木灰中炮令黃色用之。"
3.鹽桑螵蛸
《普濟方》:「鹽水炒。」現行,取淨桑螵蛸,加入鹽水拌勻,悶潤後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有香氣逸出時,取出放涼。每桑螵蛸100kg,用食鹽2.5kg。鹽桑螵蛸可增強益腎固精作用。
4.酒桑螵蛸
《局方》:「酒浸炒。」《嚴氏濟生方》:「酒浸。」《普濟方》:「酒浸炙。」現行,取蒸過的淨桑螵蛸,用酒噴灑均勻,微潤,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微干,取出放涼。每淨桑螵蛸100kg,用黃酒10kg。貯乾燥容器內,密閉,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