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槓板歸 - 蓼科蓼屬植物

槓板歸 - 蓼科蓼屬植物

來自簡書的圖片

槓板歸(學名:Polygonum perfoliatum L.)是蓼科蓼屬植物,一年生草本。莖攀援,多分枝,長1-2米,具縱棱,沿棱具稀疏的倒生皮刺。葉三角形,長3-7厘米,寬2-5厘米。總狀花序呈短穗狀,不分枝頂生或腋生,長1-3厘米。瘦果球形,直徑3-4毫米,黑色,有光澤,包於宿存花被內。花期6-8月,果期7-10月。

分布於朝鮮、日本、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印度、俄羅斯(西伯利亞)和中國。生長於海拔80-2300米的田邊、路旁、山谷濕地。

槓板歸集食、飼、藥用於一身,不僅可以採集加工成可口的菜餚,也是優質畜禽飼用植物,正常食用、餵飼有利於人畜健康,還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槓板歸

拉丁學名; Polygonum perfoliatum L.

別名; 刺犁頭、老虎利、老虎刺、三角鹽酸、貫葉蓼、犁壁刺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 原始花被亞綱

目; 蓼目

科; 蓼科

亞科; 蓼亞科

族; 蓼族

屬; 蓼屬

組; 刺蓼組

種; 槓板歸

命名者及年代; L.,1762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莖攀援,多分枝,長1-2米,具縱棱,沿棱具稀疏的倒生皮刺。葉三角形,長3-7厘米,寬2-5厘米,頂端鈍或微尖,基部截形或微心形,薄紙質,上面無毛,下面沿葉脈疏生皮刺;葉柄與葉片近等長,具倒生皮刺,盾狀着生於葉片的近基部;托葉鞘葉狀,草質,綠色,圓形或近圓形,穿葉,直徑1.5-3厘米。

總狀花序呈短穗狀,不分枝頂生或腋生,長1-3厘米;苞片卵圓形,每苞片內具花2-4朵;花被5深裂,白色或淡紅色,花被片橢圓形,長約3毫米,果時增大,呈肉質,深藍色;雄蕊8,略短於花被;花柱3,中上部合生;柱頭頭狀。瘦果球形,直徑3-4毫米,黑色,有光澤,包於宿存花被內。花期6-8月,果期7-10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朝鮮、日本、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印度、俄羅斯(西伯利亞)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東、河南、陝西、甘肅、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生長於海拔80-2300米的田邊、路旁、山谷濕地。

繁殖方法

播種育苗:於9月中下旬至10月採收成熟的果實,置室內堆放10天左右,放在水中搓去果肉後撈出晾乾,貯藏備用。至3月上旬選擇排灌管理方便,土層較深,結構疏鬆,肥力尚可的平緩地塊,在翻耕時每畝施腐熟欄糞肥1000千克,或碎土整壟時每畝施商品有機肥150-200千克,整成連溝1.5米寬的微弓形苗床後,每畝用腐熟人糞尿或沼液約300千克兌水澆濕苗床,待露干後按100-150粒/平方米的播種密度,將種子與細泥(砂)按1:10比例混勻後撒播於苗床,播後隨即覆以精細欄糞肥:草木灰:細泥(3:2:5)細肥土1-1.5厘米。播後注意做好排水、抗旱、除草等管理,待苗高長至3-5厘米進行1次間苗,如遇肥力不濟的可每畝用250-300千克人糞尿兌水澆施1次,苗高長到約10厘米時澆濕苗床後,便可起苗移栽。

種子直播:槓板歸的栽培,可通過種子直播和育苗移栽進行,如行種子播種的於3月中旬在翻耕整地時施腐熟欄肥1000-1500千克/畝或食用菌廢棄菌棒1500-200千克/畝加三元複合肥20千克/畝作基肥,後按株行距35厘米×(55-65)厘米開穴待播,開穴後穴施商品有機肥200-250千克/畝後播種,每穴播種5-6粒,播後每穴施用1把人糞尿水拌和的草木灰作蓋籽肥,再覆以約1厘米的細土,播種出苗後,當苗高至10-15厘米時結合除草施肥進行1次間苗補缺,每穴苗2-3株。[1]

參考文獻

  1. 槓板歸的功效與作用, 蘋果綠了 ,2017-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