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按老家習口(王邦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按老家習口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按老家習口》中國當代作家王邦志的散文。

作品欣賞

按老家習口

吃湯水按老家習口,配鹹菜蘿蔔乾,或豆瓣醬豆腐乳。老家山區旮旯口味重,菜餚素來偏咸偏辣,有的湯水燒得夠味,便無須再配小菜。我的口味甚重,打小吃得又咸又辣,吃湯水無論鹹淡,都要習慣性地再舀一勺子辣醬拌進湯水,辣絲絲燙乎乎,吃得津津有味,吃得汗冒雨滴。

記得,老家湯水的好處是,隨意做起來就便,隨時盛起來簡便,隨心吃起來方便。吃湯水時,你不必坐餐桌邊夾菜吃飯,盡可捧一大碗湯水,或上隔壁鄰居串個門,邊吃邊嘮嗑,拉個家長里短;或漫步人多的門前屋後,與同樣捧着湯水的社員匯聚,邊吃邊閒聊,侃那天南地北。小時候的我,也常常端着湯水趕熱鬧,追着人堆到處跑,聽大人們講那許多過往的故事,新奇的傳聞

提起老家吃湯水,同是故鄉人的老伴記憶猶新,半個世紀前老家吃湯水生活場景浮現眼前:那時她家門前,是村里最鬧熱的路邊道坦,每天早晚,全是捧着大碗吃湯水的左鄰右舍,甚或住村頭村腳的都趕來,站的蹲的靠牆的,邊吃邊聊侃。偶爾得見,有人湯水吃完卻不走,一邊支耳朵悠然聽人家說笑,一邊使舌頭全然將那賽季碗內余羹舔個一乾二淨,人們見之習以為常

舌頭舔碗的情景,現在看來委實不雅,讓人覺得好笑,實乃那時糧食金貴,珍惜食物使然。上世紀中期,國家建新安江水電站,老家村子恰恰位於水庫內,低平的田地都被淹沒,村里半數社員移民江西,留下的仍土地緊缺,口糧緊張,年年要吃國家救濟糧。那時光老家大米稀少,多吃山里粗糧,這也是當時老家湯水格外吃得多的一個緣由。想來不免感觸,早年看似平平淡淡新安江水庫,郭沫若觀之豪情詠嘆「西子三千個,群山已失高。峰巒成島嶼,平地起波濤……」從此名聲在外。而今冠以秀水甲天下之千島湖,成綠色生態寶庫,引無數遊客觀光,為絕美景色傾倒。可是有誰曉得,當年家鄉父老鄉親為之付出了巨大犧牲:數十萬人流離失所移民他鄉,東徒西遷一路迷惘,充滿坎坷歷經磨難;留下鄉民生活亦何等艱難,缺田少地罕有大米飯,家家戶戶整年捧湯碗……

[1]

作者簡介

王邦志,中國散文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