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我的父親母親(肖美平)

我的父親母親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我的父親母親》中國當代作家肖美平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我的父親母親

正月初一

昨天從養老院接回母親。母親已不認識我,不認識所有的人,但仍笑着和街坊鄰居打招呼。當我們和她交談時,她還殘留着一些支離破碎的記憶,像馬路上摔碎的玻璃在陽光經過時會有一些閃耀,但旋即被飛馳而來的車輪輾成粉沫。她像被死亡攝走了靈魂的人,但顯然死亡之神也記性不佳,帶走了她的靈魂卻把軀殼遺留在人間。

父親是在我被騙去北海做傳銷,賠光了婚後剛攢的一筆錢垂頭喪氣地回到家之後沒幾天回來的。他的突然回來,讓我預感到不祥,讓我想起在北海時做的一個不祥的夢,我夢見牙掉了。這個夢讓我心慌,不安甚至有些惶恐。夢己經給了我提示,我應該中止被騙,中止一個發財的彌天大慌。最終我還是在別人不負責任的安慰和與其說是自我安慰倒不如說是不願面對現實的情況下夢破了才回來的,錢被騙事不大,關健是沒有錢父親最後的願望和安慰沒有實現讓我隱痛一生。

父親回來時,我們閒着沒事在院子裡曬着太陽逗着一歲半的女兒玩。女兒很漂亮人見人愛,每次父親回來都要抱着她不撒手,他會用他滿是胡茬的臉去貼她嬌嫩的臉,嘴裡心肝寶貝地叫着。這次他回來仿佛誰也沒看見,眼睛游離於我們之外很遙遠的地方。他很瘦,臉色蒼白沒有一絲血色,左眼不停的跳動牽扯着左臉上下抖動,仿佛要哭。父親和我一樣長着一張苦臉但不會哭,這次我看着他似乎很想哭但最終強忍着,抖抖擻擻地從兜里掏出一張檢驗單。

正月初二

母親從養老院回來時狀況很差,但自從見到我們精神突然好了起來。拉着和顏悅色問她安的人顛三倒四地說着些別人聽不懂的話。或是拉着熟悉而陌生的我們訴說着養老院的人怎樣對她不好,說在養老院總是吃不飽,說我們是對她最好的人。客客氣氣地說要感謝我們,說我們比她親生兒女還要好,說她兒女都不要她就我們不嫌棄她,說得我都想哭。告訴她我們就是她的親人,她親生的兒女,這裡就是她的家。她又吵着要回家,客客氣氣地說不能總在這吵我們,說她只是來走親戚的,還是要回養老院的家。

父親是在一個建築工地給人看材料時突然暈倒,被工人背到醫院才被查出是食道癌晚期。其實我們要是稍懂醫學常識,或者稍微能關心一下他,或者他自已能夠稍稍關心一下自已,這個病是可以避免或早一點檢查出來的。他十年前就有胃病,經常飢一頓飽一頓。三年前就只喜歡吃稀飯不吃乾飯,這個時候他應該是感覺到了不適的,只是他不願停下來。他最小的兒子還沒結婚,老家的舊房子又很便宜的賣給了別人,他要掙錢給我買房子,給我一個家。

我帶父親去醫院做了複查,醫生當着他的面安慰他讓他回家想吃啥就吃點啥,想去哪看看就去哪看看。父親當時僅六十歲看上去卻有七十多歲,醫生以為他已經到了看破生死的年齡。醫生告訴我們他最多還能活三個月,父親最後生的希望被打碎。在去醫院的路上,他就反覆地計算着,只要給他兩年時間,他一定能給我把房子蓋起來,這是他最大的心愿。因為結婚後我們一直住在娘家,他們在大兒子房後蓋一間小房住着。父親一生都卑微地活着,但也是最努力地活着,想着有朝一日來證明自己的驕傲。

父親是個孤兒,據他說他也沒見着我祖父母長什麼樣,只是從別人口中描述得知他們本分老實且身體不好。父親是由他伯母帶大的。父親的伯父應該是國民黨團練的團長,在革命的浪潮中早早地被擊斃,輝煌的家產也在一把大火中化為灰燼。大祖父娶了三房姨太太,但不知什麼原因沒有孩子留下來,唯一活下來的是與父親相依為命的三姨太,兩房只剩父親一支獨苗。在家族勢力強大的農村,父親活的很艱難很小心翼翼。我常見父親與他人聊天時陪着笑臉,和人打招呼時都是依着自家小孩來稱呼別人,誰家有事他都會去幫忙,父親成天忙着的不僅是自家的事。父親長期以來的付出總算也得到村里人的一致好評和尊重。但我總覺得父親是孤獨的,他在贏得別人尊敬的過程中該忍受了多少委屈,以至於後來在他尋得一絲機會得以逃離這個村子時,他沒有一絲的留戀。父親最喜歡講的是他引以為自豪的在潛江水利局上班的經歷,他最後悔的是當初瞞着領導從單位偷跑回來只是因為家裡的工分比單位工資高一點。父親的猶豫不決讓他常對過去的事情後悔,父親的小心翼翼也總會讓他在關健時刻犯錯。父親的性格和我那麼像連缺點都一樣。

正月初三

人仿佛過了六十歲會越活越小。母親今年已經八十一歲了,卻像一歲的嬰兒一樣。她每天要吃六頓飯,每頓只吃一點。剛從養老院回來時沒有及時給她吃飯,她就會到處找吃的。凡是她認為能吃的,衛生紙、洗衣粉、洗潔精,甚至衣服、枕頭、襪子,抓住啥都往嘴裡塞。餵她藥她把藥當零食嚼碎再咽下去,膠囊藥那麼苦她也感覺不到。侍候嬰兒嬰兒會一天天長大給你希望,侍候患痴呆症的老人她會一天不如一天把你帶入深深的絕望。

自從知道自己將不久於人世,父親放棄了抵抗,他很少說話,來看他時我們都不知該如何給他安慰。其實他不需要安慰,他只是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我過得好一點,能有一棟房子一個家。不知他從哪打聽到五千塊錢能買一棟平房,他讓我去買,一來圓他一生的願望,二來他也希望有個寬敞的屬於自己的屋子能讓他在臨終之前躺一躺,然後能稍微體面地離開,這是他最後的願望。我都不知道當時我是怎麼把我被騙得身無分文的事情告訴他的,還是母親告訴他的。反正他後來知道了,他知道後好像忍了好長時間什麼也沒說。我能感覺到他很難受,他不僅眼皮在跳,臉上的肌肉在抽搐,渾身都在顫抖。他在艱難地忍着身體還有心上的疼痛,這時候生氣還有什麼用。這以後他就真的沒有再說話了,只記得他說他走了以後不要去找他,他在那邊會保佑我們的。這時候他已經下了出走的決心,我忘了當時我是怎麼勸阻的,其實無論什麼樣的勸阻都虛弱無力。因為當時我已經非常無助,無助到崩潰的邊緣。

從北海回來時,我們想挽回點損失,從那裡進了一些珍珠項鍊回來賣。那天,是父親回來後的一天,我騎車到周磯市場去賣項鍊,因為拒交工商稅被他們以銷售三無產品的名義沒收了全部項鍊。因為父親的病和傳銷,我已經承受不了一丁點壓力,他們是壓在我身上最後的一根稻草。在他們的辦公室,他們說了些什麼我一個字也沒聽進去,我滿腦子想的都是父親對我的好。從小時候下雨天背我上學的路上一直到結婚前因他找人介紹了一門我不接受的親事我什麼事都沒有而他卻擔心我有事在我睡覺的宿舍前蹲了一晚上。想起父親將不久於人世,想起我無力為他治疔,無力給他一個安心上路的地方,想起……這麼多的傷心、絕望和悲痛像漫天的洪水將我捲入黑暗,我終於控制不住大聲哭了出來。我發瘋一樣的哭,我把他們全部趕出去關上門找個沒人認識的地方好好地哭了一場。我從未哭過,那一次我傾盡了一生的淚水,哭得肝腸寸斷,哭得昏天黑地,哭得精疲力竭。以至於後來父親真的走時我心底空落落的沒有一點悲傷,哥哥逝世時強擠也沒能流出一滴眼淚。

正月初四

母親是個苦命的女人,父母早早雙亡,姊妹三人中她是老大自然要承擔起家庭的重擔。她經常和人講她小時候吃過多少苦受過多少累,這累讓她強大,強大得使她以為自己是個了不起的女人。母親一生都在和身邊的女人戰鬥。小時候肯定就喜歡和撫養他們的奶奶爭,不然她奶奶也不會把她嫁出去留小女兒在身邊招女婿。嫁給父親後,那個自以為還是太太的小腳婆婆怎麼可能讓她有家庭地位。好不容易媳婦熬成了婆,想着這會總該有話語權了,可是時代卻變了。做婆婆的要是對媳婦好,她們可能還會念你的好,你要是和她們爭,她們可能連你該有的都會一併拿走。母親一生都在爭,爭地位,爭尊嚴,爭尊敬,爭別人對她好。結果,爭得生一肚子的氣,爭得只剩下可憐一無所有。

父親是一個心有大愛的人。那個名義上撫養他的小腳祖母實際上是他供養着她的一生。他愛我們,在糧食缺乏的年代,他經常一個人吃野菜讓我們吃白米飯。下雨天,路上泥濘,上學他背我們到村口,下學他到村口背我們回家。他愛莊稼,下雨天別人安心在家打牌而他要不停地往地里跑怕水把莊稼淹了,天旱別人澆一遍水他要澆三遍水。除了我們他最愛的是牛,因為牛一輩子默默奉獻從不索取。他懂牛,他能聽懂牛的語言看得懂牛的眼神,他和牛是有感情的,因為他覺得他就是一頭牛。有一次,牛半夜瘋了,因為牛不甘孤單寂寞,每日勞累還擺脫不了被鞭打的命運,瘋一次又如何。人們對待瘋牛都是亂棍打死,是父親攔住了手持棍捧追趕的人群。父親追在牛的後面跑了一夜,他呼喊着他給它取的名字訴說他倆的感情安慰它受傷的心靈。牛回來了,父親心疼得撫摸着它的身軀。人前我很少見他流淚,無論多難多苦,但我多次見到他在牛前感傷,偷偷地擦去淚水。我們家牛棚是蓋得最好的,背風朝陽,牛棚里每天鋪的都是乾草。牛生病時,父親會拿床被子住在牛棚徹夜守護它。這頭牛在我們家生活很多年,它不是累死的,是老死的。記得牛死得那一天(牛屬於一個小組),人們高高興興像過節一般,因為有牛肉吃了。父親是惟一憂鬱的,他沒有吃一口牛肉。牛死後,牛棚好久以後才拆,我經常看見父親坐在牛棚里幹些小活。

父親從未為自己想過,即使在生死的最後時刻。如果能在睡眠中安祥的死去,如果能在親朋的思念中平安上路,如果能在熊熊燃燒的爐火中化為灰燼,他多麼希望在親人的思念中走得乾淨。可現實不是這樣,他的兩個兒子,一個是有能力卻不願意送他上路,一個是雖然有心卻沒有這個能力。他不想讓他們為難,他不能為死後的自己承擔,但活着可以選擇死亡的方式和地點。

父親是在五月初的一個下午走的。春天剛剛過去,夏天還沒來得及到,季節交替時仿佛時間停頓。那幾天天氣有點悶連空氣都不流動。父親早就想好了,只是在等待時機。母親肯定是天天陪着一個疼痛得連哼都不想哼一下的病人陪得沒有了悲傷陪出了無聊,她把他一個扔在家去外面看別人打麻將看了一下午。等她回來時父親早就走了。父親的親人們都在責怪她,可我們捫心自問有這個資格嗎?父親為我們傾盡了一生,我們為他孝敬過一天嗎?在他最後的日子裡又有誰來默默地陪過他一天,我們雖減輕不了他身體上的疼痛,但可以撫慰他心靈的痛。他不會寫字,不能留下片言隻語,如果算里遺言,那麼那天和我說的「我走了,你們不要找,我會保佑你們的」應該算是。

自從那天大哭一場後,父親走了我心裡除了涼沒有一點悲傷。順着一條條溝渠一條條河流去尋找心裡反倒平靜,他即然讓我們不要尋找或者能夠輕易讓我們尋找到那就不是我們的父親了。父親不是只為尋死,如果那樣他就不必忍着疼痛跑到我們找不到的地方,在屋裡也可以,在附近溝渠都可以,他那奄奄一息的生命在哪裡隨便躺下都不會再起來。父親在三峽工作過一段時間,他很喜歡那個地方,那裡的山,那裡的水,那裡純樸的人。他只要有一口氣就算爬他也要爬到那裡,因為那裡乾淨。將自已融入山水,樹林,人仿佛有了尊嚴。

活着在親人面前消失,選擇一片山林或者浩淼的汪洋作為歸屬未嘗不是一種結局。在尋找父親的那段日子裡,我心裡在這樣想,或許當自己也有那麼一天時,我也要活着決定自己,而不是任憑命運稀里糊塗地安排。但後來無數次地夢見父親讓我對這一想法產生質疑。在夢中,父親並沒死但病也沒好,一言不發地忍着痛苦,蒼白的皮膚變成青黑,仿佛在地獄裡一般。民間有一種說法:得絕症自尋短見的人死後病不會好,只有當病痛把你折磨死,死後病就沒了。如果真是這樣,如果真有地獄,那父親的疼,我的痛什麼時候才能結束。

正月初五

母親已經平靜了許多,從養老院回來後,從失憶後,這些天她終於得到了她要的尊敬和尊嚴,沒有歧視的目光,即使她到處大小便,我也只是默默地收拾,耐心地教她而不是吼她。她眼中沒有了惶恐不安,不知所措,只有嬰兒般的無知陪伴着她。 [1]

作者簡介

肖美平,30年前是個文青,30年中忙忙碌碌為了生活,30年後漸有感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