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東五龍河[1] 又名五龍河,位於中國膠東半島東部的一條河流,也因五條較大河流匯於萊陽五龍峽口而得名。

目錄

概況

五條河流分別為:清水河富水河蜆河白龍河墨水河。其中又以清水河為最長,成為東五龍河之幹流。

水系

它發源於棲霞市牙山北麓,由西北逐漸轉向西南流,至棲霞蛇窩泊南又轉向南流入萊陽境內。在紅土崖南,蜆河北來注入。蜆河發源於棲霞縣黃土嶺,南經過沐浴水庫,又南流由右岸注入五龍河。河長64公里,流域面積495.2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2.04/1000。東五龍河又南流,至萊陽徐格莊東,白龍河西北來注入。白龍河發源於萊陽上孫家村北,東南流,由右岸注入五龍河。河長28公里,流域面積214.4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5.3/1000。東五龍河又南流,至五龍峽口,富水河東來注入。富水河發源於棲霞市上孫家垛崮山,西南流,在萊陽五龍村東右納墨水河,又西流,由左岸注入東五龍河。河長89公里,流域面積824.2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為2.12/1000。東五龍河又南流注入丁字灣,通南黃海。東五龍河河長128公里,流域面積2806.3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1.45/1000,河網密度為0.35公里/平方公里。

水文

據1956~1979年同步觀測系列統計,東五龍河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為754.6毫米,流域多年平均年徑流深255.5毫米,折合年徑流量為7.17億立方米。根據萊陽團旺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積2445平方公里)實測資料,最大年徑流量出現在1964年,為19.1億立方米,最小出現在1968年,為1.31億立方米,兩者比值為14.6。建國以後東五龍河洪水以1956年最大,造成流域中、下遊河道決口漫溢。據團旺水文站實測,洪峰流量為2940立方米/秒。如果考慮決口、漫溢使洪水偏低的影響,估計可達4110立方米/秒。據東五龍河團旺水文站1953~1979年實測,多年平均懸移質含沙量為1.63公斤/立方米,多年平均懸移質年輸沙量為96.3萬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