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林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林可,女,博士,講師,碩士生導師

研究領域

教育基本理論,媒介素養教育,德育與公民教育,虛擬民族志,青少年組織與教育。

人物經歷

教育背景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教育研究院(Institute of Education,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哲學博士(PhD in Education);

日本東京早稻田大學教育學部,訪問學者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育哲學方向,教育學碩士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育學原理專業,教育學學士

北京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英語專業,文學學士(雙學位)

工作經歷

2018年-至今: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育基本理論研究院,講師

2016-2018:倫敦大學學院教育研究院,研究助理,兼職講師

出訪經歷

曾多次受邀出訪英國、法國、意大利、德國、西班牙、挪威、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巴西等國進行學術交流,參加學術會議並做學術演講,參訪學校並開展合作研究。

學術兼職

Associate Editor --Beijing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

Reviewer --The 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

秘書長--首都師範大學學校德育研究院

獲獎情況

北京師範大學第十七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一等獎、最佳教態獎

北京師範大學「優質英文課程建設項目」——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 and Pedagogy;

北京師範大學「優秀本科新生導師」

北京師範大學「本科生教育實習優秀指導教師」

北京師範大學「一帶一路」教育公益行動「團隊一等獎」、「優秀指導教師」

中國國家留學基金委「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留學生項目」全額獎學金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日本早稻田大學「交換訪學項目」獎學金

教學工作

碩士生學位基礎課:「教育的基本理論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 and Pedagogy)」 (英文授課,秋季)

碩士生學位專業課:「少年兒童組織與教育的國際比較研究」(春季)

碩士生學位專業課:「德育社會學專題研究」(與班建武教授合開,秋季)

本科生學位基礎課:「德育原理」(春季)

本科生學位專業課:「媒介素養教育」(秋季)

本科生教學實踐課:「教育學專業四年一貫制見習與實習」

科研項目

部分主持項目:

主持中國共青團中央委託課題 「《國際少兒組織教育研究》課程建設研究」項目,2019-至今.


主持北京師範大學青年教師基金項目「虛擬現實與國際理解教育融合模式的研究」項目,2018-至今.


主持中國駐英大使館教育處—中國教育部國際司「英國教師工作情況」委託調研項目,2012-2014.


主持中國駐英大使館教育處—中國教育部國際司「英國媒體關於中國教育的報道」委託調研項目,2012-2014.

學術成果

Lin, Ke & Zizek Boris (2020). Digital Youth: living, Learning and Literacy. Beijing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 2(3), 310-322. doi:10.1163/25902539-00203002.


Lin, Ke (2020). Learning through Participation: Paradigms of Civic Learning among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he Age of Social Media, Beijing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 2 (3), 435-458. doi: 10.1163/25902539-00203009.


Lin, Ke. (2019). British Experience of Teacher Professionalization in Citizenship Education, Beijing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 1(2-3), 353-377. doi: https://doi.org/10.1163/25902539-00102017


Lin, Ke (2016). Integrating Ethical Guidelines and Situated Ethics for Researching Social-Media-Based Interactions: Lessons from a Virtual Ethnographic Case Study with Chinese Youth. Journal of Information Ethics, 25(1):114-131.


Lin, Ke (2016). Constructing Modern Asian Citizenship, edited by Edward Vickers and Krishna Kumar. London Review of Education, 14(2): 203-205.


Lin, Ke (2015). The Civic Web: Young People, The Internet, and Civic Participation (Book Review). Catal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 Cultural Studies, 7:2, pp.99-100.


Lin, Ke & Starkey, Hugh (2014). Young Citizens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 in the Digital Age: Research into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cyber civic participation, in Cowan, Steven Eds. (2014) New Directions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in China. London: IOE Press, pp.169-189.


Lin, Ke & Starkey, Hugh (2014). Active Citizens, Good Citizens and Insouciant Bystanders: the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of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civic participation via social networking. London Review of Education, 12:1, pp. 50-62.


Lin, Ke (2013). Re-Shaping Education for Citizenship: Democratic National Citizenship in Hong Kong (Book Review). London Review of Education, 11:1, 84-87.


林可, 史曉藝. 中國堅持教育公共性的政策是正確的——邁克爾·阿普爾教授訪談錄[J]. 人民教育, 2020.18.


林可.《學校德育工作手冊》第二章「德育目標」,第三章「德育內容」,蘇靜主編.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20. 10.


林可. 從「謀殺時間」「深度學習」——短視頻時代的教育如何揚長避短[J].教育傳媒研究, 2019.05.


林可. 不止於「好」,不囿於「德」——拉里•努奇「領域德育論」對我國德育工作的啟示[J]. 中國德育, 2018.2.


林可. 什麼是媒介素養?父母可以怎麼做[J]. 婚姻與家庭(家庭教育版), 2019(7).


林可. 青少年公民參與之能力賦權——英國參與式公民教育模式分析[J]. 中國公民教育評論,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7.


林可. 青少年網絡公民參與的德育啟示[J]. 中國德育. 2016.15.


林可. 社交媒體時代,我們的孩子怎麼辦? [J]. 父母必讀. 2015.9.


林可. 析網絡時代的民主與民主教育[J]. 廣西教育學院學報. 2010.3.


林可. 從諾丁斯「關懷教育理論」 審視中國 「80後」 獨生子女的關懷品質[J]. 少年兒童研究. 2009.2.


林可. 論當代師道尊嚴的缺失、異化與重樹[J]. 中國教師.2009.1.


林可. 論教師的專業發展與環境支持[J]. 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6.6.


林可. 英國:體育落在每一個孩子身上 [N]. 中國教育報, 2012-8-7 第三版.


林可. 英倫觀察:牧羊人的教育哲學[N].星島日報歐洲版, 2015.5. 歐洲chatbox版.


林可. 一網情深處,家校超鏈接——透視北京大學附屬小學「網絡家校合作模式」 [N].. 中國教育報, 2008-7-15 第五版.


林可. 這裡走出幸福的人——訪北京市朝陽區新源里第四小學[N].. 中國教育報, 2008-6-10 第五版.[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