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若望十九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教宗若望十九世 | |
---|---|
就任 | 1024年5月14日 |
卸任 | 1032年11月9日 |
前任 | 本篤八世 |
繼任 | 本篤九世 |
個人資料 | |
本名 | Romanus |
出生 | 時間不詳 |
逝世 | 1032年11月9日 |
教宗若望十九世(lang-la Ioannes PP. XIX,?-1032年11月9日),本名Romanus,祖籍拉齊奧,於1024年5月14日至1032年11月9日間岀任教宗。
簡介
若望十九世繼承其兄本篤八世任教宗。兄弟二人皆是當時顯赫一時的圖斯庫盧姆伯爵(Tusculum)家族成員。
若望十九世葬於聖伯多祿大殿。
若望十九世教宗原名羅馬諾(Romano羅馬奴斯、羅曼努斯Romanus),是本篤八世(Benedict VIII 1012~1024)教宗的弟弟,出身於圖斯庫拉尼(圖斯庫盧姆Tusculum)家族的第二位教宗。公元1024年本篤八世駕崩後,他於4月12日至5月10日之間當選為羅馬主教,成為天主教歷史上的第一四四任教宗。若望十九世教宗死後葬於聖伯多祿大殿。
歷史背景
本篤八世與弟弟羅曼奴斯,皆是當時顯赫一時的圖斯庫盧姆(Tusculum)伯爵家族的成員。羅曼奴斯在擔任教宗前是羅馬民政長官,對教會道理很是外行。
拜占廷皇帝想藉此機會,讓教宗授予君士坦丁堡主教「普世牧首」的頭銜,並同意支付一大筆禮物,若望十九世似乎沒有表示反對,但立刻引起大眾憤慨,輿論壓力迫使他退出協議。
公元1024年亨利二世(Henry II 德王1002~1024,;帝國皇帝1014~1024)駕崩,康拉德二世(Konrad II 德王1024~1039;帝國皇帝1027~1039)接任拜占廷皇帝,與若望十九世教宗關係良好。
公元1027年復活節,教宗若望十九世在羅馬聖伯多祿大殿為康拉德二世加冕,授予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稱號,除羅馬外,各地教務全由康拉德二世包辦。
公元1027年4月6日教宗若望十九世在拉特朗舉行一次宗教會議。會議內容傾斜並突出了阿奎萊亞(Aquileia)主教的權力和地位,引發大眾不滿。公元1029年撤銷特權,恢復正常。
在位時間
若望十九世教宗於公元1024年4月或5月至1032年12月6日在位,任期八年半多。
主要成就
公元1027年3月26日在羅馬給康拉德二世加冕,授予「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稱號。這是歷史上教宗第十六次給帝國皇帝加冕。
譯名列表
- 若望十九世:天主教香港教區禮儀委員會:禧年專頁、香港天主教教區檔案 歷任教宗、《大英簡明百科知識庫》2005年版、國立編譯館作若望。
- 約翰十九世:《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1993年版作約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