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故鄉的草垛(九滿)

故鄉的草垛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故鄉的草垛》中國當代作家九滿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故鄉的草垛

夏收後,稻草離開穀粒,化身成稻草人傲立在鄉村的田間地頭,夏日的驕陽,僅用幾天的工夫,就把稻草人煉出足金的成色。人們沿着蜿蜒曲折的田埂,頂着酷暑,把隊裡分配給自家的稻草收回家,沒幾日,各家各戶的房前屋後便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一個個蘑菇狀的草垛,它們與周圍的茅屋、樹木、池塘和諧地融為一體,詩意般地棲居在村莊之中,讓整個村子都洋溢着清幽的稻草清香。

有了草垛,農家就能安心地過日子。那時候,故鄉還停留在刀耕火種年代,從生火做飯到豬們安樂窩的建設都還離不開稻草,稻草收回家後,父親總要找幾個晴朗的日子,在屋面上發黑的茅草中補充新生的稻草,用新生的稻草整修過的房子就很難漏雨了;冬季來臨,母親會從草垛中取幾捆上好的稻草鋪在床板上,睡在稻草製作的「席夢思」上,冬夜裡,我們就不至於太寒冷;當母親從草垛上拽下一把乾燥的稻草,細心地鋪進雞窩,從此,這裡每天就能收穫幾枚令人嘴饞的雞蛋;給豬窩裡鋪上厚厚的稻草,豬們在寒冷的冬天裡,就能暖暖而幸福地做着它的黃梁美夢……所以,在那傳統的農耕年代,村里村外、高高低低的草垛,象徵着故鄉炊煙的興旺,人的興旺,六畜的興旺。

草垛,它不僅是農家的資源庫,更是農家生活質量的標誌。堆草垛是很有講究的,既要防水,又要防風,有經驗的莊稼人碼出來的草垛嚴嚴實實,風吹不透,雨淋不入,任人在上面蹦跳也安然無恙。若是某戶人家碼出來的草垛松松垮垮,那就預示這戶人家要麼是不講究整潔,要麼就是養着一群懶漢。以致於姑娘家找對象,親朋好友去男家時,總會悄悄地走到草垛前,用手推一推草垛,試探它的結實與飽滿程度,以此來了解其家人的素質和勤勞的程度,從而決定是否同意這樁婚事。因此,草垛的品質,涉及到農家的尊嚴,有了草垛,農家才有一種坦然,才有一種本分。

即使下再大的雪,有了草垛,農家便不會慌張,雪只是把草垛的表面浸濕了,裡面的草還是乾乾的,常聽人說:「倉里有糧,心中不慌」,其實,家有草垛,農家心裡才會踏實。輕劃火柴,點燃幾把稻草,就能把生的煮成熟的,把冷的燒成熱的。有了草垛,無論是早晨、中午或是傍晚,就會有一縷縷溫暖的炊煙從農家的煙囪里裊裊升騰,空氣中就會很快瀰漫出飯菜的香味來。可以這樣說,有了草垛,才有鄉村里日子的平和;有了草垛,才有農家一日三餐的芳香……

生產隊上也有草垛,它們一般都是矗立在牛棚邊上。記憶中,生產隊裡碼草垛倒象是一場狂歡,地里收清,糧食進倉,男女老少一齊上陣,場面煞是壯觀。隊長首先挑選兩三名精壯的勞動力持草杈在上面堆,餘下的人把稻草理順後拋上垛子。勞動中總會有人高呼勞動的號子,或是清唱幾句歡快的民歌,還會有人和婦女們開些無傷大雅的玩笑,讓人們在辛苦的勞動中體味到溫馨與快樂。在這種氣氛的感染下,在我們隊裡插隊的知青就會放下平日的架子,高高興興地參與進來,馬上就被潑辣的婦女合力把他拽倒扔到草垛上,當他面紅耳赤地從草垛上爬起來時,引致陣陣熱烈的鬨笑。隨着一層層的稻草拋上垛,草垛的模樣也慢慢地呈現出來,在夕陽餘輝的照顧下,給簡約古典的鄉村增添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有了草垛,隊裡的牛們便能過上一個有滋有味的冬季了。

冬天的草垛,是故鄉的「農民活動中心」。有太陽的日子,人們從各家各戶走出來,來到草垛邊,找個背風向陽的地方,從草垛上隨便拽下幾把乾草當坐墊,或靠在草垛上,說說熟悉的人和事,談談雨水和收成。煙癮來了,掏出煙槍,從荷包里捏出一小撮煙絲,放進煙鍋里,摸出火柴劃燃後,慢慢地吧嗒起來。倦了,拋開一切塵間瑣事,在歸鳥和人們的聒噪聲中,懶懶地閉上眼睛小寐;煩了,靜靜地靠在草垛上看夕陽西下,想自己該做的事,想自己該想的人……

我和同伴們也是伴着草垛長大的,月白風清的日子,我們這些小孩子就會往生產隊裡的草垛聚集,嬉戲和惡作劇就此拉開序幕。我們把草垛當成戰場,你上我下地相互追逐、打滾,喊殺陣陣,盡情地遊戲,盡情地撒野。有時趴開一個草垛,藏在裡面,大孩子藏起後小孩子半天找不到,小孩子藏起來大孩子卻往往唾手可得。就在這種簡單而又充滿歡樂的遊戲中,一撥撥孩子從少年走向成年,從故鄉走向遠方……

雨後的黃昏,草垛上雀兒落成一片,它們在草垛上尋找夢想,一邊啄食稻草上殘留的穀子,一邊嘰嘰喳喳地歡唱着,給靜謐的鄉村帶來和諧與溫馨的情調。小雞們跟在母雞後面在草垛四周覓食,母雞總是悶着頭,兩個小爪子不停地扒着,發現好吃的就咕咕地呼喚小雞,傳遞着豐衣足食之外的幸福。天冷的時候,狗們選擇向陽的草垛邊假寐,一有風吹草動,它們便會迅速地衝過來摻和,或是在雞群里亂串,驚起陣陣雞鳴。牛們則喜歡偎依着草垛,輕輕地搖着尾巴,享受着暖暖的陽光,回味悠長地咀嚼着乾草,它們的咀嚼是有力而緩慢的,那沉悶而又清晰的聲音,似乎在訴說着草垛和鄉村的故事……

[1]

作者簡介

九滿,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