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戴向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戴向陽,男,1971年9月19日出生,江西省婺源縣賦春鎮長溪村人。中共黨員,先後擔任長溪村團支部書記、民兵營長、村民委員會主任、村黨支部書記等職務。2011年入選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萬名公眾代表'。

戴向陽
     
出生 (1971-09-19) 1971年9月19日(52歲)    
江西省婺源縣
國籍 中國
職業 創業致富農民

簡介

戴向陽,任職期間,帶領團員青年創業致富,主編團刊《長溪青年之友》多期,把村團支部工作搞得有聲有色,成為全省團支部一面紅旗。受到團省委書記、縣委書記縣長等領導讚揚和肯定,江西青年報兩次刊文宣傳該團支部工作成績,村團支部和個人也多次榮獲團地委、團縣委、鄉團委表彰。擔任民兵營長時,民兵資料、徵兵工作走在全鎮前列,受到縣武裝部長在大會上的通報表揚,縣人武部領導親自到村民兵營指導鼓勵。

主要著作

喜愛寫作,是江西青年報、文化報、信息參考報、收藏雜誌等報刊特約記者或通訊員,有多篇報道見報,多次獲得縣委宣傳部表彰。九六年獲得上饒日報全區報道先進個人稱號,九七年獲全區讀報用報一等獎。編辦《長溪青年之友》團刊,深得全村村民讚譽,並函授自學畢業於河北秘書學研究所、湖北師範大學文秘專業。參加地區團干培訓、江西日報、上饒日報報社通訊員培訓學習。自幼喜愛收藏火花、報紙。系中國民間收藏委員會、中國集報協會(籌)、華夏收藏家協會等多家收藏團體的會中央電視台。並邀任《世界華人收藏名家十大辭典》編委。現收藏有中外火花三萬七千多種(套),報紙8470多種2萬餘份,煙標4800多種,是江西省知名的青年收藏家。華聲報、農民日報等事業和成果。其名載入《中國民典》、《中華收藏民間名人辭典》等書中。利用業餘時間先後編辦《火花園地》、《江西收藏》等民刊計160多期,二萬三千餘份,贈給全國各省市收藏界同仁交流參考,為弘揚集藏文化、倡導收藏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同時,還撰寫有關火花和報紙,其它收藏研究文章發表有五百餘篇,是我國民間收藏知名的青年收藏研究理論家。

人物事跡

​一根網線將小山村引向大世界

大山深處的長溪村,山清水秀但十分貧困,2004年,當在外務工的戴向陽放棄升職機會回到家鄉,用辛苦務工賺來的錢買了電腦,開始撥號上網的時候,村里所有人都說:"這人是不是傻了?"是啊,幾千元的電腦,每小時5元的上網費,當時對這個村莊的村民來說,是一件毫不相干又奢侈的事情。不僅如此,他還"變本加厲",不僅不務農,還買來了相機、攝像機,每天不是長時間躲在家裡上網,就是背着相機、攝像機早出晚歸。這個高中未畢業的農民就這樣在眾人的質疑下,開始了網絡生活。

他究竟在忙什麼?他忙着用電腦把家鄉的山水推銷出去。 "在外務工接觸到網絡後,我就萌發了這個念頭,我想讓更多的人知道還有長溪這麼一個好地方。"於是,他到處請教村裡的老人,認真翻讀祖上留下的村譜,挖掘村莊文化內涵。白天,他跋山涉水拍攝照片,晚上就坐在電腦前寫介紹長溪的文章。

對於這個文化程度不高的農民來說,要拍出讓人眼前一亮的照片,寫出讓人心動的文章並不容易。幾年來,他四處投稿,先後在全國各大報紙、網絡上發表了1200篇文章。2005年10月,村民們忽然發現,村里來了十多名扛着"長槍短炮"的上海客人,他們說長溪和網上介紹的一樣美。又過了幾個月,村里來了幾輛大巴,穿着婚紗的新人來這裡拍照,他們說希望讓幸福定格在這迷人的山水之間。2006年10月,《愛爾蘭時報》記者費堂先生,專程從北京來到長溪村採訪戴向陽,他在之後的報道中寫道:一個大山中的農民都能利用互聯網宣傳家鄉,說明中國正在大步前進,走向世界。

​===一個博客 讓客人慕名而來===

鍵盤聲聲打破了山村的寂靜。2006年,戴向陽在網友的建議下開了自己的博客。春天的山花遍野,夏天的綠水長流,秋天的滿山紅葉,冬天的層層霧靄,這些沒有污染的自然美景讓戴向陽的博客點擊率快速上升,最多的一天點擊率達到5800人次,總點擊率已經突破50萬人次。

不知不覺中,到長溪來的背包客越來越多。戴向陽的手機成了熱線,不僅要給客人免費做導遊,還要不停地接聽遊客的諮詢電話,安排客人的吃住。自己接待不下,戴向陽就把其他村民組織起來,共同接待。去年11月,楓葉紅時,長溪接待了1萬多人次的遊客,其中不乏來自美國、新西蘭、日本和澳大利亞等國的"老外"。短短一個月,村里200多戶人家,最多的增收5000多元,最少的也有1000多元,全村增收20多萬元。為了讓遊客對長溪留下良好印象,戴向陽還在景點設置標誌,請清潔工每天打掃村裡的衛生。遊客踩壞了村民地里的莊稼,戴向陽自己掏錢賠償。

客人多了,原本值不了多少錢的茶葉、茶油、乾貨,還有山上的野山果都成了搶手貨,就連最不起眼的紅薯也賣了個好價錢,這在以前是村民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遊客們說這些沒有污染的特產最好,戴向陽受了啟發,又開設了長溪村高山綠茶網站,通過網絡把茶葉賣到了廣東、河北等地。長溪綠茶的品質逐漸為人所知,越來越多的茶商到村里收購,原來每斤只能賣三四元的茶葉,現在可以按照品質不同賣到幾十元,甚至數百元。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原本村裡的秋茶因為價格低,村民也就是采幾斤放在家中待客,茶葉片大多老在了茶樹上,現在因為遊客青睞,每公斤茶至少能賣40元。

戴向陽1

一個願望 讓山村富裕起來

戴向陽帶火了一個景點,帶旺了一個村莊,他還有很多的想法,只希望長溪的鄉親們能富裕起來。

"要讓一個原本貧困的村莊迅速富裕起來並不現實。起初我玩電腦,村里人都覺得我是另類,現在他們雖然知道網絡有用,但是真正主動報名來找我學電腦的人屈指可數。不過我很樂觀,因為我相信發展方向是好的,因為大家一定能從中受益,就像起初我發動村民們一起來接待遊客,只有兩家人響應一樣。"

去年下半年,在眾人的推舉下,戴向陽當選為村委會主任。新官上任三把火,戴向陽成立了長溪旅遊農家樂協會,宣傳生態保護知識,現在村裡的村容環境衛生有了很大的改善,村民的生態保護意識有了很大的提高,毒魚的陋習沒有了,村木材加工廠也停止了生產。在戴向陽的努力下,現在村里通往鎮上的公路硬化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遊客進入村莊將更加快捷。

戴向陽的想法還不止這些,他把村裡的新鮮事拍成圖片寫成文章發在他的博客上,讓村里外出務工的其他村民能夠及時地了解家鄉的變化,他還創建了"長溪"QQ群,公開自己的電話號碼,及時了解外面的信息。他自己掏錢購買了3台電腦,向全村發出邀請,免費教村里人學電腦操作、學導遊知識,讓他們也可以 通過網絡了解更多知識,並一同加入到宣傳家鄉的隊伍中來。

相關信息

遭遇洪災"上網"求助

"請轉發!請關注!請幫助!"連日來,婺源縣賦春鎮長溪村委會主任戴向陽通過微博、QQ、電郵和自己的網站頻繁發出信息,懇請社會愛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對該村26名因災致貧的學生結對幫扶。截至2012年9月23日,通過網絡求助,20名貧困學生被好心人結對幫扶。

​村官"上網"求助社會

2012年8月10日,長溪村遭遇了歷史罕見的洪災,導致全村2200餘名村民受災,80%的房屋遭水浸泡、受損。

偏僻的小山村,因為有網絡作紐帶,演繹出一幕幕人間大愛……

洪災發生後,身為村委會主任的戴向陽站在第一線,搶險救援、災後自救工作有序開展。但災後的殘牆斷壁,以及因災致貧的村民讓他發愁。

戴向陽挨家挨戶收集受災村民的信息,相對於倒塌房屋,最讓戴向陽揪心的是,26名學生因災陷入窘境,隨着新學期開始,學業難以為繼。

怎麼辦呢?上網求助!戴向陽利用自己熟知網絡特長,就地取材、圖文並茂、言之有物進行網上直播村情,並向80餘家媒體朋友的網絡郵箱發去求助,還通過電子郵件和微博、貼吧以及自己創辦的網站求助,幾乎用盡了所有能用的網絡工具。

"千年古村被淹,重災村的困難家庭學生尋求幫助。"他的開場白很簡練:"尊敬的各位朋友,對婺源關心的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如果方便,盼請您擠出時間,轉發一對一幫助災區災民或幫助災區學生讀書求學的網頁鏈接和信息,以期引起得到更多的社會關注和幫助,非常感謝您的幫助。"

戴向陽鏈接了大量有關該村的媒體文章,鏈接了他拍攝的大量有關災情的圖片。最讓網友動容的是,在貼吧中,那張蹲在廢墟里刨土找書的小男孩,那個被定格的渴望讀書的眼神,讓無數網友感動。他的話語令許多網民難忘:風雨過後,長溪村舒展出婀娜的身姿,蔥鬱、純淨的美麗背後又隱藏着多少傷痛、眼淚。

​貧困生]結對b]獲幫扶

"讓我最揪心的是戴文欣,這名只有7歲的小女孩,父母生下她後就分手了,且都分別在外地成家,現在跟着年邁的爺爺奶奶,借住在村民的房子裡。為了維持生計,爺爺打零工賺錢養家,如今天已漸冷,孩子還穿着一雙涼鞋,她說好冷,等奶奶回家給她找布鞋穿。"戴向陽說這話時,眼裡噙着淚水,他懇求社會愛心人士給予資助,使孩子能得到正常的教育,健康成長。

消息發出去後,很快就得到一些愛心人士積極響應。由於路途遙遠,大部分好心人都是通過匯款方式進行捐助。考慮到在網上完全公開求助人的資料不妥,戴向陽對愛心人士承諾,所捐款項絕對根據捐助人的意願落實。"大多人是匯給我轉交的,目前賬上己收到1.6萬元善款,這不包括打算長期資助未到賬的錢。我將款項轉交後給受助人拍張照片,傳給捐款人。"戴向陽說,上海一位愛心人士從網上得知長溪村的學生有困難,立即與他取得聯繫,資助了戴曉玲兩兄妹讀大學,每個月出資1500元;廣東一好心人資助兩名學生,而且長期資助,每月每人500元;目前已有20名貧困學生成功獲得了愛心人士一對一的幫扶。出於捐款人的要求,戴向陽對好心人的信息予以保密。他目前能做的是,繼續發出求助信息,因為還有6多名學生等待幫助。"下一步我想幫助因災生活特別困難的村民,幫助他們重建家園。"戴向陽說。

這些年,小有名氣的戴向陽將村情民俗統統搬到網上,建立起一個廣泛的、互動的推廣和交流平台,一個人帶活了一個村莊。他熱心教育事業自掏腰包給村里考上大學的學生每人發放1000元獎金;在網絡愛心人士的幫助下,他還為村里小學建起了愛心書屋、捐助來大量文體學習用品給村裡的孩子們、聯繫大學生建起支教基地。

相關視頻

優秀共產黨員戴向陽用網絡編織山村之夢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