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也會美麗如畫(黃金堂)
作品欣賞
我的家鄉也會美麗如畫
今年國慶和中秋雙節喜相逢,舉國歡慶,家國共團圓。八天假期,我沒有外出旅遊,宅在家裡讀書休息,偶爾出去逛逛商場,另有一番逍遙自在。想起去年國慶期間看的《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等影片,故事好、票房好、口碑好,曾引起觀眾熱議,不知今年國慶新片是否一樣精彩?我決定一睹為快。於是,先後看了《奪冠》《我和我的家鄉》《姜子牙》《急先鋒》等幾部影片,雖然風格各異,但部部精彩,影片畫面製作之精良、故事講述之生動、演員表演之精彩,都屬上佳之作。其中,影片《我和我的家鄉》最讓我觀後感觸多。 這部影片延續了去年《我和我的祖國》製作模式,以小見大,選取祖國東西南北中五個地方,講述普通老百姓和家鄉的故事,一個故事一個主題,一個主題就是一段奮鬥史、發展史。我從這五個故事中,看到了我的家鄉也在變化。
《北京好人》講述了一個在北京送外賣的農村人,動手術需要七八萬塊錢,這是他無論如何都籌不齊的巨額費用。他的外甥張北京想利用自己的北京醫保卡,幫表舅治病。二人在醫院搞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動作,想要瞞天過海的計謀還是沒有得逞。最終解決這個人後顧之憂的,還是靠了農村醫保。
觀眾雖然有笑點,但笑里有酸楚,過去農村人看病難,是長期存在的現實。1990年,國家處於改革初期階段,老百姓生活還不富裕。我的三叔剛過三十歲,常年的田間地頭勞作,風裡來雨里去,小病硬抗着不治,直至得了大病才去醫院。那時不僅沒有醫保,老百姓家裡也沒有多少存款。為了治病,家裡人四處借錢,可四鄰親友同樣手頭拮据,實在湊不夠,就賣羊、賣糧、賣油。當時醫療條件有限,還是沒能挽救回來。他過世後,家裡幾乎一貧如洗了,直到過了很多年,才把欠賬還清。一場大病,對一個家庭影響有多大不言而喻。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實施,則極大地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今年五月份,我的岳父在社區常規體檢中,查出了肝癌。家裡人趕緊籌集了七萬多,送他到西做手術。我萬萬沒有料到,兩個星期後岳父就回來了,不僅手術極為成功,而且各種花費經農村大病醫保後,只交了兩萬多。家裡人無經濟負擔,岳父身體康健、心情舒暢,每天出去和一幫老友打牌下棋,完全看不出剛剛經歷了一場大病的模樣。
《天下掉下個UFO》,反映了貴州直線一里遠的距離,就可以讓一對戀人「異地分離」。山大溝深,交通不便,我的老家原來就是這樣。小時候一到放暑假,我們一群小孩要到原上對面大山上去放牛羊。站在對面山上,看大人們在地里播種收割,清清楚楚。直線距離也是很近,但若哪個小孩沒了饃饃沒了水,卻不會回家去取,因為翻一趟河灣實在太遠了。而這還不是最困難的,真正為難的是暴雨來臨,如果不能提早判斷往回跑,山洪很快就暴漲了。我們和牲口只能站在河邊,淋着大雨,無奈地望着對岸,束手無策。如果天黑還不能過河,只好借宿在河灣幾戶人家窯洞裡。現在,我每年都會開車回老家,河灣幾戶人家全部搬到了原上,住在漂亮寬敞的大房子裡。河灣治理得碧水清澈,大橋橫跨兩端,再也不怕山洪肆虐。大山封山禁牧,一片翠綠。村里路面全部水泥硬化,寬闊平坦,車跑在上面,揚不起一點塵土。直線一里遠的距離,再也不是近在眼前,遠在天邊了。
《最後一課》笑聲是少不了的,但更多的人是笑里含淚的。二十多年前,鄉村教育困難程度,接近影片里的描述。那時,也是我剛上中學的時候。我至今還記得,當我第一腳踏進教室時,就打了一個趔趄,仔細一看,地面全是坑坑窪窪,凹凸不平,同學們用磚頭、書本墊着課桌,桌凳全是破破爛爛的,稍一用力,就有可能散架。教室牆面,用泥塗抹,泥裡面拌的草料,張牙舞爪的向外伸展着,好像要逃離出去。同學們用白紙、報紙把一些地方糊起來,撕爛的紙條被風一吹,一閃一閃的,更加凌亂不堪。學生宿舍都是把教室中間隔開改做的,小的住七八個人,大的住二十幾個人。所有人把床板拼在一起,組成一個大通鋪睡覺,晚上起來上廁所,回來可能就沒有地方了。冬天靠一個半死不活的爐子取暖,基本就是一個擺設,夏天各種味道混雜,燥熱難聞。工作以後,再回以前學校去看,破爛不堪的校舍只留下一些照片貼在牆上供人們回憶了,嶄新的教學樓、豐富的實驗器材、標準的塑膠跑道、窗明几淨的閱覽室,一切都和電影裡最後出現的鄉村學校沒有差別了。
《回鄉之路》結尾才峰迴路轉,講述了一個年輕人為改變家鄉貧困面貌,帶領鄉親們抗沙、種果樹,不屈不撓奮鬥的故事。主人公喬樹林見人就推銷蘋果,屢遭人白眼、挖苦、諷刺、懷疑,就在觀眾斷定喬樹林是一個騙子時,一個小學生在演講中揭示了真相。他的所作所為感動了觀眾,也感動了影片裡高傲的帶貨網紅。最後,網紅決定全力協助他推銷積壓的蘋果,搬掉壓在鄉親們心頭上的石頭。想想我的家鄉,前些年鄉親們也是廣種蘋果和梨。由於是旱地,澆水極不便利,我見過七十多的老人從河裡一擔擔挑水澆灌,也見過十多歲的小孩背着藥匣給果樹噴灑,更常見中年人在地里勞作、在路口擺攤、用農用車販賣。功夫不負有心人,那些依靠勤勞致富的鄉親們,今天有很多人在城裡買了房子、買了車,日子越過越好。幸福真不是等來的!
看到《神筆馬亮》這個標題,我以為是講畫畫的故事。一看主演是開心麻花裡面的沈騰和馬麗,我以為是小品。看着看着才發現,畫畫有,小品也有,但都不是主題。馬亮放棄到國外名校讀書的機會,瞞着妻子來到家鄉,擔任第一書記,帶領鄉親們建設新農村。他的畫筆下,新農村美麗如畫,而他的工作成效,就是將畫中的美景一點點變成了現實。
我沒有親身參加過新農村建設,但單位里有兩個同事恰好先後在西吉縣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閒聊時說起駐村經歷,我能感受到這項工作任務之艱巨和責任之重大。西吉縣目前是寧夏最後一個脫貧攻堅縣,第一書記處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必須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紮根基層、無私奉獻,真心誠意為百姓謀利益,落實精準扶貧,辦好惠民實事,培育文明新風,一心一意帶領老百姓脫貧致富。駐村這些年,他們和村民朝夕相處,對轄下每家情況,基本都爛熟於心。他們放下架子,盡力用老百姓易於接受的方式做工作,深入田間地頭、深入農戶、深入群眾展開調研,樹立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發展方向。相信不久,他們帶領下的新農村建設,一樣會美麗如畫。
五個不同人文風情、不同地域的家鄉故事就這樣演完了,我在觀影中,情緒或低沉、或大笑、或含淚、或沉思。長期以來,我的家鄉的確是以貧困而聞名的,但在國家一系列扶貧政策的支持下,老百姓通過草畜、苗木、養殖等方式,演繹着一個個脫貧致富的鄉村故事。而今,它從蒼涼走向美麗,從貧困走向富裕,它的每一步,都見證着發展變化。不論是影片裡的停車場管理員、手工發明者、治沙能手、鄉村教師、扶貧幹部,還是我們每一個普通人,大家齊心協力、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用自己的力量建設家鄉,我相信,只要一個家鄉建設好了,千百個家鄉建設好了,連成一片,就是一個繁榮強大的祖國。[1]
作者簡介
黃金堂,漢,寧夏固原市第二中學高中語文教師,固原市骨幹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