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探訪博羅轉井鎮(陳大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探訪博羅轉井鎮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探訪博羅轉井鎮中國當代作家陳大貴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探訪博羅轉井鎮

沿國道215線一直向西,在海拔兩千八百米處的阿爾金山北麓、博羅轉井溝西岸,有一個面積僅一點二平方公里的小鎮,像一個害羞的少年般蜷縮在高山和戈壁之間,安靜祥和。這就是甘肅省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的老縣城舊址博羅轉井鎮,也是前幾年熱映的電影《九層妖塔》里怪獸出沒的石油小鎮,更是曾在這裡生活了半個世紀的阿克塞各族群眾心底美好的記憶。

正是盛夏時節,山腳下的博羅轉井鎮微風輕拂,高大的楊樹隨風搖曳,鮮花競相怒放,小草精神抖擻。湛藍的天空下,不遠處綿延的山峰和戈壁一望無際。這是一片團結、和諧、熱情的土地,東西向的團結路是老縣城的主街,縣委縣政府、縣中學、縣醫院、影劇院和其他單位有序排列,居民區、水塔、商店、飯店等生活休閒區域則在主街南北星羅棋布。不過,如今這些都只剩下斷壁殘垣的輪廓了。同行的朋友陳德勝是土生土長的阿克塞人,童年和青年時代都在老縣城度過。他邊走邊向我介紹那些殘破的樓房和平房原來屬於哪個單位、哪些居民,也介紹阿克塞的過去和現在。

阿克塞位於河西走廊的西端,北靠敦煌,西臨庫木塔格沙漠,是河西走廊名副其實的「走廊盡頭」。國道215線、3011線、省道314線和敦格鐵路等交通線路,連接起甘肅、青海與新疆的交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20世紀30年代,為躲避新疆軍閥盛世才的壓迫和剝削,一萬多名哈薩克族人在各自首領的帶領下,由新疆巴里坤為起點,開啟了「東遷進入甘肅」的序幕。他們遊牧於酒泉南部的祁連山、魚兒紅及敦煌南山和疏勒河兩岸,居無定所,生活非常艱難。直到1949年9月28日,敦煌解放,阿克塞地區也隨之獲得安寧,哈薩克族人被不斷追殺、四處逃難、漂泊流浪的日子終於結束,迎來了新生活。1954年4月26日,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區(縣級)成立,駐地博羅轉井鎮。1955年改名為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這是甘肅省唯一一個以哈薩克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自治縣,也是中國三個哈薩克族自治縣之一。後來,又從武威、敦煌甚至上海遠道而來了一部分人,投身於自治縣的生產生活建設中,逐步建立起機關辦公室、民族貿易商店、學校、醫院、影劇院等。隨着人口的逐漸增加,自治縣呈現出繁榮昌盛的大好局面。

建縣初期,黨和政府無償拿出資金,調撥了大量的生活必需品,對阿克塞實行了三年的「供給制」。但從1954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的40多年間,牧民的生活條件依然艱苦,吃水難、行路難、看病難、上學難等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博羅轉井的居民飲用的山上雪水,含有高濃度的鈾、釷等放射性元素,超過國家飲用水衛生標準六到八倍;地勢高寒,氣候惡劣,不適宜農作物生長,無法進行有效的農業生產;年積溫不足,即便六七月,人們也需要穿長袖衣服。除此之外,博羅轉井還處於阿爾金山地震斷裂帶,具有發生八級地震的背景。基於此,上世紀九十年代,自治縣縣委、縣政府作出縣城搬遷和牧民定居雙管齊下的戰略決策,並得到國務院和甘肅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1995年1月,國務院批准同意阿克塞縣政府駐地由博羅轉井鎮遷至紅柳灣鎮。1996年初,新縣城建設工作全面啟動。1998年縣城正式由博羅轉井鎮遷至紅柳灣鎮。從此,作為縣委縣政府駐地四十四年的博羅轉井鎮沉寂了下來。 但是,真的沉寂了嗎?並沒有。

四十四年,有很多人在這片小地方生活過,從出生到長大,從工作到結婚生子,從居無定所到居家過上穩定幸福的生活。一些人平靜地離去,更多生命喧鬧着迎接新世界。傳承悠久的哈薩克族人文歷史、濃郁的哈薩克族美食、豐富的哈薩克族民俗,各民族人民團結奮進、和睦相處的畫面,都深深地烙在阿克塞人的心上。老縣城以她獨特的魅力和發展歷史,讓一些有志之士將目光牢牢盯在這裡,思考她的發展之路,嘗試讓她以另一種形式或者身份,重新出現在人們面前。

這種機會很快就來了。2015年,陸川導演的《九層妖塔》在博羅轉井老縣城拍攝,還原了小鎮當年曾經因西部石油開發而帶來的繁華,以及老縣城行政機構、街道、住宅、幼兒園、學校、醫院、工廠、電影院在一派繁華中遭到怪獸肆無忌憚破壞的情景,荒誕地講述了一個小鎮消失的原因……故事自然是虛構的,但石油小鎮、民族商店、影劇院、殘破的樓房、倒扎在地的公交車等經典場景,還是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越來越多的人對這個小鎮產生了興趣,專程前來探訪。阿克塞縣抓住機會,開始打造獨具特色的博羅轉井老縣城影視基地。利用距國際旅遊名城敦煌市不足一百公里的優勢,確立了融入大敦煌文化旅遊經濟圈的思路,在保留風貌、增添元素、植入業態、豐富產品的同時深入挖掘舊址的人文要素,逐步探索出了博羅轉井鎮影視文化加旅遊的發展模式,先後投資六千多萬元,實施了景區停車場、遊客服務中心、美食工坊、景觀道路提升、民俗館、研學產業園等項目建設,今年又投入運行了景區小火車、旅遊馬車、觀光車、創想空間自駕游營地、影視道具中心等業態項目。博羅轉井影視基地還被納入了甘青新大環線這條特色旅遊線路中,成了有名的打卡網紅景點。有雪域高原的浩瀚、老城故事的縮影、歷史發展的記憶、文化和影視旅遊深度融合的良好基礎,影視基地成功吸引了眾多導演的目光,先後拍攝了《西風烈》《天將雄師》《特戰榮耀》《英雄》《打怪》《登場了,敦煌》《鐵血蛟龍》《很高興遇見你》《戰鬥吧木蘭》等享譽海內外的影視片。隨着這些影視片在國內和海外的播出,影視基地得到了海內外影視界的廣泛關注和廣大遊客的好評,不斷有劇組前來參觀選景,海內外遊客旅遊觀光數激增。

走在博羅轉井老縣城的街道上,路邊停靠的車輛排成長隊,劇組遺留下來的場景、景區特設的道具、自然遺留的斷壁殘垣都成為了遊客們拍照留影的重點。聲光電等元素集於一身的怪獸在牆角、幼兒園大門上、倒扎的公交車旁冷不丁一聲咆哮,嚇得小朋友遠遠跑開,一些膽小的女士花容失色,但很快他們又醒悟過來,歡快地走到怪獸旁邊,擺出各種理想的姿勢拍照留念;幾輛破舊的老式汽車停在遍布瓦礫的坡上,愛美的女士身着各種艷麗服飾跟車輛合影,粗獷荒涼的環境配上柔情似水的美女,畫面充滿了別樣的美感。那些詭異無人居住的房屋和荒涼神秘的氣息,讓人的心靈受到了強烈震撼和深刻洗禮。正出神的時候,一列小火車「嗚嗚」從身邊駛過,遊客們歡喜鼓舞,盡情享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麗,歡笑聲點燃了影視基地的熱情。同行的阿克塞縣文體廣電和旅遊局副局長王曉娥對我說,遊客鍾情的諸多影視劇場景和博羅轉井老縣城的殘垣斷壁融為一體,這種獨一無二的體驗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後續,文旅部門將對博羅轉井影視基地進行設施包裝、產品包裝,以「做舊如舊」的風格打造出一個特色文化影視小鎮,讓影視基地的明天更精彩。

博羅轉井,老縣城,影視基地,這是自成一體的不可分割的美好。這裡的斷壁殘垣和遺留的建築,承載過幾代人的夢想,也記錄了幾代人奮鬥的歷程。遊客在老縣城的街巷行走、在廢舊的建築物間穿梭,感受她曾經歷史,想像她的喧鬧繁華,給旅行留下難忘的精彩記憶。我們離開時,眾多遊客正源源不斷湧向這裡。太陽已經西斜,老縣城披上了一層神秘面紗。不過,明天,揭開面紗,她一定會更為驚艷地出現在人們面前![1]

作者簡介

陳大貴,陳大貴,筆名北斗,甘肅酒泉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