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易縣西斗城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易縣西斗城 地處河北省保定市易縣東部,隸屬高陌鄉政府,距離縣城3.5千米,為平原村落。人口以楊、宗、馬、劉姓居多。境內古蹟有燕下都遺址,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西斗城槓箱會。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易縣西斗城 [1]

著名景點 西斗城槓箱會

特色美食 血糕、香椿魚

地理位置 河北省保定市易縣東部

​槓箱會

槓箱會俗名黃箱子會,以易縣西斗城村所扮者為著名,已有三百年歷史。據清末齊如山先生《故都百戲考》載:清康熙年間,有一京官,調任外省三年,貪贓枉法,遂至宦囊百萬。當其離任回京時,恐其贓銀途中遭劫,乃假扮進貢朝廷之皇貢響銀,分藏四箱,八役抬之,箱上各插龍旗,此贓官卻扮作押官(畫豆腐臉),紅官衣、玉帶、烏紗、朝靴、燕尾須,後用執羅傘役,前有三班六房役吏,行至北京崇文門,為該門稅卡都監所查獲。

康熙命斬此贓官,並命京都吏民,扮演此花會串街表演,為勸戒京師官員之宣傳。惟扮此官者,不乘轎騎馬,但騎一條丈余之大槓、二役抬之,此官執摺扇騎槓上作官僚之俗態,落地說話時拋京腔,信口胡謅,並無固定之詞,以打諢取樂為能事。其抬箱之八役,箭衣、大帶、扎巾、快靴,白面無須。表演時串走圓場,每走一圈,合唱一曲,皆慶賀新春吉慶之詞。抬役表演則以換肩彎腰為主要動作。雜役、紅氈帽,四至八人,板鎖棍牌俱全。刑房書吏則方巾大衫。排街則用渾吵子伴奏,串村拜會,則槓箱進神棚參神降香。西斗城村此會,槓箱官由楊氏子弟扮演,歷代世襲,據說其他姓者,在槓上不能坐穩。

伴隨經濟發展,現已鮮有年輕人學習、表演,幾近遺失。

燕下都遺址

燕下都遺址是戰國時期燕國的都城遺址。城址呈長方形,東西長約8公里,南北寬達4公里,是戰國都城中面積最大的一座。城址中部有一道隔牆,將城分為東、西二城。東城分為宮殿區、手工業作坊區、居民區、墓葬區、古河道區五個部分,文化遺存相當豐富,保存較好。西城為一防禦性的附城,遺存較少。城址內除出土有銅器、鐵器、陶器、石器等生產、生活用具外,還發現有許多獸首陶水管、筒瓦、板瓦等建築構件。

主要聚集在河北易縣境內。西斗城有多處。

特色美食

血糕

用白面、玉米面加白菜、香菜,和着新鮮豬血揉捏成團,上鍋蒸而成。待放涼成形後,切片用煎鍋加油煎成脆狀,裝盤上桌。既可作為菜,也可作為主食食用。其貌雖不揚,但味道清香獨特,是當地春節家家必做美食。

香椿魚

將香椿葉在由面和雞蛋攪拌的麵糊中轉下,下熱油鍋中炸,待成型後出鍋裝盤。形似小魚,因此故名「香椿魚」。當地人們更是擅長將春天的香椿用冷凍或晾乾的方式保存,待冬日春節來臨,拿出製作此菜。香椿味兒飄香極濃。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