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恆久性收入假說


恆久性收入假說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類名詞。

在漢字的歷史上,人們通常把秦代之前留傳下來的篆體文字和象形文字稱為「古文字[1]」,而將隸書和之後出現的字體稱為「今文字」。因此,「隸變[2]」就成為漢字由古體(古文字)演變為今體(今文字)的分界線。

目錄

名詞解釋

恆久性收入假說也叫持久性收入假說,它是由美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米爾頓.弗里德曼首先提出來的,是與凱恩斯只着眼於當前收入的消費理論有所區別的前向預期的消費理論。前向預期的消費理論把消費同消費者能夠考慮到的收入,特別是和可預期的未來收入聯繫起來,而不只是同現期收入聯繫起來。消費者的消費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現期收入水平決定,而是由他的恆久收入水平決定。

恆久性收入是指消費者可以預計到的長期收入,恆久性收入大致上可以根據人們觀察到的若干年數值通過加權平均數算出,距現在的時間越近,其權數就越大;反之,則越小。

短期邊際消費傾向較低的原因是,當收入上升時,人們不能確定收入的增加是否會一直持續下去,因而不會馬上充分調整其消費。

相反,當收入下降時,人們也不能確定收入的下降是否就一直會如此,因此,消費也不會產生相應的下降。

然而,如果收入變動最終被證明是恆久性的,則人們就會在最終證明是較高或較低的恆久性收入水平上充分調整其消費支出。

參考文獻