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普會寺 (包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北席力圖召

圖片來自trip

普會寺,俗稱「希拉穆仁召」、「後席力圖召」、「北席力圖召」,又俗稱「召河廟」,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希拉穆仁鎮,是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

歷史

普會寺位於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希拉穆仁鎮西拉木倫河流經廟北。[1]

清朝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帝恩准外蒙古仁欽道爾吉為席力圖召第六世活佛。清政府將大青山以北希拉穆仁流域的牧場撥給六世活佛,活佛為謝皇恩,宏揚喇嘛教,便在河畔興建寺廟。皇帝御賜匾額,漢名「普會寺」。後來,普會寺一直是席力圖召的活佛避暑地。

1999年4月16日,包頭市人民政府將普會寺公布為包頭市文物保護單位。包頭市人民政府於2004年6月20日立包頭市文物保護單位碑。[2]2006年,被定為第四批內蒙古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

普會寺的主要建築有「四大天王」過殿、大雄寶殿、活佛殿等。

  • 嘛呢杆:自古井向西,有兩根高10米的嘛呢杆,位於「四大天王」過殿門前。關於「瑪尼杆」,嘛呢杆用來掛旗,特別是懸掛代表宗教及民族信仰的「祿馬風旗」。
  • 「四大天王」過殿:殿內左右兩側分別立有四大天王像。
  • 嘛呢杆:「四大天王」過殿以北,為一個大院。大院中間有一根高10米的嘛呢杆。
  • 銅盆:嘛呢杆南側是一口直徑約2米的銅鑄大盆,盆內每日更換一次淨水,供遊人至此「洗淨」手上「罪孽」。
  • 朝克沁獨貢(大雄寶殿):仿照扎什倫布寺建造。由經堂和佛殿組成,立在高1米的台基上。大殿東側懸掛着大鐘。
    • 大門:該殿有象徵特權的三扇朱紅色大門,32根大紅柱子支撐三層建築。殿頂三脊,覆蓋青瓦,飛檐挑角,殿壁有迴廊。殿頂有銅鑄鎦金寶瓶、二鹿聽經。大雄寶殿大門東側的牆上繪有好人入極樂世界的壁畫,西側的牆上繪有惡人打入十八層地獄的壁畫。
    • 第一層:大雄寶殿前廳是經堂,為喇嘛每日誦經之所。經堂的牆上有彩繪壁畫,主要是佛教、佛經故事中的人物、動物像。經堂後面是佛殿,正中供奉釋迦牟尼像,東首供奉彌勒佛像,西首供奉燃燈佛像,合為「三世佛」。
    • 第二層:大雄寶殿第二層,有8米高的「彌達爾」(阿彌陀佛)像,頭戴天冠,上身袒露,肩飾蓮花,額上鑲嵌一顆珍珠,手勢作說法印
    • 第三層:大雄寶殿第三層西廳,有松木製的「歡喜室」(供佛之櫥),內供約半尺高的「葉門達拉」(即大威德金剛)、「關布」(即護法神大黑天)、「剛格爾」(即護法神大白天)、「迦穆蘇榮」(即護法神大紅天)、「拉穆」(即護法神吉祥天母)、「那木斯賴」(即多聞天王)、「高畢勒藏嘎」(即命運天地神)、「卻伊拉哲勒」(即閻羅天子)等銅鑄佛像;在一張大型供桌上,放有可容納七斤黃油的萬年燈,及香爐、銅鼓、護法神的用具、弓箭等物。大雄寶殿第三層東廳內層,放有24副「查瑪舞」的面具、服裝及道具,此外還有天地爺、「嘎森汗」的面具、服裝等物。大雄寶殿第三層還有三個外殿,供奉1000尊神像,擺放12張供桌,供桌上有21個聖水碗、16卷大藏經等物。
  • 吃粥用房:大雄寶殿東側,有三間供喇嘛吃粥的房間,房間中有11處坐墊、三塊靠背以及桌子、椅子等等。
  • 膳食房:位於大雄寶殿的北面,三間。
  • 審訊用房:位於大雄寶殿的北面,七間,內有皮鞭等刑具。
  • 活佛倉、旗廟倉:再往東為五間活佛倉、五間旗廟倉。活佛倉的膳食廳內,放有四口不同規格的喇嘛鍋。其中最大的一口鍋,一次能煮放三頭牛的肉,最小的鍋能煮放兩隻羊的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