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桂花飄香(康火南)

​​ 桂花飄香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桂花飄香》中國當代作家康火南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桂花飄香

閩南人常說:「桂子花開,十里飄香。」的確如此,數百年來,老家村東那棵高大挺拔的桂花樹還是那麼蔥翠,遐邇飄香。到了花季,爽朗的天地間,枝條間一粒粒如小米般金黃細膩的桂花穿成串、碼成堆,滿樹都是盛開的桂花,微風拂過,濃郁的芬芳四溢開來,加上鳥鳴蟲唱,讓鄉親們一天到晚心花怒放。

我知道,木犀科木犀屬的桂花,又名「月桂」,在我國有着2500多年的栽培歷史。難怪白居易在《東城桂三首》中寫道:「遙知天上桂花孤,試問常娥更要無。月宮幸有閒田地,何不中央種兩株。」1771年,經海上絲綢之路,我國的桂花經廣州、印度傳入英國之後便迅速擴展。現今歐美許多國家以及東南亞都普遍栽培,成為各國重要的香料植物,促進經濟發展。

我的老家山多林茂,樹種繁多;歷來村民們對桂花樹情有獨鍾,精心呵護。閩台許多習俗幾乎相同,如新生嬰兒出生的第三天要舉行儀式,俗稱「做三朝」,就是要給嬰兒洗第一次浴,俗稱可洗去嬰兒從「前世」帶來的污垢晦氣,使嬰兒來到人間平安吉利。當地也稱「洗三朝」,要採摘桂花樹的葉子,加上柑桔、龍眼等樹葉和清水燒成一桶香湯,請村裡有經驗的婦女長輩給嬰兒初浴,浴畢才換上由外婆送來的新衣,抱着上廳堂拜見祖宗和神明。

村上那棵古老的桂花樹,每當桂花盛開,空氣中氤氳着桂花的甜香。聞着桂花的香氣,頓覺神清氣爽,花香盈滿心房。大人小孩不禁走出家門聚集樹下,或賞花,或閒聊,或玩耍,話題總繞不開桂花。桂花樹雖無眩目的花顏,其花香卻清幽馥郁,令人久聞不厭:鄉土的總是最好的。

我喜歡桂花樹,喜歡它質樸高雅冰清玉潔,喜歡它不畏風雨和嚴寒,喜歡它從容淡定歷久彌堅——而且桂花還見證了我的婚姻。20世紀70年代初期,我認識了上山下鄉被招工在縣城糧食加工廠的女朋友,後來談起戀愛。那個時代青年談戀愛沒有現在浪漫,中規中矩又傳統刻板,羞澀難當。每當夜幕降臨,各自迴避同事和工友,像做虧心事似的不敢走大街,專挑小巷小路走。相約來到靠山小公園。那裡種有好多桂花樹,樹雖然不大,卻能給我們打掩護,話綿綿情依依……是桂花樹看着我倆走進婚姻的殿堂,喜結秦晉之好。

「吳剛捧出桂花酒」。桂花樹不僅是觀賞樹種,還寄託着人們的思念之情。皓月當空的中秋夜,坐在桂花樹下遙望故鄉,隔山隔水,歸思難收。瀰漫的月光下踱步,想起蘇東坡的詩、李清照的詞,神話里奔月和月宮桂樹的嚮往;還有遠在京都的女兒和外孫。或許,在我們的心裡,鄉情、親人無時無刻不潛藏在我們內心深處。而今,又是桂花飄香之際,不知哪一縷縷桂香牽引着多少遊子思念情愫呢?

[1]

作者簡介

康火南,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福建作協會員。出版農業、農村專著、實用科技書籍、科學小品、科學童話、科普寓言等書籍21本。發表研究論文19篇,2003年獲全國科普先進工作者。科學小品及文學作品在《人民日報》《知識就是力量》《新民晚報》等全國多家報刊發表。

參考資料

  1.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