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見大風雪(王小妮詩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我看見大風雪》是詩人王小妮創作的現代詩歌。
作品原文
一
我離開城市的時候
一件大事情在天空中發生。
千萬個雪片擁擠着降落
這世界
再沒有辦法藏身了。
大風雪用最短的時間
走遍了天下的路。
大地的神經在跳
行人讓出有光的路脊
靈魂的斷線飄飄揚揚。
山頂高挑起粗壯的核桃林。
雪壓滿了年紀輕輕的兒子們。
現在,我要迎着寒冷說話
我要告訴你們
是誰正在把最大的悲傷降下來。
上和下在白膠里翻動
天鵝和花瓣,藥粉和繃帶
誰和誰纏繞着。
漫天的大風雪呵
天堂放棄了它的全部財產。
一切都飄下來了
神的家裡空空蕩蕩。
細羊毛一卷卷擦過蒼老的身體。
純白的眼神飛掠原野
除了雪
沒有什麼能用寂靜敲打大地
鼓勵它拿出最後的勇氣。
二
我想,我就這樣站着
站着就是資格。
衣袖白了
精靈在手臂上閃着不明的光。
許多年裡
我一直用正面迎着風雪。
什麼能在這種時候隱藏
荒涼的草場鋪出通天的白毛氈。
割草人放下長柄刀
他的全身被深深含進灰暗的歲月。
割草人漸漸丟失。
雪越下越大。
播種的季節也被掩埋。
樹在白沫里洗手
山脈高聳着打開暗淡的溝紋。
我驚奇地看見傷口
雪越大,創面越深。
大地混沌着站起來
取出它的另一顆同情心。
藥一層層加重着病。
寬容大度的接納者總要出現
總要收下所有的果實。
我從沒見過真正的甘甜
沒見過滿身黃花的冬天。
大風雪跟得我太緊了。
它執意要把佇立不動的人
帶高帶遠。
三
我不願意看見
迎面走過來的人都白髮蒼蒼。
閉緊了眼睛
我在眼睛的內部
仍舊看見了陡峭的白。
我知道沒有人能走出它的容納。
人們說雪降到大地上。
我說,雪落進了最深處
心裡閃動着酸牛奶的磷光。
我站在寒冷的中心。
人們說寒冷是火的父親。
而我一直在追究寒冷的父親是誰?
放羊人突然摔倒在家門口
燈光飛揚,他站不起來了。
皮袍護住他的羊群
在幾十年的風脈中
我從沒幻想過皮袍內側的溫度。
在潔白的盡頭
做一個低垂的牧羊人
我要放牧這漫天大雪。
大河泊頭白骨皚皚
可惜呵,人們只對着大河之流感嘆。
誰是寒冷的父親
我要追究到底。
四
雪越來越低
天把四條邊同時垂放下來
大地慢慢提升
鑲滿銀飾的臉閃着好看的光。
我望着一對着急的兄弟。
願望從來不能實現
天和地被悲傷分隔。
落在地上的雪只能重新飛翔
雪線之間
插進了人的世界。
慈悲止步
退縮比任何列車都快。
天地不可能合攏
心一直空白成零。
悲傷一年年來這裡結冰
帶着磨挲出疤痕的明鏡。
山野集結起一條條驚慌的白龍。
為什麼讓我看見這麼多。
風雪交加,我們總是被碰到疼處。
天和地怎麼可能
穿越敏感的人們而交談。
它怎麼敢惹寒冷的父親。
我看見人間的燈火都在發抖
連熱都冷了。
五
許多年代
都騎着銀馬走了
歲月的蹄子越遠越密。
只有我還在。
是什麼從三面追擊
我走到哪兒,哪兒就成為北方
我停在哪兒,哪兒就漫天風雪。
這是悲傷盛開的季節
人們都在棉花下面睡覺
雪把大地
壓出了更蒼老的皺紋。
我看見各種大事情
有規則地出入
寒冷的父親死去又活過來。
只有我一直迎着風雪
臉色一年比一年涼。
時間染白了我認識的山峰
力量頓頓挫挫
我該怎麼樣分配最後的日子
把我的神話講完
把聖潔的白
提升到所有的雲彩之上。
1999年5月
作者簡介
王小妮,滿族,1955年生于吉林省長春市。1982年畢業于吉林大學,畢業後做電影文學編輯。1985年定居深圳。作品除詩歌外,涉及小說、散文、隨筆等。2000年秋參加在東京舉行的「世界詩人節」。2001年夏受德國幽堡基金會邀請赴德講學。2003年獲得由中國詩歌界最具有影響力的三家核心期刊《星星詩刊》、《詩選刊》、《詩歌月刊》聯合頒發的「中國2002年度詩歌獎」。曾獲美國安高詩歌獎。現為海南大學人文傳播學院教授。 [1]
曾擔任海南大學人文傳播學院教授。代表作有《月光》《落在海里的雪》《上課記》《1966年》等。[2]
詩人馬莉畫過一幅王小妮肖像,似乎可以引為佐證,畫中人緊繃着嘴,不苟言笑。而王小妮的丈夫徐敬亞也曾在文章里將妻子描述為「一個不會下任何棋打任何牌的女人,一個拒絕唱卡拉OK的女人,一個沒有飾物沒有化妝品的女人,一個連自行車也不會騎的女人,一個一生中從未去過理髮店的女人……在最看重名聲與利益的年代,她幾乎不用與自己的私念戰鬥,就可以安然默默地寫作。」這簡直就是一個聖徒的形象,這只是在說她的一個面。
王小妮是一個擅用線條的高手,從她的畫中可以看出一二。九十年代起,詩歌寂寞,詩人都開始畫畫,並成為新的話題。媒體卻從未注意到王小妮的畫,只有極細心的讀者才會發現《方圓四十里》《1966年》這幾部書的插畫署名是王小妮本人。事實上,王小妮應該算是中國當代詩人之中最早畫畫的,在文革下鄉插隊期間她編輯了一份知青小報,展露了繪畫才華,成為那個丘陵縣裡山野聞名的小畫家。1978年吉林大學成立赤子心詩社,社刊《赤子心》的封面別具一格,均為王小妮的繪畫作品。
王小妮的敘事風格自成一家,用劉瑜的話說是「文字輕得像雪花,故事卻重得像岩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