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最低保護價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術語。

漢字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方塊字[1],是世界上最典雅、最俊美的文字。四角方方,大氣承當。四平八穩,神州永昌。她講究字體的間架結構,平衡布局。也講求字形的沉穩厚重,大氣端莊。橫要平豎則直,切不可頭重腳輕根底輕飄[2]

目錄

名詞解釋

最低保護價是指國家為防止某些商品價格暴跌,保護生產者利益而規定的商品最低收購價格。在中國,是國家指導價的一種形式。

中國實行最低保護價,為的是使工農產品不合理的比價關係有所改善,縮小工農產品交換的「剪刀差」,促進農業生產發展,保障農民的利益,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最低保護價和最高限價的比較

最低保護價和最高限價是兩個相對的概念。最高限價是指國家用行政手段規定的價格上限,也是國家指導價的一種形式。

實行最高限價的目的是為了保持市場物價的基本穩定,抑制某些產品的價格上漲,尤其是應對通貨膨脹。有時,為了限制某些行業,特別是一些壟斷性很強的公用事業的價格,政府也會採用最高限價的做法。政府制定最高價格的原因一般是出於對公平的考慮。

術語解釋

商品價格是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它是與商品經濟緊密聯繫的一個經濟範疇。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商品的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一般人類勞動。

國家指導價,是中國實行的由縣及縣以上各級價格部門、業務主管部門通過規定限價等措施指導生產者、經營者而制定的商品價格和收費標準。

剪刀差是指工農業產品交換時,工業品價格高於價值,農產品價格低於價值所出現的差額。因用圖表表示呈剪刀張開形態而得名。它表明工農業產品價值的不等價交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