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舊唐書·屈突通傳

舊唐書·屈突通傳出自於《舊唐書》,此史共200卷,包括《本紀》20卷、《志》30卷、《列傳》150卷,原名《唐書》,宋祁歐陽修等所編著《新唐書》問世後,才改稱《舊唐書》,成書於後晉開運二年(945年)。[1]

目錄

原文

屈突通,雍州長安人。(隋)文帝遣通往隴西檢覆群牧,得隱藏馬二萬餘匹。文帝盛怒,將斬太僕卿慕容悉達及諸監官千五百人,通諫曰:「人命至重,死不再生,陛下至仁至聖,子育群下,豈容以畜產之故,而戮千有餘人?愚臣狂狷,輒以死請。」帝寤,曰:「朕之不明,以至於是。感卿此意,良用惻然。今從所請,以旌諫諍。」悉達等竟以減死論。由是漸見委信,擢為右武候車騎將軍。奉公正直,雖親戚犯法,無所縱舍。時通弟蓋為長安令,亦以嚴整知名。時秦、隴盜賊蜂起,以通為關內討捕大使。有安定人劉迦論舉兵反,有眾十餘萬。通發關中兵擊之,師臨安定,初不與戰,軍中以通為怯,通乃揚聲旋師而潛入上上郡。迦論不之覺,遂進兵南寇,去通七十里而舍,分兵掠諸城邑。通候其無備,簡精甲夜襲之,賊眾大潰,斬迦論並首級萬餘,於上郡南山築為京觀,虜男女數萬口而還。

煬帝幸江都,令通鎮長安。義兵起,代王遣通進屯河東。既而義師濟河,大破通將桑顯和於飲馬泉,通大懼,留鷹揚郎將堯君素守河東,將自武關趨藍田以赴長安。軍至潼關,為劉文靜所遏,不得進,相持月余。通又令顯和夜襲文靜,顯和軍潰,悉虜其眾,或說通歸降,通泣曰:「吾蒙國重恩,歷事兩主,受人厚祿,安可逃難?有死而已!」每自摩其頸曰:「要當為國家受人一刀耳!」通聞京師平,乃留顯和鎮潼關,率兵東下,將趨洛陽。通適進路,而顯和降於劉文靜。遣副將竇琮、段志玄等率精騎與顯和追之,遂擒通送於長安。高祖謂曰:「何相見晚耶?」通泣對曰:「通不能盡人臣之節,力屈而至,為本朝之辱,以愧相王。」高祖曰:「隋室忠臣也。」命釋之,授兵部尚書,封蔣國公,仍為太宗行軍元帥長史。

從平薛舉,時珍物山積,諸將皆爭取之,通獨無所犯。高祖聞而謂曰:「公清正奉國,著自終始,名下定不虛也。」尋以本官判陝東道行台僕射,復從太宗討王世充。世充平,通功為第一,尋拜陝東大行台右僕射,鎮於洛陽。數歲,征拜刑部尚書,通自以不習文法,固辭之,轉工部尚書。貞觀元年,授洛州都督,賜實封六百戶,加左光祿大夫。明年,卒,年七十二。

譯文

屈突通,雍州長安人,隋文帝命他審察隴西牧群記錄,查出兩萬多匹隱藏的馬。文帝大怒,將要處斬太僕卿慕容悉迭和監牧官一千五百人。屈突通對文帝說:「人的生命最重要,死了就不能再生。陛下憑一顆最仁慈的心來治理天下,如兒子般對待群臣,又怎會容忍因牲畜一天所生殖的數量來殺死一千五百人呢?我很猖狂,願意以死來請求(免除眾人的死罪)。」文帝醒悟,說:「朕不明事理,才到了這一地步。感謝你的這種心意,良苦用心。現在就聽從你的請求,來表彰你的直言相諫。」悉達等人最終被免除死刑來處罰。從此逐漸被信任。被提撥為右武侯車騎將軍。屈突通)秉公執法為人正直,即使是自己的親屬觸犯法律,他也不會包庇縱容任何人。

當時秦、隴兩地叛亂紛起,任命屈突通為關內討捕大使。安定人劉迦論造反,率眾十餘萬占據雕陰。屈突通調集關中兵攻打,駐紮在安定,一開始並不與敵交戰,軍中都以為屈突通膽怯。屈突通佯言要撤兵,卻又派兵偷偷潛入上郡。迦論並未察覺這個情況,率兵向南進犯,屈突通等他們毫無防備,便挑選精兵連夜突襲他們。賊兵大敗,俘虜了數萬人回來。

煬帝臨幸江都,命令通鎮守長安,高祖(唐高祖李淵)起兵,代王派屈突通守河東,不久唐兵渡過了黃河,在飲馬泉打破了屈突通的部將桑顯和。屈突通很害怕,留下鷹揚郎將堯君素守河東,打算從武關到藍田趕赴長安,但大軍到潼關時被劉文靜阻止,不能前進,兩軍相持有一個多月,通又命令顯和夜裡襲擊劉文靜,顯和兵敗,(文靜)俘虜了他的兵部兵眾。有人勸他投降,他哭着說:「吾蒙受國家厚遇之恩,曾侍奉兩個君主,接受別人的豐厚的俸祿,怎能在此危難之際逃走?只有以死相報罷了!」他常常自己摸着脖子說:「應當為了國家來挨別人一刀!」

屈突通聽說長安已被攻破,便命桑顯和鎮守潼關,自率主力向東,要去洛陽。屈突通剛走,桑顯和便投降了唐軍。劉文靜派副將竇琮、段志玄等率精銳騎兵和顯和一同追趕屈突通於是擒屈突通押送長安。高祖李淵道:「咱們兩個怎會相見如此之晚呢?」屈突通哭道:「屈突通不能竭盡臣子的節義,力量用盡到了這一地步,成為本朝的羞辱呵。愧能相王」皇帝說:「你是個隋朝的忠臣呵。」命令釋放了他,並授他兵部尚書,封蔣國公,讓他擔任秦王李世民行軍元帥長史。

屈突通後來隨軍出戰平定薛舉,當時薛舉的珍寶像小山一樣堆積,諸將都爭相搶奪,只有屈突通一點也不掠取。唐高祖聞知此事後,說:「屈突通對朝廷如此清正,從頭至尾都是如此,他的名聲一定不是虛傳的呵。」後來屈突通兼任陵東道行台僕射,跟從李世民討伐王世充。王世充被平定後,通的功勞為第一,不久被授予陝東磊行台右僕射,在洛陽鎮守,幾年後,征拜為刑部尚書,通自認為自己不熟習文法,所以堅持拒絕,轉為工部尚書,貞觀元年,授予洛州都督,加左光祿大無,第二年死去,年七十二歲。[2]

作者簡介

劉昫(公元887—946年),字耀遠,涿州歸義(今屬河北雄縣)人,五代時期歷史學家,後晉政治家。後唐莊宗時任太常博士、翰林學士

後晉時,官至司空、平章事。後晉出帝開運二年(945年)受命監修國史、負責編纂《舊唐書》。其是二十四史之一。[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