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舊制度與大革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下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舊制度與大革命》是法國歷史學家托克維爾的著作,探討的是法國大革命,在原有的封建制度崩潰之時,因並未帶來革命預期的結果,而致使執政者與民眾間的矛盾公開化,社會動盪愈演愈烈。原著出版於1856年。 《舊制度與大革命》探討的是法國大革命,在原有的封建制度崩潰之時,因並未帶來革命預期的結果,而致使執政者與民眾間的矛盾公開化,社會動盪愈演愈烈。 托克維爾開宗明義就指出,他從事的是「關於法國革命的研究」,而不是寫另一部大革命史。既是「研究」,就要提出問題。從各章題目就可以知道作者要解決的是哪些問題。從方法論說,這也可以稱為後來「年鑑學派」創導的問題史學。 與19世紀一些思想家、哲學家——從斯塔埃爾夫人到基內——不同,托克維爾不是憑空「思考」法國革命,而是扎紮實實地依靠對原始材料的分析研究得出結論。他閱讀、利用了前人從未接觸過的大量檔案材料,包括古老的土地清冊、賦稅簿籍、地方與中央的奏章、指示和大臣間的通信、三級會議記錄和1789年的陳情書。他是第一個查閱有關國有財產出售法令的歷史家;他還努力挖掘涉及農民狀況和農民起義的資料。根據這些史料,他得以深入了解、具體描繪舊制度下的土地、財產、教會、三級會議、中央與地方行政、農民生活、貴族地位、第三等級狀況等,並闡發自己的論點。

作者簡介

阿歷克西德·托克維爾(AlexisCharlesHenri Clrel de Tocqueville,1805年7月29日1859年4月16日),法國歷史學家、政治家,政治社會學的奠基人。 出身貴族世家,經歷過五個朝代(法蘭西第一帝國、波旁王朝、七月王朝、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法蘭西第二帝國)。前期熱心於政治,1838年出任眾議院議員,1848年二月革命後參與制訂第二共和國憲法,1849年一度出任外交部長。 1851年路易拿破崙波拿巴建立第二帝國,托克維爾因反對他稱帝而被捕,獲釋後對政治日益失望,從政治舞台上逐漸淡出,之後主要從事歷史研究,直至1859年病逝。主要代表作有《論美國的民主》、《舊制度與大革命》。 1805年7月29日,阿歷克西德托克維爾出生於法國巴黎的一個古老貴族家庭,早年在梅斯就學,後赴巴黎法學院學習。 1827年,在取得法律的學位後,托克維爾獲得任命為凡爾賽法庭的實習文官。 1831年4月2日,與檢察官古斯塔夫德博蒙(Gustave de Beaumont)一同到美國考察美國的刑法和監獄制度,1832年2月20日,返回勒阿弗爾。 1835年,發表《論美國的民主》。 1838年,出任眾議院議員。 1839年3月2日,當選了芒什省的議員 1841年,年僅36歲的托克維

內容預覽

法國歷史學家亞歷克西·德·托克維爾(AlexisdeTocqueville,1805—1859)的名著《舊制度與大革命》,經馮棠翻譯,桂裕芳教授校閱,最後由我審訂,終於同讀者見面了。原著出版於1856年,135年後才有漢譯本,似乎委屈了這部「經典著作」。但是即使在歐美,托克維爾的名聲和學術地位也是近幾十年才最後確立的。托克維爾的成名作是1835年問世的《論美國的民主》第一卷,第二卷出版於1840年,次年他就榮膺法蘭西學院院士,僅36歲。此後15年他沒有發表什麼重要著作,只在從政之餘思索新著的主題。托克維爾雖出身貴族,但在政治上傾向於自由主義,曾拒絕繼承貴族頭銜。他目睹七月革命推翻波旁王朝,二月革命又推翻七月王朝;1839年起任眾議院議員,二月革命後參與第二共和國憲法的制訂,並一度在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