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樓鎮
更樓鎮高明縣轄鎮。在縣境中部偏西南,南鄰鶴山縣。面積151.1平方公里。人口2.45萬。華僑、港澳同胞共7000人。轄1圩50村。鎮政府駐更樓圩,故名。
2005年,高明區進行區劃調整,撤銷更樓鎮、合水鎮,兩鎮各取一字,合併命名為"更合鎮"。
目錄
基本信息
廣東省佛山市高明起明、清時屬景順鄉。1920年屬第二警區。1949年10月為高明縣第二區;1952年為十一區;1957年改更樓鄉;翌年10月改高鶴縣更樓公社,11月併入合水公社;1959年6月復析出;1983年改為高明縣更樓區;1987年改鎮。地貌主要為侵蝕構造低山丘陵,自南向北傾斜,更樓河縱貫境內。土壤多為山地赤紅壤和谷底沖積水稻土交錯分布。山地101.9平方公里,占全鎮面積67.5%;海拔一般約300米。有大燈籠、飛雁山等主要山峰。山地綠化面積占43%,有林面積6.4萬畝,覆蓋率30.4%。耕地3.41萬畝,主種水稻、花生、次為木薯、紅煙、生薑等;坡地多種山桔、柑、橙、茶。西瓜、黃姜以優質著名,多供外銷及出口。有魚塘782畝。深步水水庫在鎮境。另建有小二型以上水庫13座,總蓄水量1276萬立方米。電動排灌站12座。小水電站2座,總容量608千瓦。有糧食加工、塑料薄膜、服裝、毛織、家具、涼果等廠84家。設有初級中學2所,小學31所;衛生院(站)24所。新橋一浮石公路縱貫鎮境,並有多條簡易公路。該鎮是革命老區之一。1926年平塘村已成立農民協會;抗日戰爭起,平塘、屏山、蛟塘、帶村、雲良等村先後建立的中共黨支部或黨小組有15個;高明縣第一自衛大隊、高明縣二區聯防委員會、高明人民抗日游擊隊更樓第二中隊等革命武裝亦先後於鎮內成立。
鎮區在高明鎮西南34公里。面積0.6平方公里。人口2457。明嘉靖年間,建有更樓報時,清同治年間(1862-1874)形成集市,遂名更樓圩。1957年曾以方言諧音改稱"金樓",不久復原稱。1984年建鄉級鎮。聚落沿新浮公路呈帶狀分布,建築多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樓房。工商戶(含個體戶)合計256家。農貿市場逢三、六、九為"圩期"。新橋一浮石公路和大坑一更樓公路在此交會,交通稱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