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舊唐書·孔禎傳

舊唐書·孔禎傳出自於《舊唐書》,此史共200卷,包括《本紀》20卷、《志》30卷、《列傳》150卷,原名《唐書》,宋祁歐陽修等所編著《新唐書》問世後,才改稱《舊唐書》,成書於後晉開運二年(945年)。[1]

目錄

原文

孔禎,高宗時為蘇州長史。曹王明為刺史,不循法度,禎每進諫。明曰:「寡人天子之弟,豈失於為王哉!」 禎曰:「恩龍不可恃,大王不奉行國命恐今之榮位非大王所保獨不見淮南之事乎?」明不悅,明左右有侵暴下人者,禎捕而杖殺之。明後果坐法,遷於黔中,謂人曰:「吾愧不用孔長史言,以及於此!」

譯文

孔禎,唐高宗時任蘇州長史。曹王李明為刺史,不照法令,孔禎常常進諫。李明說:「寡人是皇上的弟弟,難道還怕丟失王位嗎!」孔禎說:「恩寵不可倚仗,大王如果不奉行國家法令,恐怕今天的榮位,不是大王所能保住的,難道沒看到漢代淮南王的事嗎?」李明聽後不高興。李明身邊的人欺凌老百姓,孔禎逮捕並用杖刑處死了他。李明後來果然因犯法,被貶謫到黔中,他對人說:「我慚愧沒有聽孔長史的話,以至於有這樣的下場!」[2]

作者簡介

  劉昫(公元887—946年),字耀遠,涿州歸義(今屬河北雄縣)人,五代時期歷史學家,後晉政治家。後唐莊宗時任太常博士、翰林學士

後晉時,官至司空、平章事。後晉出帝開運二年(945年)受命監修國史、負責編纂《舊唐書》。其是二十四史之一。[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