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跳槽背後是用人制度缺失(為生歌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技工跳槽背後是用人制度缺失》是中國當代作家為生歌唱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技工跳槽背後是用人制度缺失
去外地比賽,遇到很多企業年輕工人,閒聊中也問道此問題。有些工人在單位既是電焊工又是力工,有時還是環衛工。我就問:「那按什麼取酬啊?」人家很痛快的回答:「哪個低按照哪個給,所以大家不願意學技術,即便自己會也說不會,干點體力輕的混點工資算了。」其實在企業中這樣的想法不占少數,正是因為如此吧,才會出現中國工人的敬業率最低的結論。
任何事都是相互的。在舉一個筆者單位職工的例子,筆者單位有一個叫王猛的青年技工,他在省里的電工技術比武中就獲得佳績,在中石油技能大賽中又獲得金獎,這個小伙子筆者採訪過幾回,很謙遜,也很能幹,前不久他被提為班長,成為他們單位最年輕的班長,不過據他們單位領導說,他雖然年輕,可是工作起來不含糊,單位基本技術難點的工作都交給他完成,他也是不辜負領導的期望,每一次都出色的完成。前不久他還被評為了單位的青年標兵、先進工作者。王猛付出了,也被認可了,他可能得到的回報未必有那些私企的技術人員多,但是他經過自己的努力,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從這方面看他是成功的,而且他工作也非常的安心和滿足。
其實完全用價錢衡量一位技術工人的追求未免有些偏頗。但是作為企業也確實要反思了,你的員工那麼優秀,卻掙的沒有力工多,那是不是企業的管理者太沒有眼光了,你不重視你的技術人員,自然會有人挖你的牆角,用你培養的人才去掙大錢。到時候管理者可能無所謂,但這是國家的損失。
目前有很多企業漲薪向一線傾斜,但是員工的漲幅永遠低於管理者的漲幅,這樣就形成了一怪圈,每一次漲薪都會拉大員工與管理者之間的距離,距離越大,員工的牢騷埋怨越多,這樣的漲薪無形中製造了矛盾,雖然有些員工嘴上說漲點總比不漲強,但是實際工作中他們並沒有付出更多的努力,因為他們還會有一個想法就是你們領導掙得多,那就你們領導去完成工作吧,這樣不良的情緒只會阻礙企業的發展。
鑑於此,筆者覺得企業的用人制度必須進行改革。一是要留人先留心。對於技術能手要給與特殊獎勵或者按照技能等級制定工資,這也可以參照現在的市場用工標準。六七十年代時,學技術是體面的,而如今大家寧可當白領、金領就是不願意當藍領,這就說明社會對技術人員是否認可,要想留住人才,那一定得先留住他們的心。二是要育人先成人。留住人就要育人,育人不能僅僅是口頭上的,還要有行動上的,多給技術人員創造學習的機會,給他們提供學習的場所,甚至要給他們提供學習的氛圍,只有這樣才會讓他們在企業中找到實現自我的價值。三是要用人先認可。用人的技術,就要肯定人的付出,不能幹活時稱師傅,工作完之後就是力工了。對於技術工人的崗位一定要明確,幹什麼崗掙什麼錢,讓員工有了歸屬感,他們才願意真心的付出。
技術工人跳巢不是什麼新鮮事了,留不住人的企業真要學會反思,用人制度的缺失會激增人才的流失,目前企業不是人才過多,而是人才缺失,既然已經知道人才缺失,就要不斷去改進用人制度,只有這樣,才會推進企業的發展壯大,否則企業必將走上死胡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