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上秘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茄青椒
|
|
|
《無上秘要》為目前所知最早的道教類書。北周武帝宇文邕纂。據載,宇文邕曾七次召集道士、名僧和文武百官量定儒、釋、道三教優劣。力主道教居儒、釋之上,因群臣、沙門反對而未果。後定議以儒教為先,道教為次,佛教為後。僧道論爭空前激烈。乃於建德三年(公元574年)並廢佛教、道教二教,勒令僧人、道士還俗。 [2] 崇道後下詔立通道觀,設學士,選著名道士、僧人120人。又令道士王延校理三洞經圖,撰《珠囊經目》。又據《續高僧傳·釋彥琮傳》稱,建德六年亡齊後,字文邕在通道觀道士的幫助下,「自纘道書,號《無上秘要》」。
《無上秘要》在魏晉南北朝眾多道書中堪稱巨帙,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是研究魏晉南北朝道教和道經不可或缺的參考資料,也是校勘早期道書的重要依據。
《無上秘要》的確有它的缺點,如某些經典的選擇並不典型,也失於完備,取捨可能並不十分恰當,但是它緊緊扣住道教的實踐和修行的次序,其繁浩的品目正說明編者試圖囊括道教的全部精義。它選取的經典主要是早期的道教經典,這不但反映了早期道經在道徒修習中的重要作用,而且說明作者在努力反映道經的傳統教義。認真研究《無上秘要》會使我們對六朝道教的理解不會因為某一時期學術界的興奮點而造成以偏概全的誤解。今本《無上秘要》已非完帙,僅餘原本三分之二的內容。
流傳歷史
《無上秘要》原一百卷二百九十二品。《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通志·藝文略》《宋史·藝文志》均著錄為七十二卷;《崇文總目》著錄僅一卷;衢本《郡齋讀書志》作九十五卷,並云:「右題曰元始天尊說,《藝文志》止七十二卷,不知何時析出二十三通也。」可見唐代已有殘缺,至兩宋,先後有七十二卷本、一卷本、九十五卷本傳世。明《正統道藏》太平部所收為其殘本,計六十七卷,實缺三十三卷。而所存諸卷中又有缺品。此本多避宋諱,可推知所據為宋本。書前有目錄,止於一百卷,凡缺卷、缺品皆不錄品目。正文或一卷一品,或一卷數品,或數卷一品。另《寶顏堂秘笈續集》《叢書集成初編》《雪堂叢刻》收載該書一卷殘本。除上述刊本外,尚有敦煌唐寫本。據北珍二十卷末題識,系「開元六年二月八日,沙州敦煌縣神泉觀道士馬處幽并侄道士馬抱一奉為七代先亡及所生父母、法界蒼生敬寫此經供養」。P.2821為寫本目錄,詳列二百九十二品目,並分義類品例四十九科,闡釋編纂次第之義理。據此可考見原書結構及《正統道藏》本所缺品目。S.80系《正統道藏》缺卷(卷十)。
大道品主導思想
周武帝詔曰:「至道弘深,混成無際,體包空有,理極幽玄。但岐路既分,派源逾遠,淳離朴散,形氣斯乖。遂使三墨八儒,朱紫交競;九流七略,異說相騰。道隱小成,其來舊矣。不有會歸,爭驅靡息。今可立信道觀,聖哲微言,先賢典訓,金科玉篆,秘跡玄文,所以濟養黎元,扶成教義者,並宜弘闡,一以貫之。俾夫翫培塿者,識嵩岱之崇崛;守磧礫者,悟渤澥之泓澄,不亦可乎。」周武帝的這個詔書是其主編的《無上秘要·大道品》的主導思想,而《大道品》也是全書的思想精華所在,惜毀於至元毀藏。
六世紀的道藏
《無上秘要》今存殘本除去同書異名外,實摘引約一百八十種道書,絕大部分為東晉以後新出道經,尤以上清、靈寶二派道士所造洞真、洞玄部經書居多。其中如《大洞正經注》《道跡經》《真跡經》《洞真太極寶簽上經》《洞真變化七十四方經》《洞真太微黃書經》《太微黃書八卷素訣》《皇人經》《隱元上經》《洞玄黃籙簡文經》《靈寶齋經》《洞玄本行妙經》《虛無經》《升玄經》(即《升玄內教經》)《洞玄空洞靈章經》《洞神經》《洞神監乾經》《三皇經》《洞秘神籙經》《傳授五千文籙儀》《正一法文》《正一氣治圖》等等,均系道藏佚書或缺文。此書引錄之文,是他書少見者,彌足珍貴。此書按三洞四輔部引錄經名及節文,反映出道藏三洞四輔分類結構已經形成,故國外學者譽為「六世紀的道藏」。
史學價值
歷史上一部分道經如《洞真太上靈書紫文上經》等,曾經離合增損,亦賴此書得以考見。書中因部分卷帙殘缺而未註明出處,但仍有參考價值。例如卷八十三至卷八十五(《正統道藏》本缺第八十五卷)按得鬼官、地仙、地真、九宮、太清、太極、上清、玉清諸道順序錄列得道人名,與《真靈位業圖》分鬼官、地仙、九宮、太清、太極、上清、玉清七階位大體一致。這對考察陶弘景原書結構和南北朝神仙譜系均有參考意義。此外,本書引用的經文與明刊道藏本也有出入,可據以校訂今本文句。東晉南朝道經每多一卷短經,有的書撰於不同時代,後人據虛目合之則為一經多卷。《無上秘要》列其卷(篇)目,這對了解道經的存佚十分方便,而對了解經符異名也很有幫助。[1]
參考文獻
- ↑ 《魔獸世界》懷舊服無上的榮耀任務怎麼做任務完成攻略,網易2021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