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水.賞析(張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挑水.賞析》是中國當代作家張強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挑水.賞析
——聶紺弩
這頭高便那頭低,片木能平桶面漪。
一擔乾坤肩上下,雙懸日月臂東西。
汲前古鏡人留影,行後征鴻爪印泥。
任重途修坡又陡,鷓鴣偏向井邊啼。
注釋:
片木:扁擔
鷓鴣:就是咱這裡的鴣鴣鳥。作者註明北大荒無此鳥,此借其意,非真聞其聲。
古鏡:水井。
行後征鴻留印泥:指水桶中晃出來灑到路上的水跡。
賞析:(張強)
《挑水》這首詩,可以想象一個從來沒幹過體力勞動的老年知識分子。他挑起水來,扁擔壓得肩膀疼痛難忍,不得不用兩手抱着扁擔,一為減輕肩膀的疼痛,二為調整扁擔的平衡,不然的話,桶里的水就會因為扁擔不穩,左右搖晃,晃出水來。這麼艱難的勞動,聶紺弩沒有叫苦連天,也沒有怨聲載道,而是將古人的知識和自己經歷的現實生活聯繫起來,說自己肩上挑着天地,把扁擔兩頭的水桶比喻成日月。把水井比喻成古鏡。汲水前古井裡曾留下他的影子,水桶里流出的水漓漓拉拉又留下了印記,比喻飛鴻踏雪留下的印泥。豐富的想象力和樂觀向上的精神值得後人學習。
坡陡路滑人已不堪重負,可是又聽到了譏笑斥責聲。沒人同情理解,也沒有人接過他的扁擔能替他挑上兩步。就是這麼艱難,聶紺弩也不堪其憂,也不幻想有人替他兩步!
這首詩的意思:詩人對沉重的勞動負擔沒有產生怨恨。既不怨天尤人,也不自卑自嘲、心灰意冷、自甘墮落。而是積極向上充分發揮個人的智慧和創造力,運用想象和誇張的手法,將艱苦的勞動寫成了格律詩。將天地日月拉進自己的生活,幽默詼諧、妙趣橫生,將艱苦變成了歡樂。一切都順其自然,豁達開朗。
聶紺弩(1903-1986)新中國著名詩人、散文家、「20世紀最大的自由主義者」(周恩來戲語),湖北京山人。曾用筆名耳耶、二鴉、簫今度等。聶紺弩的詩作新奇而不失韻味、幽默而滿含辛酸,被稱作「獨具一格的散宜生體」。1986年於北京病逝。[1]
作者簡介
張強,平陰縣安城鎮退休教師,中共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