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承上啟下的雍正皇帝

承上啟下的雍正皇帝,中國歷史故事。[1]

目錄

故事內容 

 
原圖鏈接雍正皇帝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這已經是康熙皇帝統治清朝的第六十一個年頭了。這一年的冬天特別寒冷,十一月,康熙突然在北郊暢春園病逝,宣告一個時代的結束。他的四子愛新覺羅·胤禛繼承了皇位,這就是雍正皇帝。


康熙後期,各位皇子為謀求儲位,各結私黨,鈎心鬥角極為激烈。太子胤礽兩立兩廢,爭奪儲位的鬥爭由明處轉入暗處。胤禛表面從不交結一人,從不過問任何政事,一心沉迷於問佛釋道,走路都害怕傷到螞蟻和小草,表現出與世無爭的態度。與幾個兄弟也是和和氣氣,對皇位沒有一點非分之想。然而胤禛卻暗中與年羹堯、隆科多交往甚篤,培植着自己的勢力集團。對父親康熙胤禛也時時關心問候,在父親康熙的眼中,只有這個兒子最孝順,胤禛也因此贏得了康熙的信任。


其實,從這些方面可以看出胤禛是一個很懂得韜光養晦和藏拙的人,智商和情商都很高。公元1722年,胤禛登基,時年四十五歲,第二年改年號為「雍正」。


雍正上台之後,為了穩固皇位,消除異己,分化瓦解康熙的皇子集團,他把自己很多兄弟都圈禁起來,或者削除宗籍,或者發往外地。皇八子胤禩先被封為廉親王,後被削除宗籍,遭到圈禁,並且改名為「阿其那」,就是狗的意思;皇九子胤禟被貶到西寧,後被削宗籍和圈禁,並被改名為「塞思黑」,意思為討厭的人;皇三子胤祉被雍正圈禁;皇十四子胤禎先是被派去守陵,再後來也受圈禁。

對幫助自己繼位的年羹堯和隆科多,雍正也是「狡兔死,走狗烹」。年羹堯隆科多都遭到雍正皇帝的清洗,下場很悽慘。


但作為一個皇帝,雍正還是有很多政績的,算得上一個明君。


雍正在位期間,大力整頓吏治,有「雍正一朝,無官不清」的說法。


實行「攤丁入地」。中國自古就有人丁稅,成年男子,不論貧富,均須繳納人頭稅。雍正實行改革,將人丁稅攤入地畝,按地畝的多少定納稅的數目,即地多者多納,地少者少納,無地者不納。


在西南地區,大規模實行改土歸流,即將原來統治少數民族的土司頭目廢除,改由朝廷派任流官。改土歸流加強了中央政府對邊疆的統治,有利於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有利於實現民族團結和融合。


建立密折制度。「密」就是機密,「折」就是將奏文寫在摺疊的白紙上,外面加上封套。康熙朝有奏摺,雍正朝的密折制度對其加以完善。皇帝特許的官員才有資格上奏摺,雍正朝有一千兩百多人有這種資格。奏摺的內容幾乎無所不包,諸如天氣變化、社會輿情、官場隱私、家庭秘事等,這強化了皇帝專權,對地方起到監督的作用。


雍正皇帝還是歷史上少有的異常勤政的皇帝。他在位期間,不像父親康熙皇帝那樣到處巡遊,而是勤於政事。他常年不休,平均每天批閱奏摺十多份,且常在夜間親自用紅筆批改,從來不假別人之手做這些事情,有的奏摺上的批語竟有一千多字。


雍正上承康熙,下啟乾隆。他改革了康熙晚年出現的一些政治弊端,也為乾隆朝的強盛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康、雍、乾三朝,是清朝歷史發展的鼎盛時期。

視頻 

國寶檔案:勤政克己的雍正皇帝,為何落得十大罵名?

參考資料 

  1. 承上啟下的雍正皇帝 中國歷史故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